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中山路小学六年级小升初语文测试卷(8套试卷带答案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江苏省常州市中山路小学六年级小升初语文测试卷(8套试卷带答案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d942969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df

三口的生命也会结束。 藏有情报的蜡烛。 4、比喻 夸张,紧张 害怕

5、例:杰克会想:“糟糕,如果蜡烛在烧下去的话,情报就会泄露,这样我们一家三口的生命也意味着即将结束,不行,我一定要想一个好办法,拯救我们一家三口,让情报不泄露出去! (二)

1、提示:孔子带弟子们到泗水河边游玩时,从司空见惯的流水中,阐述水是真君子的道理的故事。

2、絮絮叨叨地说 轻轻地述说 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 3、 C.广袤 D.茂密 A.温暖 B.和煦 4、例:滴水穿石 持之以恒

5、提示:举例谈出水的无私精神,无例子扣一半分。

6、提示:教育他的弟子也要做真君子,具有真君子的品性 充满智慧、循循善诱 第二部分

《今天我是升旗手》

1、肖晓写爸爸的那篇作文题目是《我最难忘的人》。

2、肖晓等同学为生病的林茜茜卖书筹款,梅老师买的书是 教育杂志 。

3、大杨阳用口香糖在树干上粘了一个“7”字的形状,代表着7路车 含义。 4、肖晓回到家,写了大约 1500 字的检查。

6、肖晓爸爸送给他的“六?一”礼物是 远洋巡航舰模型 。 《少女的红发卡》

7、叶叶的爸爸是因 经济罪 被警察带走了。

8、本书的三位少女的名字分别是: 叶叶 、 刘莎 、 濛 。 9、青瓷大花瓶是外公外婆送给妈妈的 结婚 礼物。 10、叶叶在外文书店买的贺卡的颜色是绿色 。 《老人与海》 11、《老人与海》的作者是 美国 (国家名)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海明威 。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叫 圣地亚哥 的老渔夫。 12、圣地亚哥爱大海,他认为海是 女 人。 13、老人与大鱼整整搏斗了 两天两夜 。

14、在老人得到大鱼的一个多小时后,鲨鱼嗅到了它的 味跟踪而至抢吃鱼肉。

15、鲨鱼吃光了鱼肉,只剩下 鱼头 和 鱼尾 留给了老人。 16、孩子走了之后,老人又睡着了,他梦见了非洲的 狮子 。 三、作文

选材符合题目要求,内容较为具体,语言通顺,标点使用正确,错别字少,判为一类作文,得分30—27分。依此类推,二类作文26—24分;三类作文23——18分。

六年级小升初语文测试卷

卷面:100分 时间:90分钟

基础积累题

1. 请用正楷字将下面汉字准确、规范、美观地抄写在田字格里。 立学中华 语通世界

2. 选出加点词语注音无误的一项( ) A. 绯红(fēi) 星宿(xiù) 纤(qiān)维 酝酿(liàng) ....B. 庇护(bì ) 伫立( chù ) 脸颊(jiá ) 惩罚(chén) ....C. 琐屑(xuè ) 对峙(shì ) 咫尺(zhǐ) 坍塌(tā ) ....D. 粗糙(cāo) 祈祷(qí) 笨拙 (zhuō) 蓬蒿(hāo) ....3. 下列句子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 )

A. 学籍 猝然 消声匿迹 再接再励 B. 粗犷 真谛 花枝招展 伸张正义 C. 蹒跚 吞噬 契而不舍 怨天由人 D. 剽悍 恻隐 历尽心血 美味家肴 4. 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中学生需要广阔的视野,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特别是文化活动,这样才能开卷有益。 ....

B. 人类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

C. 诵读经典对提升学生修养,陶冶学生性情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 ....

D. 精益求精体现了一种追求卓越的精神,这种精神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推进器。 ....5. 以下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 在备战入学考试的过程中,我们不能缺乏的,一是自信心不足,二是学习方法不当。

B. 成外的夜晚很美丽,晚风吹来,月光、树影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声响。 C.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政府作出了不准销售、使用、生产一次性筷子的决定。 D. 在学霸云集的成外, 学习不能仅凭小聪明,一定要下苦功夫不可。 6. 下列标语运用得体的一项是( )

A. 某办公室墙上贴的标语:小草青青,请您足下留情 B. 某商场门前贴的标语: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C. 某运动场上贴的标语:我锻炼,我健康,我快乐 D. 某学校教室上贴的标语:齐心协力,精准扶贫 7. 下列各种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的一部散文集,原名为《旧事重提》。我们借此可以了解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

B. 古人称呼有敬辞和谦辞之分,“令尊、赐教、久仰”等属于敬辞类,“家父、鄙人、寒舍”等属于谦辞类。 C. “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为理想打拼”,“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为理想打拼”,“我们没有一刻不在为理想打拼”,这三个句子的意思是一样的。

D. 少年十三四岁称“豆蔻年华”,“而立之年”是指四十岁,“耄耋之年”是指八九十岁。

二、诗歌默写

8. 请补写出诗歌的上句或下句

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⑵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⑶阳春布德泽,_______________。《长歌行》 ⑷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 ⑸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⑹莫愁前路无知己,_____________。(高适《别董大》) 诗歌赏析

泛舟后溪 [唐]羊士谔①

雨余芳草净沙尘,水绿滩平一带春。 唯有啼鹃似留客,桃花深处更无人。

[注释]①羊士谔:唐朝人。顺宗时,贬汀州宁化尉。

9. 诗的前两句写出了雨后后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10. 简要分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四、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下列小题。

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①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新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篚②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④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⑤之若是,未必后人也。”

(选自《晋书·王羲之列传》)

【注释】①姥(mǔ):老妇。②篚(fěi):圆形竹筐。③真草:楷书,草一书。④抗:抗衡,相当。⑤耽:沉溺,沉迷。 1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善鸣,求市未能得(__________) (2)遂携新友命驾就观(___________) ..(3)当举群相送耳(__________) (4)使人耽之若是(__________) ..1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下列有关王羲之书法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王羲之是中国古代杰出的书法家,被称为“书圣”。

B. 王羲之是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齐名的唐代四大书法家之一。 C. 王羲之书法刚健而娟秀,朴素而精巧,真率而蕴藉,飘逸而端庄。

D. 王羲之《兰亭集序》帖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最灿烂的瑰宝,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现代文阅读

与一株蒲公英的默契

王本道

惊蛰过后,春分未至之时,我习惯在自家庭院里徜徉。小小的院落,东西两侧几株挺拔的白玉兰和婀娜的海棠依然沉寂着未动声色,但冥冥之中,我感觉周遭的土地正勃发着一股盎然生机。于是找来一个耙子,扒开院墙底部覆盖着的枯草萎叶,眼前顿觉一亮——一株娇嫩淡绿的蒲公英,铺展着锯齿般细小的叶片正朝我微笑呢。“天时人事日相催”,春天来了!

说来有些怪异,这株蒲公英生长在庭院东墙下一排木制围栏与甬道牙石的缝隙之中,其间只有些微的泥土。当年我办理完退休手续后,有暇时常于清晨和傍晚在庭院里散步,不经意地发现了它。此后连续十年间,每年惊蛰过后,它都在固定的位置上如约而至地发芽抽青,铺展开锯齿形的叶片。暮春之时,日渐壮硕的叶片在清晨的阳光和露水里晶莹闪烁。及至初夏,一场场细雨洗过的庭院里,姹紫嫣红,铺青叠翠,蒲公英的几层叶片中间,长出了纤细的枝茎,顶端逐渐形成一个细小的花盘,并绽开黄色的花瓣来。那丝丝缕缕的花瓣组成的黄花,直径不足半寸,花瓣紧紧围绕着花心,如同用圆规精心画出的圆,开得自然洒脱,恣意灿然。当此之时,蒲公英的头顶,盛开着的海棠灿若明霞,相隔几步之遥,雍容的白玉兰频送幽香,而这株低矮卑微的蒲公英不落寞,不悲观,默默地挺立着自己朴实的身躯,释放着细微的清香。仲夏,蒲公英的花盘开始脱落,形成了一个洁白色的绒球,不消几天光景,阵阵微风之中,洁白的绒球飞出无数张“小伞”,飘向空中,借着风力飞向遥远的天际……

想到这株蒲公英十年来与我的缘分,我不禁对它生出深深的怜爱之情。资料显示,蒲公英属别名黄花地丁、婆婆丁、华花郎等,含有多种健康营养成分,可食用、药用。《本草纲目》记载,蒲公英性平味甘苦,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作用。蒲公英花开后种子随风飘到别的地方孕育新的生命。可无论种子飘向何方,眼前这株蒲公英十年固守一处,“年年岁岁花相似”,不懈不怠,巧笑倩兮,伴我晨昏。它的品性勾起了我的一段回忆。

上世纪的1963年秋天,我考入了一所高中。当时讲授语文课的G老师四十出头的年纪,中等身材,面目清癯,讲课操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慢声细语,却很有感情色彩。在古典文学、古代汉语领域,他都有着很深的造诣。入学后的翌年春天,学校组织我们到城郊乡下劳动半个月,G老师与我们同去。当时正值经济困难时期,同学们在乡下的一日三餐都十分简单。为了丰富餐桌,劳动之余,同学们三五成群地在野地里采集野菜,G老师也参与其中。

那时的春天,原野上的野菜种类很多,尤其是蒲公英随处可见。采集其间,师生谈笑着,常有人提出一两句唐诗宋词向老师请教。当时还没有人料到两年后会出现那场史无前例的运动,所以,高中毕业后的理想前途自然是绕不过去的话题。同学中有的说要“志存高远”,有的用俄语朗诵《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名言,还有的表示将来要成为某个学科领域的栋梁之材等等。G老师认真听罢大家的议论后平静地说:“很高兴听到同学们的想法,作为你们的老师,我真诚地希望看到你们成长进步。我此前的学生不乏青年才俊,但是说实话,我不奢望你们都成为栋梁之材。因为古往今来,出类拔萃的永远是极少数人,大多数只能是庸常的普通人。”

他指着眼前无垠的田野接着说:“如同春日的田野上,有高耸的白杨,有斑驳的灌木,但更多的是遍地的蒲公英。自然界中的一切都有其存在的价值,白杨可以做栋梁,灌木可以做成篱笆,蒲公英虽然庸常卑微,却可以药用,又可以果腹。我所希望的是,同学们毕业后,不管命运把你抛向何处,只要深深地扎根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