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史料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什么是史料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cb55b08844769eae009ed6e

整理。吴泽先生在其主编的《史学概论》一书中把史料的整理工作归纳为按性质分门别类和按时间先后加以排列两种方法,颇有参考靠价值。兹转述于下。

(1) 按性质分门别类的整理。即把从各种书中搜集来的史料,不依其来源,而以其性质加以类别。例如先立定经济、政治、文化三大类,然后把各种来源不同的史料,分别归纳到这三个类别之中。这样的分类,消除了史料来源的界限,突出了史料的性质。

 但这样的分类,只是突出了史料的一般性质,尚不足以揭示史料的多样性,因此对史料还需细致分类。比如经济一类,可再分为农业、手工业、商业;农业又可再分为土地的所有关系、耕种方法、技术、水利、地租、赋役等等。这样,大类之中再分小类,小类之中再分更小的类别,一直分到不可再分为止。经过这样的层层分门别类,既显出了史料的一致性,又显出了他们的特殊性。

(2) 按时间先后的整理。经过分类整理厚的史料,已经是按史料的不同性质进行了一次条分缕析的梳理工作,但这只是完成了史料整理工作的一个方面。史料来自不同的书籍,除开反映的史事本身有先后之别,对该史事的评述也有前后人之分,所以搜集来的史料的时代关系经常是十分混乱的。如果不加整理,极易发生张冠李戴的错误,出现用后期的史料来说明前期的历史现象,或误把古人的转述误为当事人的记述而使用。因此,在完成

史料的分类整理以后,还应当进行史料的分节,即把每一族的史料,以其所表示的史实之先后,加以再编排。如此一来,所突出的便不仅是史料的性质,而且也是它们依次发展的过程了。在实践分节的时候,种种问题就会突出出来:有若干条史料完全雷同;有若干条史料稍有差异;有若干条史料截然相反。对于这些史料,我们又要加以类集,使它们各为一群。凡雷同者要找出它们的前后关系,舍弃后者;凡稍有差异或截然相反的史料,要进行一番考证和辨伪,找出它们所以差异或相反的原因,清除讹误的部分。  总之,对史料的整理,既要将其分门别类,使之一清二楚;还要按时间先后再行编排,使之前后呼应,一脉相承。这种以性质为纬线,时间为经线,把记事本末与编年的方法融为一体而组织起来的史料,以后使用起来自然方便多了。

本节从史书的辨伪、史料的校勘和史事的考证三个方面介绍史料的鉴别方法,目的在于强调史料的鉴别是历史研究最必要的基础阶段;是保证史料是否真实的必要手段;掌握一些基本的鉴别史料的方法是史学工作者必须的基本功。 一、 史料鉴别的必要性

 将搜集起来的史料加以整理以后,固然方便了史料的利用,但仍然不能马上就利用。史料很可能真伪错杂,互相抵牾,需要加以辨别,去伪存真,以保证史料的真实性。郭沫若说得好:“无论作任何研究,材料的鉴别是最必要的基础阶段。材料不足,固然大成问题;而材料的真伪或时代如未规定清楚,那比缺乏材

料还更加危险。因为材料缺乏,顶多得不出结论而已;而材料不正确,便会得出错误结论。这样的结论,比没有更要有害。”(《十批判书》)。可见,史料是否真实,是历史研究的基本前提。鉴别史料的真伪,是历史研究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的环节。史学认识成果是否正确,有没有坚实的基础,首先就在于有没有鉴别史料的真伪问题。史料的鉴别或称考证,归纳起来不外两种:一是外考证,即史书的辨伪与文句的校勘;二是内考证,即对史事的真实性加以鉴别。 二、 史书的辨伪

 在我国汗牛充栋地古文献中,有不少伪书。如仅据近人张心澂在《伪书通考》中的统计,伪书计有经部73部,史部93部,子部317部,集部129部。伪书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内容全伪者,如《孔子家语》、《鬼谷子》;有部分伪者,如《列子》、《竹书纪年》;有内容不全为伪而书名伪或书名、著者全为伪,如《春秋左氏传》、《商君书》;也有内容虽真,但时代为伪者等。伪书的出现,使史料真假难辨,是非不清,这些都为研究者征引史料带来了种种问题,不能不加以注意。

 辨别伪书的工作早在汉代已经开时,人们在长期的辨伪工作中也积累了许多切实可行的经验与方法。明代胡应麟在前人辨伪成果和经验基础上,加上自己的见解,在《四部真伪》内,把辨别真伪书的方法归总为八点:

(1)“核之《七略》,以观其源”。即检查最早目录书是否著

录过;

(2)“核之群志,以观其绪”。即检查历代《经籍志》或《文艺志》,验明此书何时见于著录,考其流传的线索;

(3)“核治并世之言,以观其称”。即考察与作者同时代的著作中,有无谈到或称引这部书的地方;

(4)“核之异世之言,以观其述”即考察后世的著作有没有引用或发挥着这部书中某些言论、观点的地方;

(5)“核之文,以观其体”。即核查这部书的问题是否符合当时的语言文字习惯;

(6)“核之事,以观其时”。即考查书中所记述之事是否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

(7)“核之撰者,以观其托”。即检查所标作者姓名,是否出于托名;

(8)“核之传者,以观其人”。即考查传播书的是什么人。  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对胡应麟八点辨伪方法,给与充分肯定的同时,又作了进一步补充和发挥,提出了鉴别伪书的十二条公例,内容更为详备适用。概述如下。

(1) 其书前代从未著录或绝无人征引而突然出现者,什有九伪;

(2) 其书虽前代有著录,然久经散佚,乃忽有异本突出,篇数及内容等与旧本完全不同者,十有九皆伪;

(3) 其书不问有无旧本,但今本来历不明者,即不可轻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