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选择+判断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选择+判断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ded8c3fe0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45

54.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C )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B.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C.唯物论的反映论与唯心论的认识论的对立 D.能动的反映论与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

55.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说明( B ) A.自然界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D.人具有认识自然的能力

56.“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句话包含的认识论道理是( B ) A.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57.当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科研成果层出不穷。从根本上说,这是由( D ) A.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决定的 B.正确的科技政策决定的

C.环境和资源状况决定的 D.生产实践的需要决定的

58.“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这一论断说明了( B )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B.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实践检验真理不需要理论指导

D. 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

59.温家宝总理在给一位国务院参事的回信中,引用了两句诗: “知屋漏者在宇下, 知政失者在草野。 ” 这一古训蕴含的哲理是 ( D )

A. 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 B. 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

C. 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 D .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 60.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 D ) A.能否满足人的需要 B.能否被多数人认同 C.能否付诸实际行动 D.能否在实践中达到预期效果

61.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强调( D )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B.书本知识不能知道实践 C.一切知识都直接来源于实践 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62.1633年,伽利略因宣传“日心说”被教廷判处终身监禁。1979年11月10日罗马教皇在公开集会上正式承认伽利略在340多年前受到教廷审判是不公正的,公开伽利略平反。这说明( D ) A.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真理 B.真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谬误

C.真理是不断发展的 D.真理终将战胜谬误 63.真理的价值问题是指( B )

A.真理是否与对象相符合的问题 B.真理是否能满足人的需要的问题 C.真理是否具有客观性的问题 D.真理是否发展的问题

64.“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命题,其含义是( D )

A.强调真理的客观性 B.否认真理的客观性 C.强调真理具有客观标准 D.否认真理具有客观标准 65.对马克思主义既要坚持,又要发展。这种正确态度的理论基础是( C ) 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的原理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的原理

C.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统一的原理 D.能动的反映是摹写和创造统一的原理性 66、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C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 B.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 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67、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 C ) A.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

B.具有历史的继承性 C.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68、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表现在( C ) A.生产力的发展 B.生产关系的变革 C.社会形态的更替 D.科技的进步

69、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是( B ) A.是否承认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是否承认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D.是否承认上层建筑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70、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把社会历史理解为( B ) A.社会形态的演变史 B.生产劳动的发展史 C.国家政权的更替史 D.思想文化的交流史

71、在个人还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问题上,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错误在于( C ) A. 承认伟大人物的思想动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B. 承认政治权力和暴力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C. 否认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性作用 D. 否认英雄和群众共同创造历史 72、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 B ) A. 有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

B.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C. 有意识和抽象思维能力 D. 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73、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先进还是落后的根本标志是( D ) A. 看它是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开放的市场经济 B. 看它是否实现了社会公平和社会平等 C. 看它是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生产资料私有制 D. 看它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74、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D ) A.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 B.先进与落后、革新与守旧之间的矛盾

C.落后的社会生产与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75、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科技成果层出不穷,从根本上说,这最主要是由 ( A )

A.社会生产实践的需要决定的 B.现代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决定的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C.科学家之间的互相交流决定的 D.正确的科技发展战略决定的

76、改革和社会革命都根源于( A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B.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 C.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 D.统治阶级内部各政治派别之间的矛盾

77、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 ( B ) A、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 B、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 C、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

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 78.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性质取决于它( D ) A.是否符合经济基础的要求 B.是否符合统治阶级的愿望 C.是否推动经济基础的发展 D.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79.生产关系的本质是( D )

A.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B.人们的阶级关系 C.人们在土产中的分工协作关系 D.人们的经济利益关系 80.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就是说( B )。

A.一切社会的上层建筑都要在它的经济基础建立之后才能产生B.一切社会的上层建筑都根源于经济基础 C.一切社会的上层建筑的变化,都同经济基础变化是同步的 D.社会中一切经济基础成分都决定该社会的上层建筑性质

81.20世纪50年代,北大荒人烟稀少、一片荒凉。由于人口剧增,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饭问题成为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成了全国闻名的\北大仓\。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现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荒,退耕还\荒\。这说明( D ) A.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 B.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C.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D.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 82.上层建筑系统的两大组成部分是( A )

A.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 B.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C.国体和政体 D.政治法律制度和政治法律思想 83.商品最本质的因素是【 C 】

A使用价值 B交换价值 C价值 D价格 84.商品的二因素是( A )

A.使用价值和价值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C.交换价值和价值 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85.在商品生产过程中形成商品的价值的劳动是【 B 】 A.具体劳动 B.抽象劳动 C.个别劳动 D.社会劳动

86.马克思指出:“不论财产的社会的形式如何,使用价值总是构成财富的物质的内容。”这表明:【 C 】 A.使用价值比价值重要B.使用价值是价值的内容 C.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D.使用价值是价值的实体

87、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 C 】 A.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 B.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 C.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D.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对立 88.货币的本质是【 B 】

A商品交换的媒介物 B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C流通手段 D价值的表现形式 89.“物以稀为贵”这种现象在商品经济关系中主要是指【 C 】 A商品稀少价值就大 B使用价值决定价值 C供求关系对价格有影响 D心理因素决定价值 90.价值规律是【 B 】

A自然经济的基本规律 B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C产品交换经济的基本规律 D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 91.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主要是【 D 】 A商品价格同价值相等 B商品价值同价格相等 C商品价值围绕价格波动 D商品价格围绕价值波动

92.资本家之所以能够购买工人的劳动力,把工人变成雇佣工人,其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 B 】 A.基本矛盾 B.生产资料所有制 C.主要矛盾 D.生产过程 93.在商品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的价值是借助生产者的【 B 】 A.具体劳动而增殖 B.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 C.抽象劳动而增殖 D.抽象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 94.剩余价值率是( )

A.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之比 B.剩余价值与预付资本之比 C.可变资本与不变资本之比 D.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之比

95.假定原来工作日为8小时,其中必要劳动时间为4小时,剩余劳动时间为4小时,若分别采用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使剩余劳动时间各延长2小时,则它们的剩余价值率分别为 【 C 】 A.150%,100% B.150%,200% C.150%,300% D.100%,200%

96.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是【 C 】

A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B本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C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D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快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97.区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依据是【 A 】 A.资本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 B.资本不同部分在周转中的不同方式 C.资本在循环中的不同职能 D.资本投入部门的不同

98.资本积累的实质是 【 A 】

A.资本的不断利用无偿占有的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来扩大自己的资本规模,进一步扩大和加强对工人的剥削和统治 B.资本主义的扩大再生产

C.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革新

99、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C 】 A、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 B、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生产资本 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D、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流通资本

100. 已知某单位资本为1000万,资本有机构成为6:4,剥削率为50%。问资本周转一次资本家能够获得的剩余价值为【 A 】 A.200万 B.400万 C.150万 D.300万

10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 D 】 A.国内市场竞争的结果 B.国际竞争激烈化的结果

C.垄断统治加强的结果 D.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矛盾发展的结果 102.当代资本主义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 C 】 A.国际卡特尔 B.混合联合企业级 C.跨国公司 D.国际康采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