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游记散文特点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古代游记散文特点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d9d213edd3383c4ba4cd295

林、王立群、巩滨三位先生都持这一观点。

梅新林先生从发生学的角度诠释了山水游记何以兴起的缘由。他说,玄学的兴起,把人和自然从功利主义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予人以超越性的品格,还自然以本来面目,促成山水意识的觉醒,为游记散文的发展提供了深层动力。

的确,玄学的最基本命题就是宇宙本体论思辨,像玄学的开山之祖何晏、王弼。他们从老庄的思想中找依据,创立“本无论”。他们认为,世界本于物,作为人应该把目光从外部世界转向人的内部存在,这样才可以

超越万有,以一种审美的态度观照万物,体验人生,从而获得超脱。魏晋时期的游记散文,基本上都体现了人与自然山水同构的倾向,他们基本上扭转了以前“山水比德”和“天人感应”的思想,把自然和人放到同等的平台上,一起关照,山水映照人的潇洒,人欣赏山水的洒脱。

王立群先生着重从山水与人的关系角度解释了山水游记得以兴起的原因。他说,文章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基本因素,主体和客体。山水游记的主体就是模山范水的作者,客体就是自然的山水,这两者都必须独立出来,山水游记才可能产生。但在魏

晋之前,这两者都不具有独立性。

王立群说,远古时期,人们对自然山水是顶礼膜拜的,敬畏心理占据主要位置,谈不上审美,只有图腾。春秋时期,孔子创立了“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美学命题,把人的道德伦理和儒家的理想人格寄托在山水之上,山水是功用的,没有审美。汉代大儒董仲舒继承了孔子的思想,在“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的基础上,提出了“天人感应”说,为人与自然山水之间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伦理道德系统。以上两点基本上都是“山水比德”的思路,山水没有独立,人格也没有独立,这就是先秦两汉时期人

们对自然山水的基本态度。

到了魏晋时期就不一样,一方面,玄学兴起,一方面,佛学引进,这两种思想都强调人应该从外在的客观世界转向人内在的客观存在,所谓“世界本无”和“四大皆空”就是这两种思想的集中代表,从而在理论和形式上为人和自然山水的双重解放准备了条件。当然,魏晋时期的社会动乱,客观上也启发人们寻求精神转向。这一些就是山水游记得以兴起的主要原因。

五、山水里到底有什么——古代游记散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

读古代山水游记散文,总有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