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简答 案例分析《内部控制》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有简答 案例分析《内部控制》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eb5f5f4a32d7375a5178053

3.提供信息带来的可计量收益包括( )。

A.增加营业收入 B.降低人工成本、降低物料成本 c.改善产品质量 D.提高生产能力 E.降低管理费用、提高资金周转率

4.内部报告指标体系中应该包含关键信息指标和辅助信息指标,还要根据企业内外环境政策,建立指标的调整和完善机制,使指标体系具有( )。

A.动态性 B.权变性

C.制度性 D.流程性 E.静态性

5.在建立内部报告指标环节,主要风险点具体可细分为( )。 A.未以企业战略和管理模式为指导设计内部报告及指标体系 B.内部报告体系或者指标体系不完整或者过于复杂 c.报告指标体系运行过程中的硬件问题 D.指标信息难以获得或者成本过高 E.指标体系缺乏调整机制

6.编制内部报告的总体原则是( )。 A.信息完整 B.格式统一

c.内容与决策相关 D.所提供的信息越多越好 E.表述便于理解

7.关于信息系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信息系统由计算机硬件、软件、人员、信息流和运行规程等要素组成

B.信息系统的实施触发了企业管理模式、生产方式、交易方式、作业流程的变革 c.信息系统的实施使企业原有的内部控制开始不适应企业的业务 发展和管理的提升

D.信息系统在改变企业传统运营模式的同时,并未对传统的内部 控制观点和控制方法产生深远的影响

E.信息系统的实施为管理工作的重心从经营成果的反映向经营过 程的控制转移创造了技术条件

8.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一般要经过的主要阶段包括( )。 A.信息收集期 B.系统规划期 c.系统开发期 D.使用反馈期 E.系统运行与维护期

9.信息系统开发中,系统设计阶段的任务包括( )。 A.设计系统的模块结构,合理划分子系统边界和接口

B.选择系统实现的技术路线,确定系统的技术架构,明确系统重 要组件的内容和行为特征,以及组件之问、组件与环境之问的接口关系

c.数据库设计,包括主要的数据库表结构设计、存储设计、数据权限和加密设计 D.设计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系统部署方式

E.编制程序说明书、设计数据编码规范、设计输入输出界面 10.信息系统自行开发的优点包括( )。

A.开发人员熟悉企业情况,可以较好地满足自身需求,尤其是具有特殊性的业务需求 B.开发周期较短、技术水平和规范程度有较好保证,成功率相对较高 c.可以培养锻炼自己的开发队伍,便于后期的运行和维护 D.成熟的商品化软件质量稳定,可靠性高 E.专业的软件提供商实施经验丰富

11.信息系统开发外购调试方式的缺点包括( )。 A.软件质量稳定性低,可靠性差 B.难以满足企业的特殊需求

C.系统的后期升级进度受制于商品化软件供应商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 D.企业自主权不强,较为被动

E.开发人员熟悉企业情况,可以较好地满足自身需求 12.信息系统开发业务外包方式的优点包括( )。

A.企业可以充分利用专业公司的专业优势,量体裁衣,构建全面、高效满足企业需求的个性化系统

B.企业不必培养、维持庞大的开发队伍,相应节约了人力资源成本 c.开发建设周期短,成功率较高

D.成熟的商品化软件质量稳定,可靠性高 E.专业的软件提供商实施经验丰富

13.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目标是( )。

29

A.促进企业有效实施内部控制

B.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减少人为操纵因素 c.增强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合理性 D.确保相关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E.为建立有效的信息与沟通机制提供支持保障 14.制定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主要风险有( )。

A.需求本身不合理,对信息系统提出的功能、性能、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不符合业务处理和控制的需要

B.技术上不可行、经济上成本效益倒挂,或与国家有关法规制度存在冲突

c.需求文档表述不准确、不完整,未能真实全面地表达企业需求,存在表述缺失、表述不一致甚至表述错误等问题

D.信息系统规划风险,即缺乏战略规划或规划不合理,可能造成信息孤岛或重复建设,导致企业经营管理效率低下

E.信息技术无法有效满足业务需求的风险,即没有将信息化与企业业务需求结合,降低了信息系统的应用价值

15.信息系统投资预算管理的内容包括( )。 A.预测 B.分配预算

c.测量业务价值 D.比较业务价值 E.评价业务价值

16.在信息系统自行开发时,要全力做好信息系统的管理控制工作。首席信息官应通过( )手段对信息系统进行管理控制。

A.规划:规划工作建立一个组织信息系统的目标 B.组织:筹集、分配实现目标所需的人、财、物资源

c.控制:对信息系统实施总体控制,如确定系统所需费用,分析系统可创造价值,控制系统人员的业务活动

D.运行:运行信息系统,检测其适合程度

E.反馈:根据运行结果回馈信息,改进更新信息系统,以使其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17.针对信息系统自行开发编程和测试环节的主要风险,应采取的措施有( )。 A.项目组应建立并执行严格的代码复查评审制度

B.项目组应建立并执行统一的编程规范,在标识符命名、程序注释等方面统一风格 c.应使用版本控制软件系统,保证所有开发人员基于相同的组件 环境开展项目工作,协调开发人员对程序的修改

D.应区分单元测试、组装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等不同测试类型,建立严格的测试工作流程,提高最终用户在测试工作中的参与程度,改进测试用例的编写质量,加强测试分析,尽量采用自动测试工具提高测试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E.具备条件的企业,应当组织独立于开发建设项目组的专业机构对开发完成的信息系统进行验收测试,确保在功能、性能、控制要求和安全性等方面符合开发需求

18.在信息系统运行与维护阶段,安全管理的关键风险点包括( )。

A.硬件设备分布物理范围广,种类繁多,安全管理难度大,可能导致设备生命周期短 B.业务部门信息安全意识薄弱,对系统和信息安全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 c.对各种计算机病毒防范清理不力,导致系统运行不稳定甚至瘫痪

D.缺乏对信息系统操作人员的严密监控,可能导致舞弊和利用计算机犯罪 E.对系统程序的缺陷或漏洞安全防护不够,导致遭受黑客攻击,造成信息泄露 19.在信息系统运行与维护阶段,对于不相容职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企业应建立用户管理制度,加强对重要业务系统的访问权限管理,避免将不相容职责授予同一用户

B.企业应当采用密码控制等技术手段进行用户身份识别。对于重要的业务系统,应当采用数字证书、生物识别等可靠性强的技术手段识别用户身份

C.对于发生岗位变化或离岗的用户,用户部门应当及时通知系统管理人员调整其在系统中的访问权限或者关闭账号

D.企业应当定期对系统中的账号进行审阅,避免存在授权不当或非授权账号

E.对于超级用户,企业应当严格规定其使用条件和操作程序,并对其在系统中的操作全程进行监控或审计

20.书面沟通的缺点是( )。 A.形式不规范

B.信息传递准确度低、信息传递范围小、无据可查、不便于保护 C.可能会为了形式规范而耗用较长的时间导致成本效益不对等 D.缺少反馈或反馈机制不灵敏

30

E.安全性低

21.良好的外部沟通有利于企业( )。

A.对外部有关方面的建议、投诉和收到的其他信息进行记录,并及时予以处理、反馈 B.通过开放的沟通渠道,客户和供应商就能够对产品或服务的设计或质量提供非常重要的信息,使公司能够应对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和偏好 C.扩大企业的影响力

D.使企业获得很多有效内部控制的重要信息 E.帮助企业实现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 22.外部沟通应重点关注的领域有( )。 A.企业与投资者和债权人的沟通 B.企业与客户的沟通 c.企业与供应商的沟通 D.企业与中介机构的沟通 E.企业与监管机构的沟通

23.下列关于内部沟通的说法正确的有( )。

A.财务部门定期向各部门交流和通报财务状况、经营成果、预算执行情况等,还定期将应收账款情况反馈给销售(信用)部门和清欠办公室

B.生产部门应该与销售部门定期沟通,以确保生产出的产品不至于积压或者生产不至于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

c.采购部门、下属单位采购部门定期组织与其他业务部门就采购需求、价格信息、采购经验等方面进行沟通与交流

D.公司管理层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各种会议,及时与相关职能部门领导、下属单位负责人就生产、运营等情况进行沟通、交流

E.管理层必须让董事会了解最新的业绩、发展、风险、主要行动以及其他任何相关的事项或情形

(三)判断题

1.传递的信息以不同种形式或载体呈现,其中,对于企业最为重要的、最普遍的信息传递形式就是内部报告。 ( )

2.内部信息传递流程是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特点来确定,虽然形式千差万别,但总有一个最优的方案。 ( )

3.企业作决策时需要提供相关预测性的信息,信息越多越好,不用考虑传递成本等,因为信息无成本。 ( )

4.根据信息提供的预测性原则,提供给使用者的信息一定是真实的未来信息,才能作出与未来相关的确定的决策。 ( )

5.内部报告的组成和内容不用配合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的程序和方法,也可以使得内部报告更好地为企业管理控制服务。 ( )

6.内部报告指标体系形成以后,要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变化进行适时的调整,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 )

7.信息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人员、信息流这四个要素组成的。 ( )

8.结构化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的基本思想是:采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工程化的做法,按用户需求至上的原则,结构化、模块化、自顶向下地对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 ( )

9.在信息系统规划期项目启动阶段,可以先制订一个较为原则性的项目计划,确定项目主要内容和重大事项,然后根据项目的大小和性质以及项目进展情况进行调整、充实和完善。 ( )

10.在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每个阶段都是相互独立的,所以可以忽略掉其顺序,先完成相对简单的任务。 ( )

11.《信息和相关技术的控制目标》(COBIT)是一个基于IT治理概念的、面向IT建设过程中的IT治理实现指南和审计标准,被认为是COSO框架的补充框架。 ( )

12.制定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主要风险之一是信息系统规划风险,即没有将信息化与企业业务需求结合,降低了信息系统的应用价值。 ( )

13.系统上线是将开发出的系统(可执行的程序和关联的数据)部署到实际运行的计算机环境中,使信息系统按照既定的用户需求来运转,切实发挥信息系统的作用。 ( )

14.信息系统自行开发的需求分析阶段中,依据需求文档进行设计(含需求变更设计)前,应当评审其可行性,由需求提出人和编制人签字确认,并经业务部门与信息系统归口管理部门负责人审批。 ( )

15.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维护阶段,系统变更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系统的日常操作、系统的日常巡检和维修、系统运行状态监控、异常事件的报告和处理等。 ( )

16.系统终结是信息系统生命周期的最后一个阶段,在该阶段信息系统将停止运行。停止运行的原因通常有:企业破产或被兼并、原有信息系统被新的信息系统代替。 ( )

17.信息系统不相容职务涉及的人员可以分为三类:系统开发建设人员、系统管理和维护人员、系统操作使用人员。 ( )

31

18.系统管理和维护人员担任密码保管、授权、系统变更等关键任务,如果允许其使用信息系统,就可能较为容易地篡改数据,从而达到侵吞财产或滥用计算机信息的目的。 ( )

19.沟通是把信息提供给适当的人员,以便他们能够履行与经营、财务报告和合规相关的职责。 ( )

20.电子沟通包括互联网、电子邮件、电话传真,这种沟通方式在现代企业中已经开始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是目前安全性最强的一种沟通方式。 ( )

21.口头沟通包括例行会议、专题会议、座谈会、讲座等形式。这种形式,沟通迅速、灵活且反馈及时,同时也可以非常好地保证了信息的完整性。 ( )

22.沟通是双向的,信息传递者在传递信息后任务并没有结束,还应积极从信息接受者那里获取反馈信息,以促进信息获取质量的改进和信息传递程序的优化。 ( )

(四)简答题

1.什么是内部报告?它有什么作用?

内部报告,亦称内部管理报告,是企业在管理控制系统中为企业内部各级管理层以定期或者非定期的形式记录和反映企业内部管理信息的各种图表和文字资料的总称。这是企业最为重要的、最普遍的信息传递形式。

内部报告在企业内部控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内部报告可以为管理层提供更多的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信息,为管理层合理有效地制定各种决策提供支持和服务;另一方面,内部报告还可以反映检查和反馈管理层决策的执行情况,帮助管理层监控和纠正政策执行中出现的错误和偏差

2.内部信息传递中及时有效性原则、反馈性原则和预测性原则的要求是什么?

.答:及时有效性原则是指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必须做到在经济业务发生时及时进行数据搜集,尽快进行信息加工,形成有效形式并尽快传输到指定地点和信息使用者。

及时有效性原则有二重含义:一是搜集信息要及时,对企业发生的经济活动应及时在规定期间内进行记录和存储,而不延至下期;二是报送及时,信息资料,如管理报告应在决策制定时点之前,及时报送到指定的信息使用者。

反馈性原则是指在信息传递过程中,相同口径的信息能够频繁地往返于信息使用者和信息提供者之间,把决策执行情况的信息及时反馈给信息使用者,帮助信息使用者证实或者修正先前的期望,以便其进一步决策的活动。

及时性原则有二重含义:一是要建立多种渠道,及时获得决策执行情况的反馈信息;二是用户要科学地分析和评价所获得的反馈信息,恰当地调整决策。

预测性原则是指企业传递和使用的经营决策信息需要具备预测性的功能。此项功能在于提高决策水平从而发现差别、分析和解释差别,进而在差别中减少不确定的信息。

预测性原则同样也有二重含义:一是提供给使用者的信息不一定就是真实的未采信息,因为未来往往是不确定的;二是预测信息与未来的信息必须有着密切的关联,必须具有符合未来变化趋势的可预测的特征,即具有相关性。同时还要注意排除过多的、相关的冗余信息。避免信息过载造成的信息传递成本增加,耗费管理当局的精力,导致决策效率和效果降低。

3.内部信息传递时,编制及审核内部报告环节的主要风险有哪些?有什么相应的控制措施?

答:企业各职能部门将搜集的有关资料进行筛选、抽取,然后根据各管理层级对内部报告的需求和先前制定的内部报告指标,提取有效数据并进行汇总、分析,形成结论,提出建议,编制提交报告。编制完成的内部报告要经过有关部门和人员的审核,只有经过审核的内部报告,才能进行传递。

在编制及审核内部报告的过程中,主要风险点具体可细分为以下方面: 第一,内部报告内容不完整或难以理解。 第二,内部报告编制不及时。

第三,未经审核即向有关部门传递。 相对应可采取的控制措施是:

第一,及时取得指标计量信息,获取符合分析模型要求的信息,确保报告信息完整性。提高人员出具内部报告的能力,使报告的可理解性更强。

第二,提高工作人员的信息敏感性以及工作能力,确保内部信息报告编制及时有效。 第三,建立独立于报告编制岗位的报告审核岗位,严格审核报告,确保报告的高质量。

4.信息系统生命周期分为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任务是什么?

答: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一般要经过系统规划期、系统开发期和系统运行与维护期三个主要阶段。 (1)信息系统规划时期,主要应该考虑实现企业发展战略向信息化流程的转变。以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管理控制作为出发点,分析企业流程,研究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实现信息系统战略规划与企业发展战略的匹配,并由此制定信息系统管理、业务和技术三个方面的规范,同时信息系统管理部门应与企业各个层面的管理者、业务部门和最终用户进行充分的沟通,实现业务需求向信息化流程的转移,在此基础上根据信息系统规划进行项目立项和可行性研究,以确定信息系统建设方案。

(2)信息系统开发时期的任务是完成软件的设计和实现,具体包括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三个阶段。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