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史料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什么是史料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cb55b08844769eae009ed6e

题;二是受人家的局限,让人家牵着走。最后,要严肃对待,养成谨严学风,这是极为必要的。

总之,在基础材料精熟的基础上,要博采,首先取得数量可观的材料,才能使研究立于坚实的基础之上。对别人的材料,当然要借鉴,但首先是自己在这一问题上掌握一定材料之后,再参阅别人使用的材料。如果要使用这些材料,既要与原书核对,也要注明这条材料是从哪篇文章得来,以示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2)不仅要详细占有材料,大量占有材料,而且要选择典型性、具有普遍意义的材料,这种典型材料最能说明问题和解决问题。而这种材料的选择,就必须是包含你的观点、你的方法和你的识见的,不可等闲视之。

什么是典型性的材料呢?凡是最能反映事物的本质的,就是典型性的材料,否则即是非典型性的材料。“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这是王安石诗句,见于叶梦得《石林诗话》。“万锦丛中一点红”或作“浓绿万枝红一点”,唐人句,王安石扇面上写过,《红楼梦》也用过。红虽只有一点,但它是动人春色到来的集中概括,最能反映春色的本质,因而这句诗就算得上典型性的材料。“一叶知秋”,也是这个意思,叶子虽然只有一片落下来,但它是秋天到来的最本质的表现,代表了千千万万个叶子。因而这一句也够得上典型材料。当然夏天掉下来的病叶、大风刮下来的树叶,则不能知秋。必须是到秋天水分缺乏时,树

木为减少水分的蒸发流失,叶与枝之间发生离层,叶子脱落下来,这个落叶才能够带来秋天到来的真实消息。

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1770—1831)说:一即多。一点红、一叶知秋,这都是由于这个一中包含着普遍性、反映本质的东西,因而这个一就是“一即多”。

黑格尔还曾说:多即一。许许多多的现象,反映事物的本质,这个多即一。但许许多多现象,如果不反映事物的本质,这个假象再多,也不能成其为“多”了。

这里涉及到孤证问题。自清乾嘉考据学兴盛以来,文史的研究对孤证问题极为重视,认为不能以孤立无援的证据去证实某一问题。一般来说,作学问是有这个问题,但也不能绝对化。对史料的解释,既有其内涵,又有其外延(引伸),因而对孤证也要从其实质看。如果是假象的孤证,则不可应用;如果内涵包蕴普遍性,这个孤证形式上是孤证,是“一”,但实质上是不孤,是多。总之,对史料的理解,还要予以辩证法的分析,这也是值得注意的。

那么,怎样从浩如烟海的史料中,选择一些具有普遍性、典型性的材料呢?这问题很不易讲,只能举例加以说明。 一个例子是马克思的。马克思分析研究资本主义制度所选择的典型材料——商品。

商品,这是人们经常碰到的东西,但人们是“日用而不知”的。可是到了马克思的手里,就成为了解剖资本主义细胞的最典

型最有用的材料。马克思分析,商品是由人们的劳动实现的,但这是抽象的说法。马克思把它具体化,即劳动有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抽象劳动创造价值。李嘉图提出“劳动价值论”,很了不起。但马克思并未停留在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上,而是继续前进。商品的价值是决定于制造商品的劳动量,各种商品亿万次交换使商品交换的劳动价值量均等,因而有了等价交换,在商品面前一律平等(假冒伪劣商品是对劳动价值量的破坏,因而它为商品社会所不允许)。这样各类商品在交换中谁也沾不了谁的便宜。那么,工厂主、商品所有者怎么会发财的呢?马克思把劳动区分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工厂主所付给工人的,仅是必要劳动,而剩余劳动则转化为剩余价值为工厂主所攫取。马克思选用商品这则材料是最具有典型性的材料。我们应当从中取得启发。 第二个例子是我个人使用过的一个例证,虽然远无法与上例相比,但还是值得一提。这个例子是有关宋代“计租定价”的问题:

绍兴三十二年(1162)九月二十八日,户部言:臣僚札子契勘民间田租,各有乡原等则不同,有以八十合、九十合为斗者,有以百五十合至百九十合为斗者。盖地有肥瘠之异,故租之多寡、赋之轻重、价之低昂系焉。此经久不可易者也。昨因陆之望挟偏见之私,乞以百合斗从官给卖,凡佃户纳租每亩不得过一石,每斗不得过百合,虽多至百九十合,亦尽

行镌减。??殊不知民间买田之初,必计租定价;若用百九十合为斗者,其价必倍。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食货六九之一二至一三,中华书局1957年版。

按:这条材料极为珍贵,它大概是中外地租理论发展史上第一次出现的“计租定价”的学说,亦即地租决定地价的学说。在欧洲,地租决定地价是资本主义时代出现的,是资本主义平均利润在土地买卖中的实现。而中国宋代两浙路则早于欧洲数百年而出现,这说明两浙地区经济之发达。宋代计租定价是否也具有资本主义的性质,恐怕还没有达到。宋代贵者以力占田,富者以资买田,是土地兼并的两种重要形式。买田,往往通过货币或者与强力相结合,以贱值买田,这当然不具有资本主义的性质。由于中国古代出现土地买卖甚早,因而为资本主义地租决定地价的实现创造了条件。像这类材料,是在两浙地区民间反复使用,最后集中概括出来的,这一材料的典型性就表现在这里。

当然,典型性的材料比较少,读好多书找不到一条,而且有时由于认识水平低,碰到了、典型性的材料而白白让它过去。要努力抓典型史料,需要有高超的认识能力、理论素养,缺乏这些,视而不见、失之交臂也是极为容易的。为使典型性的材料不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