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教案说课稿全套-初中音乐说课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初中音乐教案说课稿全套-初中音乐说课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e16aa52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8f

新课学习 木卡姆讲解 对学生讲解歌曲的实质意义 音乐中带有冥想、憧憬的意境。 学生了解维吾尔族十二木卡姆。 背景介绍 乐曲介绍 是一首冬布拉弹唱 解释 巩固提高 总 结 布置作业 教学后记 木卡姆是流传于我国新疆维吾尔族人民聚居地区的一种具有统一调式体系的,以歌、舞、乐组合而成的传统古典大曲。它多用于民间的习俗节日、喜庆婚礼和娱乐晚会等场合。其歌词多反映爱情生活、痛恨黑暗势力、追求幸福生活的内容。 《乌夏克木卡姆达斯坦间奏曲》是一首器乐曲。它的开头是一个极为简短的引子,由扬琴奏出。随后是一个较长的慢板部分,由胡西塔尔独奏。这段音乐好像在叙述着一个美丽的故事,音乐中带有冥想、憧憬的意境。随着手鼓的过渡性节奏,音乐进入一种热烈、欢快、充满激情的意境之中。这段音乐是用笛子、扬琴、胡西塔尔、大提琴、手鼓等乐器合奏的。乐曲在欢乐的气氛中结束。 维吾尔族木卡姆可分为:“喀什木卡姆”、“多朗木卡姆”及“哈密木卡姆”三种类型。因为整个大曲有12套之多,故又称之为“十二木卡姆”。 哈萨克族人民一直把天鹅视为吉祥的动物。因此,在(也有人将其歌名译为《天鹅》)就是其中颇为典型的《褐色的鹅》是一首冬布拉弹唱。它借用天鹅自由飞翔、凌波戏水、高唱赞美之歌的形象,抒发了哈萨克人民歌唱幸福生活、憧憬美好未来的思想感情。 “冬布拉弹唱”是哈萨克人民非常喜欢的一种艺术形教师讲解木卡姆。 学生理解作品分析作品,更深刻了解作品内涵。 给学生讲解维吾尔族十二木卡姆。 学生了解木卡姆定义。 歌曲的分析,了解乐曲的风格,了解乐曲的背景。理解音乐描述的情景。 学生了解维吾尔族十二木卡姆。 简介哈萨克族人民 . 感受音乐描绘的内容并学会分析乐曲。其中抒发了什么内容? 讲解冬布拉弹唱。 了解哈萨克族人民的生活习俗。 学生领会乐曲的内容和风格,并会欣赏新疆的乐曲。 学生了解 冬布拉弹唱。 哈萨克民歌中歌唱天鹅的内容就比较多。《褐色的鹅》的生活习俗。 《褐色的鹅》 一首。 式。演唱者多自弹自唱,用冬布拉伴奏。从音乐上看, 性的弹唱。 做书上17页4题 本节课对乐曲的背景介绍,维吾尔族十二木卡姆的解释、冬布拉弹唱有了一定的了解。 预习演唱曲目 巩固学习 总结本节课内容 预习 “冬布拉弹唱”它分为两种类型。其一是歌唱性的弹唱。其二是说唱共同做题 加深印象 学生一起总结 在次复听一遍歌曲,对歌曲的风格作以更深刻的了解 复听作品 在本节课中学生了解了两首乐曲的背景,并学习了新疆维吾尔族十二木卡姆和两件乐器,对新疆的乐曲很感兴趣,学习效果不错!

《新疆之春》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新疆之春》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音乐欣赏曲目,第三课时。初中音乐第七册属于中学生学习音乐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一般音乐能力,着重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而第一单元的学习内容是《春之声》,则重点是了解、感受新疆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感受春天美好时光。中国民族音乐,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富有民族生活气息,是劳动人民的指挥结晶。学生通过学习,将加深对民族音乐的了解,弘扬祖国的优秀传统艺术,增强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 《新疆之春》是一首小提琴独奏曲,曲作者是马耀先、李中汉。乐曲采用维吾尔族音乐素材,表现了新中国成立后新疆人民幸福生活、欢欣鼓舞的生活情绪。乐曲的感情乐观豪爽,乐思奔放流畅,具有鲜明的维吾尔族音乐风格特点。结构为单三部曲式。

2、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本单元的教学目标:①了解我国少数民族音乐,积极参与各种音乐实践活动。 ②聆听、感受新疆维吾尔族音乐的风格,并体验小提琴齐奏的艺术特征。 ③能演唱、背唱《青春舞曲》 ④能创造性地为歌曲、乐曲配伴奏

根据教材编排的目的和教材本身特点以及教学大纲关于初中音乐欣赏课的要求,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定为:重点:感受、体验音乐,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难点:为乐曲编配伴奏。①感受新疆民族音乐风格,体验小提琴演奏的艺术特征。

最新中小学教学word试卷-可编辑

②能用身边乐器(手势、自制乐器)为乐曲配伴奏,积极参与各种音乐实践活动。

二、说学情:鉴于上述认识,我认为本课音乐欣赏要降低困难系数,利用学生已有的音乐根据教育学和人类智力发展规律表明:初一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阶段,这一阶段抽象思维能力处于形象思维,而音乐欣赏恰恰就是以抽象思维为主的学习方式。通过聆听音乐,找到切入口,着重让学生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开阔音乐视野,并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三、说教法:根据初中音乐课程标准和教材特点以及初一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我认为本课音乐基础知识,欣赏不必要精讲细唱。只需从整体上把握,培养学生音乐欣赏感知力,开阔音乐视野,训练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鉴于这点认识,本课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①愉快教学法;②复习引入教学法;③提问教学法;④试唱教学法;⑤点拨教学法。其中以①愉快教学发法;②复习教学法;③试唱教学法;④点拨教学法等为主要教学方法进行施教。

四、说学法:1、自学法:二十一世纪的文盲不是不懂知识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在本课中,着重培养学生音乐欣赏的习惯,达到自觉主动参与音乐欣赏实践活动。 2、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略)。 五、说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大屏幕播放歌曲《青春舞曲》,学生伴随音乐走进教室。优美的音乐,动人的画面,使人仿佛置身于歌舞之乡--新疆[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情境交融,以情诱兴,为学好新课做铺垫]

2、复习导入:列举常见的新疆民族—复习歌曲《青春舞曲》:起伏流畅的旋律,洋溢着青春的活力,密集而富有动感的节奏,展现了维吾尔族民间舞蹈的特有风采。 师生随着乐曲边唱边做运动,自发表演,充分展示自我。

3、整体感知:1)感性欣赏《新疆之春》:让学生看着画面,聆听音乐,感受完整的音乐形象和音乐风格。

[初听乐曲,感受音乐,整体把握乐曲的情绪。整体感受是音乐自身规律的体现,也是艺术熏陶饿一个方面的要求,是真正提高音乐素质的有效途径。符合从整体局部的认识规律。体现了音乐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练习,能够引起音乐教育理念。] ⑵设置疑问:A、乐曲的音乐风格怎么样(音调、节奏) B、乐曲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C、是采用哪种演奏形式? 根据设置的疑问进行讨论,教师整理归纳:这是一首新疆音乐风格的乐曲,演奏乐器是小提琴,伴奏乐器是钢琴。

(3)作品简介:教师简介乐曲有关的背景知识:《新疆之春》是一首小提琴独奏曲,作曲家马耀先、李中汉,采用新疆维吾尔族音乐素材,1956年创作的一首具有新疆音乐风格的乐曲,乐曲的感情乐观豪爽,曲调优美、流畅、朗朗上口,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

(4)视唱练习(音乐主题):引导学生击拍、视唱练习。(要求:旋律顺畅、节奏准确)精讲多练,以唱代讲,以唱入境,以唱悟情,最后熟唱乐曲主题。 [通过让学生视唱主题音乐,以唱为主,在唱中感受,在唱中理解,这种注重唱的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学习,激发学习兴趣,突出音乐学科特点,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达到音乐欣赏的课\以美育人,以情感人\的学习目的]

4、理性欣赏,突出重点:复听音乐,加深对音乐艺术形象和艺术风格的理解,达到感性到理性的认识。 引导、启发:展开想象的翅膀,跟着音乐一起飞翔。 [每个学生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随着音乐自由飞翔,构建自己心中美丽的新疆画面。这时,让学生畅所欲言,他们会踊跃说出自己想象中的画面。

[我认为:这种将音乐与情感体验结合起来,音画展现,画中领悟,有利于学生理解音乐,拓展思维空间。既落实了本课音乐欣赏课的重点,又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5、艺术创作,突破难点:分组创作: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小乐队,利用身边乐器(身势、唱歌、跳舞)或自制乐器,为乐曲《新疆之春》编配伴奏,教师指导,适时点拨。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习为主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将音乐欣赏的感受运用于艺术实践中,并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再现音乐的能力,达到能力拓展升华学习目的。

6、创作表演:学生分组表演、个人表演,然后进行评比。如:分组练、演、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评选出\优秀乐队\、\最佳表演者\。[音乐艺术是一门表演性极强的学科,学生学会知识、掌握技能后,就要让他们充分展现自我的机会, 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音乐 自信心,获取成功的自豪感。这也是知识、技能反馈检测的重要手段。]

7、教师总结:《新疆之春》带领我们领略了天山风光,了解了新疆的民族音乐风格,体验了祖国民族音乐的魅力。[在《新疆之春》音乐中结束课。]

六、说板书设计:谱例便于教师指导,学生容易掌握并准确熟唱乐曲主题。 1=D 2/4 《新疆之春》

5 1 2 | 34 3 | 21 23 | 2 2 | 5 1 2 | 34 32 | 1 1 :||

《桑塔露琪亚》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音版第十三册第三单元中的《桑塔露琪亚》一课。 我说课的内容分为四个部分: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 《桑塔露琪亚》是意大利那不勒斯的一首著名船歌。它是意大利作曲家科特老按威尼斯船歌的风格创作而成的。歌曲的旋律优美而流畅,歌词将夏夜的美丽景色展示在人们面前。歌曲为大调式,8、3拍子,由两个乐段构成。

船歌:这种歌曲或乐曲的特点是多采用八三拍子,八六拍子,给人以摇晃感觉,其情绪特点色彩是开朗奔放的,热情洋溢的。

最新中小学教学word试卷-可编辑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从三维目标出发,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让学生对欧洲民间音乐感兴趣,喜欢不同民族的艺术风格,并能主动探索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内涵。 (2)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来演唱歌曲《桑塔.露琪亚》,背唱其中一段歌

(3)能够感受,体验《桑塔.露琪亚》的音乐情绪和风格,分辨男高音的音色特点。 (4)能够参与演唱活动中的即兴表演。

重点:从教学目标不难看出,本课的教学重点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来演唱歌曲《桑塔.露琪亚》. 难点:意大利船歌的演唱情绪的把握。

教具:为更好的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我选用钢琴、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来进行辅助教学。

二、说教法:我认为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去感知体验音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我运用了以下教法: 采用情境法并结合感知、体验、实践、探究的音乐教学法,既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

三、说学法:学生将通过以下方法展开学习:视觉图像法 联想想象法 模仿伴奏法 对比听赏法 模拟演唱法 合作讨论法 四、说教学过程:这一部分,也是我说课的重点部分。

针对学生的特点和认知规律,我将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四个环节: 1、情境导入;2、新课学习;3、创造表现;4、拓展升华;

1、情境导入:首先,课件展示欧洲和意大利的版图,并让学生观赏意大利的名城威尼斯,佛罗论撒,并播放背景音乐《桑塔.露琪亚》,让学生了解意大利的风土人情,欣赏完后学生谈感受,教师归纳总结并向学生介绍:威尼斯的交通工具贡多拉,佛罗论撒的歌剧院,意大利的那不勒斯等。这样创设多种情景,引起学生的共鸣,为新课学习做下了良好的铺垫。

2、新课学习 1)、自主感受:教师播放《桑塔.露琪亚》,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拍子,并提示学生随音乐轻轻晃动身体来体验音乐。之后,让学生说出歌曲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情绪怎样?歌曲采用几拍子写成?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总结:引出船歌这一体裁,课件显示船歌的有关知识。

2)、多次聆听,交流学唱:让学生多次聆听歌曲,进一步体会歌曲的演唱情绪,体会三拍子的强弱规律,并让学生用三拍子指挥随歌曲轻轻划拍子,学生通过多次聆听歌曲,达到会唱唱会歌曲的目的。 学生随录音伴奏有感情的朗诵歌词,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意境。 随琴轻声的用录音轻声模唱,教师指导学生用自然圆润的声言唱出三拍子的韵律感。并适时处理歌谱中的临时升记号、还原记号的知识,附点节奏的运用,重音、顿音、跳音的处理。 指导学生随琴轻声填唱歌词。

30、情感体验:教师范唱歌曲,学生为教师轻轻的打着拍子,并分析歌曲的曲式,每一部分应该用什么样的情绪去表现,学生随伴奏录音声情并茂的演唱歌曲。(此环节让学生通过多次聆听体验音乐,使学生自主感受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并在无意识的记忆中熟悉了歌曲的旋律和意境,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力。 学生通过相互交流合作,找出问题,发现难点,教师予以及时点拨解决难点,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提高了教学效率。在审美体验中,注重挖掘歌曲的情感,声音的表现,培养学生良好的唱歌习惯。)

3、创造表现:聆听世界三大男高音演唱的《桑塔.露琪亚》,让学生讨论判断世界三大男高音的声音特点:(帕瓦罗第-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音色明亮,有穿透力)。(多明戈-西班牙男高音歌唱家,音色丰满华丽,坚强有力。)(卡雷拉斯-西班牙男高音歌唱家,音色流畅抒情)。

4、拓展升华:欣赏印度尼西亚的船歌《星星索》,拓展升华了本课的内容,也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学生在《星星索》的音乐声中走出教室,是学生久久沉浸在音乐美的享受之中,令人回味无穷。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欧洲风格的歌曲,音乐是世界的,每个国家地区都有极具特色的音乐,老师希望同学们在学习欣赏音乐时,也要有像大海一样的胸怀,去容纳所有美好的音乐。

《伏尔加船夫曲》说课稿

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伏尔加船夫曲》,课时为一课时,下面我就按说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这四个部分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音乐文化丰富多彩,在弘扬本民族音乐的同时,还应开阔学生的视野,学习、理解其他国家民族音乐文化。所以,八年级下册内容中设置了“外国民歌集锦”这一单元。《伏尔加船夫曲》是其中一首民歌。该歌曲是俄罗斯民歌,其音乐个性独特,形象鲜明,表现了帝俄时代船工们的沉重劳动和苦难生活,也反映了他们的坚忍不拔的性格和向往光明的思想感情。是本单元重点欣赏曲目之一 所以,我结合乐曲内容特点确定教学目标为:1、学会聆听音乐,感受、体验音乐情绪、特点和风格;能够辨别三种男声演唱类型及音色特点。2、 培养学生对欧洲民族音乐热爱的兴趣,并主动探究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及内涵。 教学重点:聆听音乐,感受音乐基本情绪、风格和特点,理解歌曲主题思想。

二、说教法:1、提问发:通过提问,引起学生的注意力,积极参与思考问题。老师逐步引导,层层深入。 2、自主探究法:学生用知己的方式来表达音乐,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3、听唱法:通过聆听、演唱歌曲来感知音乐,想象音乐意境,在美妙的歌声中得到美的享受。

最新中小学教学word试卷-可编辑

4、讨论法:通过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解决疑难

5、启发开放式教学法:对学生有不确定性问题,老师给予方法和内容上的引导,帮助学生冲破难关。

三、说学法:根据这一学段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能力强的身心特点,我将利用讲授法、讨论法、欣赏法等综合手段进行。1、学生自主学习,主动调动自己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运用合作、比较、探究法。通过比较、合作,探究突破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

四、说教学程序: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请跟我一同走进教学过程进行策略分析,在这里,将呈现我的教法和学法指导。 (一)、新课导入:1、以创设情景导入,通过视听结合,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的欲望。 2、欣赏〈西部放歌〉、<我爱祖国的蓝天>、《伏尔加船夫曲》,辨别三种男声演唱类型及音色特点。 (二)新课教学:1、聆听音乐,感知音乐基本情绪、音乐要素及体裁

2、分析、理解、联想、聆听音乐。把音乐要素、音乐意境、音乐相关文化及内涵相结合。 3、 分析作品的结构

A A1 A2 尾声 (1-20小节) (21-36小节) (37-52小节) (53-64小节)

(三)、表现、创造音乐:让学生参与到创作、表现、评价活动中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参与意识、自主性和实践性,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五、教学启示: 总之,本方案的设计,力求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发展,致力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研究,淡化学科边缘,通过充分的音乐实践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音乐素养。依托音乐本身的魅力,影响学生人生观、审美观、价值观的形成。全面影响学生做人、做事的态度,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意识、探究精神。从目标的提出、到过程的安排、学习方法的确定、乃至学习成果的呈现,都让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更多的实践性、更浓的创造性。当然,措施付诸实施,还需要老师的爱心和慧心,教学研究永无止境,我相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播放吉他独奏曲 二、导入新课。导言:刚才大家听到的乐曲是有什么乐器演奏的? 三、新授课: (一)感受与鉴赏《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 1.介绍乐曲的创作背景及与之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中世纪时,由阿拉伯及北非侵入西班牙的摩尔人,在西班牙南部的格拉纳达城建立了格拉纳达王国。摩尔人在格拉纳达山丘上盖起了阿尔罕布拉宫。在这座中世纪的宫殿里,珍藏着闻名于世的壁画—这是古代伊斯兰文化的宝贵遗产。15世纪时,西班牙人开展复国运动,摩尔统治者被赶出了西班牙。但是,格拉纳达王国的遗址及阿尔罕布拉宫中珍藏的壁画却成为后世旅游的胜地和观光的对象。西班牙吉他演奏家、作曲家塔雷加(1852-1909)曾到阿尔罕布拉宫游览过,他对那古老的宫殿建筑和华丽的壁画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因而在1896年创作了《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这首传世之作。

2.聆听全曲,分析乐曲的旋律特点、音乐情绪、乐曲结构等。 乐曲结构形式是:A+B+尾声(即单二部曲式带尾声)。

① 第一乐段为a小调、3/4拍、行板。旋律优美,采用轮指的手法奏出;其伴奏音型为分解和弦。这段音乐带有柔和、清幽、沉思的意境,仿佛在描绘落日余晖下的阿尔罕布拉宫,它金碧辉煌、庄重肃穆。

② 第二乐段为A大调。旋律显得高雅、深沉,在丰满的大三和弦衬托下,表现出王宫及壁画的豪华气派。

③ 乐曲的两个乐段交替重复后,引出了尾声它由高潮趋向平静,好像阿尔罕布拉宫在夜幕中逐渐隐去,又好像“回忆者”进入了完全沉思的状态。

3.引导学生检索、讨论有关吉他的文化知识。

吉他,是欧洲的一种拨弦乐器。常用于独奏或伴奏,也用于布鲁斯及摇滚乐。(见课本20页略) 贝多芬赞誉吉他为“田野上的小钢琴”的乐器。

中世纪时,摩尔人将一种拨弦乐器传入西班牙。随后,逐步定型为今天的西班牙吉他(简称吉他)。与它同类的乐器还有意大利吉他、班杜里亚琴、西滕琴、班卓琴、夏威夷吉他(横置在膝上演奏的吉他。用金属按弦器代替手指按弦并在琴弦上滑动奏出旋律)。 4.完整地聆听全曲,使学生对作品的艺术整体留有深刻的印象。 (二)实践与创造

1.你见到过或听说过几种吉他?能说出它们的类别吗?《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主要采用的哪种演奏手法? 2.尾声与前两段旋律有什么联系,演奏方法上有什么特点?(轮指奏法、分解和弦伴奏)。 3.为你的好朋友唱一两首你喜欢的欧洲歌曲,好吗? 五、课堂小结,下课礼式。

最新中小学教学word试卷-可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