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生物浙江高考选考一轮复习讲义:第14讲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含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2020版生物浙江高考选考一轮复习讲义:第14讲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含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da43c30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04

1.活体细菌转化实验与离体细菌转化实验比较

培养场所 实验结果 活体细菌转化实验 在小鼠体内 离体细菌转化实验 体外培养基 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能使R型细菌S型细菌的DNA使R型转化为S型细菌 S型细菌体内有“转化因子” 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S型细菌的DNA是遗传物质 实验结论 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及其与R型将物质提纯分离后,直接巧妙构思 活菌混合后的菌液,分别注入小鼠地、单独地观察某种物质体内 在实验中所起的作用 (1)所用材料相同,都是R型和S型两种肺炎双球菌 联系 (2)体内转化实验是体外转化实验的基础,体外转化实验是体内转化实验的延伸 (3)两实验都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 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分析

(1)加热杀死S型细菌的过程中,其蛋白质变性失活,但是其内部的DNA热稳定性较高,即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加热不会导致DNA变性。

(2)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的实质是S型细菌DNA与R型细菌DNA实现重组,表现出S型细菌的性状,此变异属于广义上的基因重组。

(3)转化后形成的S型细菌的性状可以遗传下去,说明S型细菌的DNA是遗传物质。 (4)转化的只是少部分R型细菌。由于转化受到DNA的纯度、两种细菌的亲缘关系、受体菌的状态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并不是所有的R型细菌都转化成了S型细菌。

考点二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1.(2018·浙江4月选考23T改编)判断正误。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的子代噬菌体多数具有放射性( × )

2.(2017·浙江11月选考)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噬菌体内可以合成mRNA

B.搅拌的目的是使噬菌体与细菌充分混合

C.噬菌体与细菌混合培养的时间越长,实验效果越好 D.噬菌体侵染细菌后,产生许多遗传信息相同的子代噬菌体

解析 噬菌体是一种DNA病毒,需要在宿主细胞内转录mRNA,A错误;搅拌的目的是使噬菌体外壳从细菌表面脱落,而不是使两者混合更加均匀,B错误;培养时间过长,会导致新组装的噬菌体释放出来,实验效果不好,C错误;噬菌体侵染细菌后,依靠细菌体内的物质进行自我复制,并合成蛋白质外壳,因此会产生许多遗传信息相同的子代噬菌体,D正确。 答案 D

3.(2015·浙江10月选考)下列关于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大肠杆菌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子代噬菌体的DNA控制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合成

B.合成子代噬菌体外壳的原料来自大肠杆菌,子代噬菌体外壳都含35S C.合成子代噬菌体DNA的原料来自大肠杆菌,子代噬菌体DNA都不含32P D.大肠杆菌的DNA中嘌呤碱基之和与嘧啶碱基之和的比值与噬菌体的相同

解析 子代噬菌体的DNA利用大肠杆菌的原料、能量和核糖体,控制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合成,A正确;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合成子代噬菌体的原料均由大肠杆菌提供,所以合成子代噬菌体外壳的原料来自大肠杆菌,子代噬菌体外壳都含35S,B正确;由于DNA分子是半保留复制,所以用含32P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合成子代噬菌体DNA的原料来自大肠杆菌,少数子代噬菌体含有32P,C错误;大肠杆菌的DNA中嘌呤碱基之和与嘧啶碱基之和的比值与噬菌体的相同,都等于1,D正确。 答案 C

本题组考查必修二教材P49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主要考查噬菌体的繁殖特

点、实验步骤和有关同位素标记问题的分析。 1.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实验材料: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等。 ①噬菌体的结构

②噬菌体的复制式增殖

增殖需要的条件 模板 合成噬菌体DNA的原料 合成噬菌 体蛋白质 原料 场所 内容 噬菌体的DNA 大肠杆菌提供的四种脱氧核苷酸 大肠杆菌的氨基酸 大肠杆菌的核糖体 (2)实验过程及结果(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①噬菌体的标记

②噬菌体侵染细菌

(3)实验步骤和结果分析

①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噬菌体颗粒,离心管的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大肠杆菌。

②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细菌细胞中,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DNA来遗传的。

(4)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同位素标记问题分析

子代噬菌体的放射性情况 标记的元素及对象 蛋白质外壳部分 3235DNA部分 少数有放射性 无放射性 全部有放射性 无放射性 全部有放射性 P标记噬菌体 S标记噬菌体 P标记细菌 S标记细菌 无放射性 无放射性 无放射性 有放射性 全部有放射性 323532P、35S标记细菌

1.噬菌体的复制式增殖过程

(1)模板:进入大肠杆菌体内的是噬菌体DNA。

(2)合成噬菌体DNA的原料:大肠杆菌提供的四种脱氧核苷酸。 ?原料:大肠杆菌的氨基酸

(3)合成噬菌体的蛋白质?

?场所:大肠杆菌的核糖体

(4)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只有DNA进入大肠杆菌细胞,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放射性问题分析

(1)用35S标记T2噬菌体,上清液中放射性很高的原因: 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大肠杆菌,离心后存在于上清液中。 (2)用35S标记T2噬菌体,沉淀物中有放射性的原因: 搅拌不充分,有少量含淀物中。

(3)用32P标记T2噬菌体,沉淀物中放射性很高的原因: DNA进入大肠杆菌,离心后存在于沉淀物中。

(4)用32P标记T2噬菌体,上清液中含放射性的原因:

①保温时间过短,有一部分T2噬菌体还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

②保温时间过长,T2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

35

S的T2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