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地区学校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现状及与综合培训策略研究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浅谈农村地区学校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现状及与综合培训策略研究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cd44ae9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11

浅谈农村地区学校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现状及与综合培训策略研究一、研究背景

随着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普及以及不断推进,学校管理以及各方面在原有基础上也面临着变革与创新,在现有学校管理以及教学应用基础上,发现并找到适合农村中心小学和村级小学特点的信息技术普及以及综合利用的方法和规律,促进学校管理、教学管理、教学成果以及教师素质的整体提高,是本课题的立足点。

在《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开篇中,提出“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大力推进信息化,是覆盖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在《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章节中,提出“继续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使所有农村初中具备计算机教室,所有农村小学具备卫星教学接收和播放系统,普及利用光盘教学或辅助教学,基本建成遍及乡村学校的远程教育网络”。在《加快构建现代化教育体系,积极推进学习型社会》章节中提出“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建设覆盖全国城乡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多形式、多渠道向全国特别是中西部农村地区输送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并为农民学习实用技术服务,为农村基层党员和干部培训服务。加快普及

信息技术教育,全面提高教师和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有机结合。加快教育管理信息化,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努力构建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继续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学校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建设和高校校园网建设,创建国家级教育信息化应用支撑平台。加快教学信息资源开发,形成国家信息教育资源服务体系。建立和完善教育信息化技术服务支撑体系。加快教学科研网络、教育政务信息化、高校数字图书馆等应用工程建设。加强教育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组织对关键技术问题的攻关,为教育信息化提供保障。”

在此大方向的前提下,农村地区学校信息技术的普及及综合利用问题具有即其现实的意义,一方面是采用什么样信息设备能适应农村的现实需要,另一方面,信息设备如何应用能发挥设备应用的作用。在这两方面的原因基础上,让信息技术与教学相结合,促进农村学校教学水平整体提高。让教师掌握信息技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这些都会对农村教育产生根本性的影响,促进农村教育有整体的提高。

在以上纲领性文件的指引下,结合我校教学工作的特点和现有实际,集合我校各学科的部分优秀教师,针对个人所任教的科目,在此总课题的框架下,在完善和提高自己课堂教学、自身素质的基础上,总结出适合农村中心小学和村级小学的信息技术普及及综合利用的经验。提高信息技术整体应用水平。 二、研究目的

通过研究,本课题试图达到增强信息技术设备利用效果,改进现有行政管理、教学和教研模式、以及实验教师自身信息素质整体提高的目的。进而总结出农村学校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及综合利用的新方法。

三、研究内容

1、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在总结现有学校管理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创设并找到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校管理的方法和路子。在实验的基础上,将学校管理加以量化并具体到资产管理、学生管理、教师管理、档案管理、学籍管理、教师培训管理等方面广泛应用,从而促进学校民主化、科学化发展。

2、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在发掘原有教学优点的同时,加大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从而整体促进传统教学向现代教学的转变,通过开展课件教学,远程卫星教学等多种方式,使信息技术的优势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更充分的利用。进而使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以及教师教研都发生整体的改变。

3、信息技术在教师继续教育中的应用。在总结原教师继续方式长处的基础上,结合远程教育,使远程教育与校本培训相结合,丰富校本培训的课程资源,同时实现对教师的远程的专业引领。

4、学校信息化水平评价体系研究。当前,上级对学校的信息化建设高度重视,投入相当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发展信息系统,一个好的信息系统应该与学校发展水平相匹配。并不是所有先进的信息技术都能适应一个学校的发展,不能简单认为拥有先进的信息设备的学校就是

一个信息化水平高度发达的学校。只有一个合理科学的信息系统才可能发挥其应该发挥的作用。否则可能产生相反的作用,使学校背上沉重负担,束缚了学校所应有的灵活机动性。建立以学校管理信息化、学校需求信息化和信息系统本身安全性、可靠性评价指标为基础的评价体系,目的就是使学校能够以学校管理为核心,更系统、更有目的地建设和发展学校信息系统。 四、研究方法 1、资料和文献法

教育科研资料在教育科学研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使研究者了解有关研究领域的已有成果、发展历史、当前研究动态,可以帮助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还可为论证课题提供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能启发研究者的思维、激发灵感。

参与教师在自身掌握的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上。结合课题研究内容,搜集相关文献资料,这里强调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结合,数量资料和非数量资料的结合。为此,在研究资料的分析中,注重采用统计分析和逻辑分析两种方法。统计分析是把大量的、散乱的数量资料,依据统计的理论和思维方式,对它们进行描述和推断,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揭示出来。逻辑分析是运用抽象和概括、归纳和演绎等方法,对丰富的现象资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规律的目的。使参与教师能够更好的把握课题的方向。 2、教育实验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