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保护海洋环境3.1海洋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教案鲁教版选修2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保护海洋环境3.1海洋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教案鲁教版选修2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cc30cec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1b

第三单元保护海洋环境 第一节海洋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

【课程标准要求】

标 准 ? 分析风暴潮、海啸的成因,说出其危害及应对措施。 ? 运用资料,说出海洋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对海洋环境产生的危害,简述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主要对策。 活 动 建 议 ? 沿海地区的学校,可调查本地海洋资源开发和保护的现状,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 观看介绍海洋的影像资料或参观海洋科普场馆,以“21世纪是海洋世纪”为主题,举办一次演讲会。 保护海洋之海洋自然灾害与放防灾减灾

【设计思路】

海洋自然包括许多种类,其成因也各不相同,有自然因素直接造成的也有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引发的,通过案例分析法、合作讨论法、对比分析法等多种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充满生机的探究性活动中掌握学习目标。

【知识构建】

依据课程标准本节重点是分析风暴潮、海啸的成因,说出其危害及应对措施。通过选取相关素材、案例,分析风暴潮、海啸的成因及其产生的危害与应对的措施。其框架结构结构如图所示。

风暴潮 成【教学目标】 防因灾 1.说出海洋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 和减海洋自然灾害 海啸 2.分析风暴潮、海啸、巨浪等海洋自然灾害的原因,说出其危害及相对措施。 灾危 3.通过了解防灾减灾的措施,树立防灾减灾意识。 害 【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依据课程标准,可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风暴潮、海啸、海洋自然灾害的原因,说出其危害及相对措施。”。 2.教学难点

本课的难点是分析发生不同区域的风暴潮的成因;海啸的成因分析。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分析、表达能力要求学生不仅能从文字和图像中提取有用信息,还要能将知识进行有效的迁移和整合,并在此基础上,尽量用书面语言简洁、完整地作出表达,这需要长期训练和培养。 【课前准备】

提前布置学生海洋灾害相关照片、文字介绍、视频等材料,用于课前交流。

课前做好学习小组的组建与分工工作。建议每个小组以4-6人为宜,每个小组成员在

巨浪 第 1 页

教室中的座位邻近,可以随时集中起来围坐在一起。每个小组确定1名小组长,1名记录员,1名发言人,1名纪检员。提前为每个小组打印好“小组合作学习研讨过程记录表”(如表2所示),以便在讨论过程中及时记录学习情况。

表1 小组合作学习研讨过程记录 姓名 ××× 【课堂活动设计】 第一部分:新课导入设计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用事实引发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课堂探究的愿望,有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形成。了解海洋灾害的类型。 明确目标,提高学生的有意注意。 在小组中的职责 发言次数 个人观点 课前先整理好学生搜集的学情 材料,组织好课堂5分钟展诊断 示活动。 学习 投影学习目标,要求说出关目标 键词。 展示 第二部分:新授内容设计 展示搜集的相关材料。 朗读学习目标;迅速说出关键词 探究活动1:阅读课本和提供关于风暴潮的材料与视频,理解风暴潮产生的原因、危害和防治的措施。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①播放风暴潮的视频。 ①阅读课本。 ②学生阅读课本及课前准备的材料思考: ②学生读图,作出北半球哪些国家最易遭受温带风暴潮灾回答。 害?请阐述你的理由?发生在 A、B两处③采用案例分析的风暴潮是有何种因素引起的?有何特法。 点? A、B哪一处,夏秋季节受热带风暴风暴潮 潮灾害影响最严重?风暴潮产生的原因、分布、危害?台风是产生风暴重要原因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台风的利弊、路径、危害?防治措施? 案例分析孟加拉国多发风暴潮的原因? ③倾听学生回答,引导同学们对回答者的观点作出正确评判。 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图1 图2

第 2 页

案例分析:

孟加拉湾特有的喇叭型海湾,以北部和东部的恒河三角洲、安达曼群岛和尼科巴群岛附近较宽,向海一侧陆架的平均深度为183米。 孟加拉湾是热带风暴孕育的地方。一般认为,这种风暴大多发生在 南、北纬度5度-25度的热带海域。产生在西在平洋,常常袭击菲律宾、中国、日本等国的叫台风;产生在大西洋,常常袭击美国、墨西哥等国的叫飓风。每年4-10月,即当地夏季和夏秋之交,猛烈的风暴常常伴着海潮一真情以来,掀起滔天巨浪,呼啸着向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的河口冲去,风急浪高,大雨倾盆,造成了巨大的灾害。 从地形,海岸形状,社会经济情况等方面,分析孟加拉湾风暴潮灾严

图3 重的原因? [内容解析]

夏秋季节,受台风影响多发生台风风暴潮,春秋季节,受温带气旋影响多发生温带风暴潮。

温带风暴潮一般都是在春秋季节发生,在我国,多发生在渤海湾、莱州湾一带沿海。温带风暴潮一般持续时间比较长,有时会持续数天。多是由冷锋的强风作用和气压骤变等强烈的天气系统引起的水面异常升降现象

热带风暴潮常见于夏秋季节,总伴有急剧的水位变化。北太平洋西部、南海、东海、北大西洋西部、墨西哥湾、孟加拉湾、阿拉伯海、南印度洋西部、南太平洋西部沿岸和诸岛屿等,凡是热带风暴影响的沿海地区,均有热带风暴潮发生。我国的东南沿海也是这类风暴潮的多发地区。多是由台风低压气旋引发的。

孟加拉湾多热带风暴潮的原因分析:

地形:沿岸地区地势低平,河网密集,降水较多,排水不畅。

海岸形状:孟加拉湾海岸呈喇叭形,风暴潮来袭时由于洋面变窄易导致潮水叠加,对恒河起到顶托作用,加剧灾害。 社会经济:孟加拉湾一带人口众多,城市密集,一旦遭遇风暴海啸(风暴潮)袭击,损失巨大。孟加拉等国经济实力较弱,无力营建高强度的海防工程。孟加拉湾沿岸植被破坏较为严重,森林蓄水,防洪的能力减弱。

探究活动2:阅读课本和提供关于海啸的材料与视频,理解海啸产生的原因、危害和防治的措施。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海啸 ①播放海啸的视频和图3、4。 ①阅读课本。 ②学生阅读课本及课前准备的材料思考:②学生读图,作出海啸产生的原因、分布、危害?防治措回答。 施? ③倾听学生回答,引导同学们对回答者的观点作出正确评判。 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这两张12月30日发布的卫星图片显示的是:印度尼西亚亚齐省首府班达亚齐海滨地区受海啸袭击前后的情形。其中,图4拍摄于6月23日,图5拍摄于12月28日的海啸发生期间。

图4 图5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日本大地震及其余震中受到不同程度损坏的房屋超过30万栋。由于

第 3 页

宫城县和岩手县等地重灾区的房屋受损情况尚未完全统计出来,受到损坏的房屋数量将进一步增加。地震还引起巨大海啸,已确认造成14133人死亡、13346人失踪。3月11日发生的日本大地震引发的海啸,最大高度达到了40.5米,是迄今为止日本国内有记录显示的最高海啸高度。

日本为什么是世界上发生地震海啸最频繁的国家而我国则很少有海啸发生。 [内容解析]

海啸指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水下塌陷和 滑坡引起的涌向海湾或海港的破坏性大浪。 地震海啸形成的基本条件:海底地震震源要浅,震级要高(小于20~50千米)(里氏6.5级以上);要有海底大面积垂直运动;发生海底地震的海区要有一定的水深 (1000米以上)

破坏:当海底地震震级大于里氏6.5级、震源深度小于20—50 km时,便可能引发破坏性海啸。海啸在大洋深水区波高很小,一般不会造成危害,但当它进入浅水区或岸边时,能量高度聚集,波高迅速增大,以排山倒海之势扑向岸边,造成极为惨重的灾难。

日本为什么是世界上发生地震海啸最频繁的国家:日本及其东侧海区:地处两大板块碰撞地带①多浅源大地震,沿海地质构造多大断裂层和断裂带②海底地壳有大面积的垂直运动,东侧临太平洋并且直抵深海沟③水体很深

探究活动3:海洋灾害的防治措施。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①小组内每一成员先自主学习,思考教师提出的导学问题。 ②小组内交流,讨论,小组组长整合每个成员的个人观点,写出问题答案。 ③2—3个小组分别投影已经完成的答案,并让发言人交流小组成果,其他组可提出补充意见,发言人回答其他组成员的质疑。 设计意图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建构本课的重点知识,并培养协作能力。 海洋灾害的防治措施 ①针对海洋灾害的防治展开探讨 ②对学生的学习进程进行及时指导。 ③对交流的成果组织评议,最后给予准确评价。 [内容解析]

目前人类虽然还无法控制海洋灾害的发生,但是能做到的是尽早准确的预报,以便采取措施防范。建成由近海到远海的海洋环境灾害观测网络,开展海洋灾害预警预报和评估业务;成立海上艘救中心和沿岸防灾应急系统,形成了海洋减灾体系;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搞好海岸保护工程建设;加强国际合作。 第三部分:课堂总结设计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①设问:同学们回顾一下,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有了解学习目标的达成情课堂哪些收获? 两位学生总结所学知识,况,系统地梳理知识体总结 ②总结:海洋自然灾害风暴师生点评 系。 潮与海啸的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 第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