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层地能(热)的开发与利用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浅层地能(热)的开发与利用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cb9bdd076eeaeaad1f33042

冒。家庭生活的点滴习惯背后,隐藏着惊人的电力消耗。就拿夏季空调来说,居民家用空调能耗在城市

夏季用电中的比重一般达到15%左右,以北京为例,全市空调普及率为70%,居民空调装机容量约占全

市最大供电负荷的17%。空调的设置温度不宜过低,最高设定为27~28℃。冬季、夏季室内温度每调低、

调高1 至2℃,其功率消耗将下降5~10%。全国13 亿人口,平均每人每天节约一度电,一年下来就会少

烧2 亿多吨原煤。采用浅层地能(热)热泵供暖(冷)对节能建筑和合理的运行是十分重要的,这不仅

仅是节约能源,还使浅层地能采集产生更大效益,降低成本,更有竞争力。 实现高舒适度低能耗建筑的具体措施为:

1)墙体、屋面围护结构的保温,使传热系数降至0.2~0.3W/㎡·K; 2)有效遮阳措施;

3)优良窗性能(合理的采光面积,良好的密闭性);

http://www.chinagb.net

能源世界网—中国建筑节能网

4)采用LOW—E 玻璃;

5)匹配的采暖空调系统(如浅层地能热泵系统); 6)网层隐蔽节水型排水系统等。

(四)浅层地能(热)的采集规模设计应与建筑物供暖(冷)面积(冷热负荷)相匹配。 我们知道,土壤、砂石、岩石以及地下水的导热能力很差(λ黄土=1.41,λ砂岩=2.0,λ回填砂=2.2,λ

PEX=0.5,

金属

λ水=0.6,λ混凝土=0.75~0.8,λ1)地下水渗流的影响;

=2.2~420,λ

=386W/m℃),如果不考虑如下因素:

2)地下土壤对流和辐射的传热;

3)地下水文地质的特殊构成的影响。

仅考虑热传导的话,地下低温能量的传送是很慢的,也就是说,地下具有一定储热、储冷能力,热

泵夏季供冷时把热量送入地下,冬季利用可储存的热量提升后为建筑物供暖,而把冷量送入

地下储存起

来。当然,如果考虑上述三个因素后,地下储能在冬夏都有流失。 另一方面,打井取地下水的低温能量和打竖孔用埋管取土壤砂石的低温能量,对一个单元体来说,

两者的能量采集是有所差别的。前者取决于地下水量和水温,一般打一口井可采集的热量,和对应的供

暖面积参考值如表14 所示。

表14 地下水流量与相应的供暖面积参考值 流量 m3/h 2.6 8 15 30 50 75 100 温差 ℃ 5 5 5 5 5 5 5

采集热量 kW 15 46 87 175 290 435 580 装机功率 kW 4 12 22 44 72 109 145

制热量 kW 19 58 109 219 362 544 725

供暖热指标 W/㎡ 按地区气候条件和建筑物围护结构而定,若取100W/㎡

可供暖面积 ㎡ 190 580 1090 2190 3620 5440 7250 对于地下含水层渗透系数K(m/d)和井的出水量有密切关系,在不同的地下水文地质条件下,渗透

系数各不相同,一般K值>10 称强透水性,K=1—10 称透水性。K=0.01~1 称半透水性。K=0.01~0.001 称

弱透水性,K<0.001 为不适水性,一般从浅层地能(热)采集角度,我们希望地下水的渗透系数K值>5

以上,处于富水区,每小时每米降深可提供3.6m3/h.m以上的水量,当K值=10 时,可提供地下水量达

18m3/h.m。按5 米降深取水,出水量可达每小时90m3/h。

工程设计中,取水井离需供暖的建筑物不易过远,一般超过10m以上即可。根据供暖面积和制热负

http://www.chinagb.net

能源世界网—中国建筑节能网

荷以及冬季地下水温状况确定打井的数量,通常每口井的出水量(对于富水区)在60~200 m3/h范围供选

用。对于万平方米建筑供暖一般打1~2 口井即可,对于大型建筑群供暖,需要打多口井,项目设计中可

以采用两种方案,视具体情况而定。

1)多井联网,集中机房,楼群统一供暖;

2)单井与建筑直联,分散机房,单元分散供暖。

打多井时,井间布置应垂直地下水渗流方向,井间距至少应保持10m 以上。 浅层地能,土壤取热所采集的能量比有地下水的地方差的很多,一般钻一个100 米以内的孔仅靠土

壤岩石的换热可采集的热功率为2.5~3.5kW。土壤竖孔单元体内储存的低温能量有限,在地下深100 米,

井的影响区按国外数据6 米直径计算,该圆柱体积的储存的可采集的(5℃温差)低温热量为4100 万KJ

(它相当于1.4 吨标煤),若每个竖孔的热采集功率为3kW 时,储存地下这部分的热量可维持158 天,即

满足一般北方城市四个多月的采暖需求。若井的影响区按国内某些院校的数据3m 直径计算,该体积内储

存的可采集(5℃温差)的低温热量为1034 万KJ(它相当于354kg 标煤),同样每个单元竖孔热采集功率

为3kW 时,它仅能维持40 天的供暖需求,看来竖孔间距3m 偏小,至少5m 以上的间距才能基本满足需

要。以上是简单的估算,有待实验进一步验证。

(五)浅层地能(热)的能量采集是热泵供暖系统的关键

在工程配套设计施工中不仅仅要从能量的稳定合理的采集考虑,还要特别注意环境效益,不污染地

下水,不破坏地下地质结构,保护地下水资源,具体考虑如下: 1)热泵供暖系统用地下水采集其浅层地能(热)时,应遵循如下原则: ①积极支持浅层地能(热)可再生能源的采集开发和利用;

②打井深度限制在地表浅层400 米以内,远离400 米以下的国家二级水质区域,保护生活饮水区,

根据具体的水文地质条件确定打井深度,一般在100m 以内(地下水受污染层); ③只用其热,不耗其水,用热后必须全部回灌,并监控回灌的实施; ④对于一抽一灌、一抽多灌的双井和多井要严格审批,限制打井数量; ⑤井间距和井与建筑物的相对位置要合理; ⑥井位要远离城市供水站;

⑦能打少井不打多井,地下水不可过渡开采; ⑧系统采用大温差小流量,以降低动力消耗等。

http://www.chinagb.net

能源世界网—中国建筑节能网

2)积极推广单井抽灌技术,水系统封闭回路运行,回灌水质对下水未构成污染,平衡地下水位,防

止移砂、抽空和淤塞。

3)无论何种方式的回灌水的水质,水温必须监控,回灌水水质至少应与原采集地下水的水质相当,

并定期化验。

4)浅层土壤低温热量采集,竖孔深度、数量、孔间距应根据具体地域、土壤结构、所须负荷大小来

确定

①一般每个竖孔(<100m)低温土壤热采集量为2.5~3.5kW,孔间距应保持>5m 以上为宜; ②土壤埋管采用U 型高密度PEX 管,地下应无接头,若采用钢制套管式换热器,要考虑防腐; ③竖孔孔径不宜过大(用U 型管换热器一般φ150 即可,若用套管式换热器,孔径一般<φ400);

④竖孔土壤埋管周围回填料应按一定比例粒径特殊制作的回填料,以强化与土壤接触边界层换热的

能力,可以做到导热系数比土壤大一倍左右; ⑤考虑投资成本和占地面积、土壤取热的热泵供暖系统更适合于小型建筑面积,一般在1000 ㎡以下 为宜。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