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版pkpm中Satwe参数设置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2010版pkpm中Satwe参数设置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cfeea2216fc700abb68fce0

基本概念:扭转周期与平动周期之比是控制结构扭转效应的重要指标,是结构扭转刚度、扭转惯量分布大小的综合反应。控制周期比的目的是使抗侧力构件的平面布置更有效、更合理,使结构不会出现过大的扭转效应。控制结构周期比的实质是,控制结构的扭转变形要小于结构的平动变形,周期比不是要求结构足够结实,而是要求结构刚度布局合理,以此控制地震作用下结构扭转激励振动效应不成为主振动效应,避免结构扭转破坏。

操作要点:周期比不能在计算书中直接查到,但在<周期、振型、地震力>(WZQ.OUT)文件中给出了计算周期比的原始数据,需要设计人员自行计算,如图 周期比计算方法如下:

(1)划分平动振型和扭转振型。考察各振型是平动系数还是扭转系数占主导地位(最好大于0.8,至少也要大于0.5),区分出各振型是平动振型还是扭转振型。从图示计算书可以看出,在所取得15个振型中,第5~14振型为扭转振型,其余为平动振型。 (2)找出第一平动振型和第一扭转振型。在平动振型和扭转振型找出周期最长的(一阶振型)为第一平动周期T1和第一扭转周期Tt。必要时还应查看该振型的基底剪力是否较大,考查该振型在(结构整体空间振动简图)中,是否能引起结构整体振动,局部振动周期不能作为第一周期。本例题第1和第5周期分别为第一平动周期和第一扭转周期。

(3)周期比计算。将第一扭转周期Tt除以第一平动周期T1即为周期比,考查其值是否小于0.9(或0.85)。本例题周期比为:0.1708/0.5854=02918,满足规范要求。

注意事项:(1)在结构符合刚性楼板假定时,周期比计算应在刚性楼板假定下进行;对于不适宜刚性楼板假定的复杂高层建筑结构,不宜考虑周期比控制。 (2)对于多塔大底盘结构,各个塔楼宜分别计算周期比。

(3)如周期比不满足规范要求,说明该结构扭转效应明显,对抗震不利,应进行调整。 (4)周期比调整原则:

1)结构抗侧力构件的布局均匀对称。 2)增加结构周边的刚度,方法如下: ? 增大周边柱、剪力墙的截面或数量; ? 增大周边梁的高度、楼板的厚度;

? 在楼板外伸段凹槽处设置连接梁或连接板;

? 加强转角窗周边构件的截面和强度,包括剪力墙、暗柱、窗间墙、楼板等,特别是增设

暗梁。

? 减少周边剪力墙洞口。

3)降低结构中部的刚度,方法如下:

? 结构中部剪力墙上开洞; ? 中部核心筒开结构洞再填充。 4.1.4层间刚度比 规范规定:《高层规程》4.1.2条规定,“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结构,其楼层侧向刚度不宜小于相邻上部楼层侧向刚度的70%或其上相邻三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 《高层规程》5.1.14条规定,“对竖向不规则的高层建筑结构.包括某楼层抗侧刚度小于其上一层的70%或小于其上相邻三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其薄弱层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地震剪力应乘以1.15的增大系数”。

49

《高层规程》附录E.0.2条规定,“当转换层设置在3层及3层以上时,其楼层侧向刚度尚不应小于相邻上部楼层侧向刚度的60%。” 《抗震规范》附录E.2.1条规定,筒体结构“转换层上下层的侧向刚度比不宜大于2。”

程序实现:刚度比是控制结构竖向不规则和判断薄弱层的重要指标。程序根据规范要求自动计算层间刚度比,自动判定是否因刚度比突变出现薄弱层,自动对薄弱层放大地震剪力。

操作要点:层间刚度比和薄弱层地震剪力放大信息在(结构设计信息)(WMASS.OUT)文件中输出,层间刚度比为Ratx1和Raty1,如图所示。从计算书中可知,本图各楼层的“薄弱层地震剪力放大系数”都是“1”,书名该结构没有薄弱层。

注意事项:(1)程序提供了剪切刚度、剪弯刚度、地震剪力与地震层间位移之比三种刚度比的计算方法,由于计算方法不同,计算结果差异较大,设计人员应正确选用。

(2)转换层数以楼层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形成的薄弱层,不论层间刚度比是多少,都将该楼层设置为薄弱层。 4.1.5层间受剪承载力比 规范规定:《抗震规范》3.4.3条规定,“平面规则而竖向不规则的建筑结构??楼层承载力突变时,薄弱层抗侧力结构的受剪承载力不应小于相邻上一楼层的65%。” 《高层规程》4,4.3条规定,“A级高度高层建筑的楼层层间抗侧力结构的受剪承载力不宜小于其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80%,不应小于其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65%;B级高度高层建筑的楼层层间抗侧力结构的受剪承载力不应小于其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75%。” 《高层规程》5.L1-4条规定,“对竖向不规则的高层建筑结构??结构楼层层间抗侧力结构的承载力小于其上一层的80%??其薄弱层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地震剪力应乘以1.15的增大系数”。 程序实现:层间受剪承载力比也是控制结构竖向不规则性和判断薄弱层的重要指标。根据规范要求,程序自动计算层间受剪承载力比。

操作要点:层间受剪承载力在<结构设计信息>(WMASS.OUT)文件中输出,层间受剪承力比为Ratio_BuX和Ratio_BuY。程序没有自动判定承载力是否超出限值而出现薄弱层,需要设计人员自行判定。如有薄弱层,应手工设定薄弱层后重新计算,程序自动放大薄弱层的地震剪力,如图所示例题层间受剪承载力比。

注意事项:(1)受剪承载力的计算与混凝土强度、实配钢筋面积等因素有关,在SATWE计算时尚不知实配钢筋面积,因此程序以计算配筋面积代替实配钢筋面积作计算不够真实。 (2)受剪承载力计算以矩形柱代替异型柱和剪力墙作近似计算,结果仅供参考。

4.1.6 剪重比 规范规定:《抗震规范》5.2.5条和《高规》3.3.13条规定,“抗震验算时,结构任一楼层的水平地震剪力应符合下式要求 nVEki??Gj

j?i剪力系数,不应小于表5.2.5规定的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值,对竖向不规则结构的薄弱层,尚应乘以1.15的增大系数。”

基本概念:剪重比是抗震设计中非常重要的参数。规范规定剪重比计算,主要是因为在长周期作用下,地震影响系数下降较快,对于基本周期大于3.5s的结构,由此计算出来的水平

?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