《离骚》的独特艺术魅力-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离骚》的独特艺术魅力- 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c496c6b25c52cc58bd6be32

《离骚》中的比兴,不只是用具体的事物来比具体的事物,还用具体的事物比抽象的事物,并从具体的事物中抒发诗人的情感,内涵特别的丰富,如: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离骚》中把个人的品行修养、

人格塑造以及国家政治中的人才利用、廉政遵法等,都通过人们所熟悉的饮食、服饰、芳草、鸟兽、车马、道路等平常事物来表现的,从而使人们感到亲切,十分容易理解和接收。不是单一的比兴手法的独立使用,而是一系列的比兴手法相互关联与相互交汇,构成比较完整的比兴文章系统,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文学艺术境界,进而对于表现全诗的内容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从整体上给人以美感的享受。

香草、美人是《离骚》中最引人瞩目的两类意象。香草在屈原的心中一直是高尚品德和高洁品质的象征,如“朝饮木兰之

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而美人则比喻君王或诗人自喻,

如“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众女嫉余之峨眉兮,谣逐谓余以善淫。”,诗人自喻女人,以男女关系来比喻君臣之间的关系,用众女子嫉妒“美人”的容貌来比喻谗妄无能之辈妒忌贤臣等,情感委婉凄楚,且喻理性较强。屈原把“香草美人”作为诗歌意象是一创造,也深受楚国文化的影响,使屈原在楚国那种“信鬼神,重淫祀”的文化氛围中,进行心灵上的体验,达到了对社会现实的一大超越。屈原用香草美人为喻体,勾勒出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诗歌意象,也表现了现实社会生活中的

复杂多变的矛盾,抒发了他内心压抑的丰富的思想感情。比兴手法在《离骚》中的进一步发展,使得全诗显得生动形象,丰富多彩,也成为后代诗人纷纷效法的榜样。

《离骚》是一篇具有深刻现实性的艺术作品,但浪漫主义也是它最突出的特色,屈原通过《离骚》的创造,将浪漫主义从朴素自然的阶段发展与提高到自觉积极的浪漫主义阶段,成为我国古典文学,特别是古典诗歌的浪漫主义源头。《离骚》的很多地方都是我国古代人民的口头创造——神话传说中汲取的养料,透过诗人大胆的艺术构想,勾勒成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艺术画面。神话传说中的很多神仙,如日神羲和、月神望舒、风伯飞廉、雷师风隆等等,在诗人的笔下都是可以任由他驱使的;而不周山、春宫、咸池等神话中的仙境也是诗人可以任意登临的,如: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揽木根以结芷兮,贯薜荔之落蕊;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 而这一切都是为全诗的抒情主题来服务的,都比较好的反映了他崇高的政治理想,高洁的思想情操,深厚的爱国主义精神。《离骚》中浪漫主义的描写是全诗的境界跟为开阔,气势更为宏大,充分体现了诗人深刻的思想和奔放的激情,我国文学浪漫主义的源头也便由此产生了。

浪漫主义特色使《离骚》的艺术水平更进一层,这首先体现在对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塑造上,诗人的自我形象是纯洁高大的,因为他在诗中是崇高的、优美的、充满理想的:进不入以离忧兮,延伫足吾将返。怨知识之广泛兮,终不察乎吾心,亦余心之想学兮,虽九死其尤未悔。香草和装饰都是对诗人的勉励奋进,“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人格的暗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诗人对自己“美政”理想的执着追求,从中也可以看到诗人的人格魅力,而当自己的“美政”理想被抛弃,连诗人自身也陷入了恶劣的政治环境中,但他任然追求着自己的理想,甚至用自己的生命捍卫自己的理想“已于心之所善心,虽九死而犹未悔!”,他总是用自己那无畏的牺牲精神和强烈的信念,向着那黑暗邪恶的势力进行斗争。屈原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富有正义感和斗争精神的文人形象,闪耀着璀璨的光芒。

诗人用理想来改造现实的斗争精神,是《离骚》全诗的主基调,它自始至终都贯穿着全诗。诗人提出并为之奋斗的理想是先进的,但他却不符合当时的实际,它注定是属于未来的。当残酷的现实击败了诗人的理想时,诗人便有了用生命来殉祭理想的坚决意志,屈原的死很悲壮,它不仅不会使人感到消沉,反而会产生一种艺术的美感,他投江殉国的行为增加了它本身的悲剧色彩。《离骚》大量采用浪漫主义表现手法,突出表现在诗人那无边无际的想象力上,融合了神话传说、历史人物、

自然想象的基础上,诗人制造了一个能上天入地的奇异想象,这种想象丰富奇特,场面宏伟壮丽,包含了非常深刻的思想内涵,有力的表现了诗人追求理想的精神,报效祖国而上下求索的精神。

诗人经常使用极度夸张的手法来突出事物特征,“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倜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诗人用芳草配饰来象征高尚的品质,富有极为优美的想象,但这却是极度的夸张描写,将诗人的品格刻画的十分崇高,拥有浪漫主义的实质特征。“为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是诗人从国家整体利益上出发,对国君的所作所为进行埋怨说甚至批判。由此看来,诗人的“忠君”并非封建社会的愚忠。“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则是诗人爱国爱民思想的体现,把爱国与对人民生活的关心结合在一起,反映了诗人的远见卓识,他们这种精神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塑造具有非凡的意义。

对于处于当时社会环境的屈原来说,《离骚》便是供抒发感情的一个平台,“离”意味着离开朝廷,离开宗族,离开国家,离开实现自己“美政”理想的机会,“骚”是愁苦,是失望,是痛心,是煎熬,是理想无法实现的痛楚,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所。”的决心。

《离骚》不是一首单纯的抒情诗,而是具有政治性和叙事性的抒情作品,它是一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罕见的政治抒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