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大学语文期末复习指导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201512大学语文期末复习指导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e90e21e49649b6648d747e6

失去了天真,所以要不得。我认为寓言要不得,因为它把纯朴的小孩教得愈简单了,愈幼稚了,以为人事里是非的分别、善恶的果报,也像在禽兽中间一样的公平清楚,长大了就处处碰壁上当。缘故是,卢梭是原始主义者,主张复古,而我呢,是相信进步的人——虽然并不像寓言里所说的苍蝇,坐在车轮的轴心上,嗡嗡地叫道:“车子的前进,都是我的力量。” 1. 本段最后关于苍蝇的寓言,意在说明的道理是什么?

寓言是对社会的抽象,这种抽象就好像是一只苍蝇躲在车轮上看不到整个车轮的运转的,看不到寓言自身依托的整体的社会,看不到社会的复杂性。

2. 卢梭和钱钟书都认为《伊索寓言》不适宜作儿童读物,各自的理由是什么?

卢梭主张“回到自然”的原始主义,故反对小孩子读寓言,认为有坏心术,举狐狸骗乌鸦嘴里的肉一则为例,说小孩子看了,不会同情被骗的乌鸦,反而会羡慕善骗的狐狸。他认为寓言会把纯朴的小孩教得复杂了,失去了天真,所以要不得。

钱锺书则是“相信进步的人”,他认为寓言要不得是因为它把纯朴的孩子教得愈简单了,愈幼稚了,以为人事里是非的分别、善恶的果报,也像在禽兽中间一样的公平清楚,长大了就处处碰壁上当。

(九)故乡的食物

我们那里还有一种可以急就的食品,叫做“焦屑”。糊锅巴磨成碎末,就是焦屑。我们那里,餐餐吃米饭,顿顿有锅巴。把饭铲出来,锅巴用小火烘焦,起出来,卷成一卷,存着。锅巴是不会坏的,不发馊,不长霉。攒够一定的数量,就用一具小石磨磨碎,放起来。焦屑也像炒米一样。用开水冲冲,就能吃了。焦屑调匀后成糊状,有点像北方的炒面,但比炒面爽口。

我们那里的人家预备炒米和焦屑,除了方便,原来还有一层意思,是应急。在不能正常 煮饭时,可以用来充饥。这很有点像古代行军用的“糒”。有一年,记不得是哪一年,总之是我还小,还在上小学,党军(国民革命军)和联军(孙传芳的军队)在我们县境内开了仗,很多人都躲进了红十字会。不知道出于一种什么信念,大家都以为红十字会是哪一方的军队都不能打进去的,进了红十字会就安全了。红十字会设在炼阳观,这是一个道士观。我们一家带了一点行李进了炼阳观。祖母指挥着,特别关照,把一坛炒米和一坛焦屑带了去。我对这种打破常规的生活极感兴趣。晚上,爬到吕祖楼上去,看双方军队枪炮的火光在东北面不知什么地方一阵一阵地亮着,觉得有点紧张,也觉得好玩。很多人家住在一起,不能煮饭,这一晚上,我们是冲炒米、泡焦屑度过的。没有床铺,我把几个道士诵经用的蒲团拼起来,在上面睡了一夜。这实在是我小时候度过的一个浪漫主义的夜晚。 第二天,没事了,大家就都回家了。

炒米和焦屑和我家乡的贫穷和长期的动乱是有关系的。 1.作者写焦屑,为什么举小时候因为打仗躲进炼阳观这件事?

印证在我的家乡,?炒米和焦屑,除了方便,原来还有一层意思,是应急?。 提到战乱时躲进炼阳观靠焦屑充饥一事,从作者的叙说中可以看出,在当年孩子眼中,避战乱靠焦屑充饥是一种浪漫。今日回顾起来,不免明白了一个道理:炒米和焦屑——这样可以急就的食物之所以存在和常见,是?同我家乡的贫穷和长期的动乱是有关系的?。 焦屑,?不会坏的,不发馊,不长霉?, 正是贫穷和动乱年代普通人的首选。于是,叙说这些食物,透出了作者对乡土的关怀和作品苍凉的底色。

9

2.选文中用了怎样的视角来写家乡的焦屑?请举例说明。

以一个少年人的视角写家乡的焦屑。如兵荒马乱年月躲进炼阳观靠焦屑充饥。?有一年,……我还小,还在上小学。?在孩子的眼光中不觉战乱的恐怖,只觉好玩,表现出?我对这种打破常规的生活极感兴趣。?

作者选取日常事务,以第一人称叙写故乡的食物,透出亲切自然的生活气息。

(十)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1. 翻译划线的句子。 你们平日说:‘人家不了解我呀!’假若有人了解你们,[打算请你们出去,]那你们怎么办呢?”

(曾皙)弹瑟正近尾声,铿的一声把瑟放下,站了起来答道:“我的志向和他们三位所讲的不同。”

2. 曾皙的人生理想是怎样的?孔子为何认同曾皙?

曾皙的人生理想是:暮春时分,与大人小孩一起在沂水边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歌而回。

在当时动荡的社会背景下,这样一种对安详平和的生活的理想也就是一种社会政治的理想,一种大同理想

3. 试从对曾皙动作和语言的描写分析曾皙的性情。

当孔子问到曾皙时,曾皙是把一曲弹完,再放下琴站起来回答问题,从他从容不迫的动作中可以见出他稳重而又悠然的性情。

曾皙说:“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一回答勾勒出一幅诗情画意的生活图景,体现了他淡泊自然的情怀。

(十一)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读音tiao二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之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之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1、翻译划线的句子

答:我不是您,当然不知道您的感知;您也不是鱼,您也不知道鱼的快乐,这不就完了。

2、辩论“鱼是否快乐”、“你我能否知道鱼是否快乐”,本质上是辩论“人是否能感知、理解他者”。在这个意义上,对于惠子和庄子的观点,你同意哪个?

答:庄子与惠子同游,庄子感受到快乐和自由,而这种主观情绪也投射在他所见的水中鱼儿上,他会感到鱼儿是很快乐。可见,庄子是诗性思维,是一种悟性思维,往往打通物我,融合物我,往往以个人审美体验为依据。(4分)而惠子却从客观事实的角度一步步推断出人是无法了解他者(包括物、他人)的情绪、想法的,认为庄子是不可能知道鱼儿是否快乐。可见,惠子是以实证为基础,恪守物我界限,一切以经验和逻辑为准绳。

10

(十二)母亲对我说,她想送给阿娜?夏克勒顿一本《利特雷词典》。阿娜是我们的一个穷朋友,我像儿子般爱她,所以高兴得跳起来,却听见母亲补充说:

“我送给你父亲的那本是仿摩洛哥纸革封面的,送给阿娜的嘛,我想羊皮纸封面就可以了。”

我一听就明白羊皮纸肯定便宜得多,尽管我当时并不知道。我心里那股高兴劲顿时烟消云散。母亲可能觉察到了,她很快又补充一句:

“她肯定看不出二者的差别。”

不,这种小小的弄虚作假并非母亲的天性。符合她的天性的是送礼物这件事本身。不过,母亲让我当了她的同谋,这使我感到恼火。

许许多多更重要的事我都忘记了,为什么母亲这几句话却如此深深地铭刻在我心里?这是因为,尽管这几句话在我心里引起了强烈的反感,但我感到自己也可能会这么想,这么说的。当时我大概意识到,我惊讶而痛心地在母亲身上发现的这种习惯势力,我将要与之斗争。其他一切都融汇在母亲那和谐的整个形象中了。也许正因为这几句话不符合母亲的天性,我觉得都不像是出自她的口,所以我才记得特别牢固。这多么发人深省啊!这种教育养成的习惯多么根深蒂固,它常常会占上风!可是,母亲周围的人大多数都是变态的,她很难区分真伪,就是在她自己后天性的情感中,也很难区分那些是天性的自发流露。尤其因为她太胆小,缺乏自信,不可能让自己的天性占上风。她关心的总是别人和别人的意见,总是渴求更好的东西,符合既定准则的更好的东西,总是努力争取更好的东西,却甚至丝毫没有想到(她太谦虚,不可能承认),她身上最好的东西,恰恰是她最不费劲就能得到的东西。 1、 在给阿娜送礼物这件事上,母亲和“我”的心理有何差异?

母亲在送礼物的同时引进了计算的概念、价值的概念,在做某种比较。当这种势力心被儿子察觉后,母亲又极力掩饰为自己开脱。

当母亲说及送书给朋友——儿子非常高兴;当母亲补充说所送的与给丈夫的不同——儿子觉察母亲引进精明的计算,有势利心存在,?我心里那股高兴劲顿时烟消云散?;当母亲觉察儿子态度有变,又补充说对方不会发觉有异,用掩饰来开释。——儿子认为母亲这是虚伪掩饰,感到恼火。

从这次?冲突?中,作者发现了母亲身上天性的自然流露与布尔乔亚教育的冲突,这也引起了自我反省。

2. 作者举母亲送礼物这一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

答:作者写这一则例子,主要是为了说明母亲身上存在的冲突、不和谐,即母亲自然美好的天性与她所受的传统布尔乔亚教养之间的冲突,突出布尔乔亚教养的负面影响。这种冲突也是作者纪德作品中常有的主题。

3. 如何理解作者说的“我惊讶而痛心地在母亲身上发现的这种习惯势力,我将要与之斗争”?

答:作者发现这种天性与教养的冲突,不仅存在于母亲身上,也

11

存在于自己身上,所以,作者在“恼火”、“反感”之余,又“惊讶而痛心”,作者所言的“斗争”,既是对母亲,也是对自己。

三、作文题(40分)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完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一)庄子与惠子多有辩论,观点每每针锋相对,互不相让。但是惠子死后,庄子又感叹没有了谈话的对象。有人说,真正的朋友应该也是彼此的对手,这样才能够让自己得到成长。

写作提示:一、对手本来就是好朋友,互相竞争、互相帮助、讨论,共同进步,共同成长。二、未曾谋面的对手,给自己压力,促使自己成长。

什么是真正的朋友

真正的朋友是不隐藏自己的观点,会一针见血的指出对方的缺点,给人以帮助,能够很好地促人进步,让人成长。有时候这样的朋友你未必喜欢,也未必深交,但他对你生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勇于指出你的不足和行事的不当,而且直言不讳。这样的朋友让你看见了撕掉伪装后自己的影子,有时甚至辣得你直掉眼泪,呛得你作声不得。看起来他是泼了你面子,其实他是把人生的智慧全给你了,这样的朋友才会让你真正的看清自己,看到自己身上的不足,才会让你不断的进步和成长,这才是真正的朋友,难得的知己。

德国伟大文学家歌德与席勒是亲密的朋友。尽管他们在年龄上相差很大、并且性格气质也有很大不同,但是共同的追求和对文学的热爱把他们紧紧联系在一起。席勒在创作《威廉·退尔》剧本时,歌德给席勒提出了宝贵的意见,直言不讳的告诉他,这一段他觉得应该这样写,那一段应该毫不吝啬的删去等等,有时他们为了剧本中一句话的语调常常争论至深夜,而歌德的《威廉·麦斯特》的写作,也得到了席勒的鼎力帮助。席勒英年早逝后,歌德无比悲痛地写道:“我失去了一个朋友,同时也是失去了我生命的一半。”

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朋友。生活中我们不缺乏朋友,有在酒桌上称兄道弟朋友;在顺境时前呼后拥,逆境时雪上加霜、落井下石的朋友;在得意时给你忠言逆耳的朋友;在落魄时给你殷殷关切之言的朋友。明代学者苏竣在《鸡鸣偶记》中,对真正朋友还是虚假朋友作了区分。他指出,道义互相砥砺,有过失互相规劝,在日常生活,还是危急关头,都能互相帮助生死相依,这样的朋友才是真朋友;而以甜言蜜语来迎合人,以吃喝玩乐论交情、遇到利益相互争夺,遇灾祸就相互倾轧的人那不是真正的朋友。

真正的朋友不会隐藏自己的观点,会一针见血的指出对方的缺点;真正的朋友能够很好地给人以帮助,促人进步,会让你成长的每一步都走得踏实。朋友要的不是图一时的快乐,在这个社会上最需要的还是能在生活和事业上互相帮助和促进的人。“高山流水觅知音”、“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等一系列故事是真正朋友的深刻表现。

闭上眼睛,静静地在脑海中过滤一遍,将那些酒肉朋友等一一删去,剩下的那几位,他们才是你生活中真正的朋友,才是你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应该好好的珍惜。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