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届高三全国高考模拟重组预测试卷6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013届高三全国高考模拟重组预测试卷6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d80b7a9fd0a79563c1e7250

试卷类型:A

2013届高三全国高考模拟重组预测试卷一

历史

答案

适用地区:大纲地区 考查范围:中国古代史全册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用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黑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4.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1?河北等值诊断联考三)鼎是中国古代青铜文化的独特标志,鼎作为一种重要礼器,

象征着权威和地位。“禹铸九鼎”的古史传奇,实际上映射了 A.禅让制的结束 B.夏朝的建立 C.商朝的发展 D.西周的强盛

2.(2011?长春二模)“孔子象征着什么?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观念,还是一种财富?”在中国,如果有人用这样一个问题去问市民,那么,他得到的回答可能会千差万别,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答案都可能成立。下列表述属于孔子思想精华内容的是

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③有教无类④维护周礼,贵贱有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2011?重庆卷)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孔子称赞管仲,是因为管仲辅佐齐桓公

①恢复了周礼 ②尊崇周王,会盟诸侯 ③实行“初税亩” ④北御夷狄,南制楚蛮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2011?保定二模)我国有很多著名的关隘,它们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启关元帅降,歃血名王诺”“连山趋碣石,积水见辰韩”指的是

A.函谷关 B.大散关 C.山海关 D.嘉峪关 5.(2010·绵阳二诊) 春秋时期,齐桓公召集天下诸侯,头戴醒目的冕旒,享九鼎之食,行天子“宾礼”规格。据此判断,齐桓公破坏的是

A.禅让制 B.宗法制 C.礼乐制 D.分封制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7.(2011?河北邯郸二模)东周时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造成这一变革的根本原因是 A.青铜器的使用 B.铁制农具的出现

C.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D.诸侯国相继变法

8.(2011?北京卷)在北京曾经发现一处战国时期的遗址,从中出土了燕、韩、赵、魏等国铸币3876枚。辽宁、吉林和内蒙古等地也有燕国货币出土。根据以为信息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有

①燕国与北方游牧地区有贸易往来 ②各诸侯国的货币可以相互流通

③诸侯国之间商业贸易往来频繁 ④燕国都城是战国时期唯一的商业中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2011?湖北武汉四月调研)汉武帝时,中郎将苏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19年之后才得以还乡。这表明当时

A.汉武帝北击匈奴成功 B.西汉与匈奴和亲未果 C.匈奴与西汉处于敌对状态 D.匈奴与西汉关系和好

10.(2010?江苏卷)柳宗元《封建论》载:“时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符合这一论断的历史时期是

A.秦朝 B.西汉 C.南北朝 D.唐朝

11.(2010?福建卷)《朱子语类》云:“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A.体现三省分权制 E.完善中央监察机制 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 D.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12.(2011?重庆卷)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被李约瑟誉为“中国科学制图学之父”,“完全可以和欧洲古代著名地理学家托勒密相提并论”。该学者是 A斐秀 B郦道元 C沈括 D徐霞客

13.(2011?北京丰台综合练习二)《齐民要术》的序言中写道:“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同“缺”)而不录”。这说明该书 A.重视商业发展 B.推动了南方农业生产

C.体现了以农为本的思想 D.反映了民族融合的趋势

14.(2011?内蒙古包头一模)下图是位于新疆吐鲁番的交河故城,唐朝前期管理它的军政机构应是

A.安西都护府 B.伊犁将军 C.忽汗州都督府 D.西域都护

16.(2010·武汉4月调研)“其租庸杂徭悉省;而丁额不废。”“其田亩之税,率以大历十四年垦田之数为准,而均征之。”这一赋税改革指的是 A.两税法 B.一条鞭法 C.更名田 D.摊丁入亩 17.(2010·唐山一模) “古代的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等大城市,既是不同时期的政治中心、军事重镇,也是著名的商业中心。丝绸之路的开通、大运河的开凿、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等,也催生了一批批城市的兴起与繁荣。”材料不能说明 A.古代城市的特点 B.古代城市发展的原因

C.城市中已经打破了坊、市限制 D.古代城市多为当地的政治中心

18.(2011 ?广东卷 )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

A.宗法制的终结 B.察举制的完善 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 D.科举制的推行 19.(2011?广西南宁第二次适应性考试)有资料记载,我国历史上有一个朝代的大臣谥号多以“文”为荣。整整这个朝代,谥号为“文”者达一百四十多人,为“武”者仅二十人。这个朝代最有可能是

A.西周 B.秦朝 C.唐朝 D.北宋 20.(2011?江苏卷)据《与公肃甥书》记载:“忆昔时邸报,至(明)崇祯十一年方有活板(版),自此以前,并是写本。”对“活版”理解正确的是

A.活版技术从明代开始使用 B.活版之前信息传递均用手抄 C.活版最早使用的是木活字 D.活版在四大发明中出现最晚 21.(2011?北京朝阳第一次综合练习)下列科技成就中最有可能与下图同一时期的是

A.建立比较完整农学体系 B.第一次测量地球子午线 C.我国古代最精密的历法 D.传统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22.(2011?成都三诊)

《簪云楼杂说》记载“明太祖都金陵,于除夕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幅。”据此记载可知

A. 春联起源于明朝

B. 金陵(今南京)是春联的起源地 C. 明朝时春联仅流行于上层

D. 来自底层的朱元璋喜欢贴春联这一民俗

23.(2011?四川卷)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是我国古代经济史上的重大变化。下列赋役制度适应了这一变化的是

A. 相地而衰征 B. 租庸调制 C. 方田均税法 D.一条鞭法

24.(2011?全国卷)明后期,某地佃户将收获的好米换取银钱自用,劣质米交租,丰收之年也声称歉收,拖欠地租“溅以成风”,官府勒令田主完粮纳税,“于是称货(借高利贷)完官而田主病”。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商业的发展冲击农业 B.佃户人身依附关系弱化 C.佃户与地主茅盾激化 D.国家税收政策发生变化 25.(2010·重庆二调)下列地方行政机构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猛安谋克 ②安西都护府 ③土知府 ④台湾府 A.②①③④ B.②③①④ C.①③②④ D.③②④①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6分,第27题16分,第28题18分,共50分。 26.(16分)(2011?重庆二诊)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 阅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材料一:都江堰,古称“湔(jian,湔水是岷江上游一支流)堰”、“金堤”、“都安大堰”等,到宋朝才称“都江堰”。李冰“能知天文地理”,注重实地考察……“作大堰于此,壅江作堋(分水堤),堋有左右,谓之澜堋。”……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平原“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综录自郑肇经《中国水利史》等

材料二:(东汉明帝永平十二年)夏,遂发卒数十万,遣景与王吴修渠、筑堤,自荥阳(河南荥阳)东至千乘(山东利津)海口千余里。景乃商度(勘测)地势,凿山阜,破砥绩(碛),直截沟涧,防遏冲要,疏决壅积,十里立一水门,令更相洄注,无复溃漏之患。 ——摘自《后汉书王景传》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都江堰的主要功能及其产生的重大影响。(6分)都江堰当时能修建成功的因素有哪些?(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王景为治理黄河采取了什么有效的办法?(不得摘抄材料原文)(6分)

27.(16分)(2011?天津卷) 秦始皇和康熙帝都是中国古代有座位的君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