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影参考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人影参考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ee50bf4f61fb7360b4c6526

半径(μm) 数浓渡(cm-3) 分布密度(ni/△r) 4 48 24.0 6 166 80.0 8 242 121.0 10 230 115.0 12 160 80.0 14 82 41.0 16 25 12.5 18 8 4.0 20 5 2.0 含水量: 4.53g/m3 谱宽: 4-20μm

峰值半径:8μm(242cm-3)

1. 在致冷剂中,哪些可称为绿色催化剂: (A) 干冰;

(B) 液态丙烷;

(C) 液态二氧化碳; (D) 液氮。

2. 人工消冷雾基本上已投入业务应用,一般采用播撒人工冰核或致冷剂,其消雾机制主要包括:

(A) 蒸-凝过程; (B) 碰冻凝附; (C) 融化碰并; (D) 碰冻聚集。

3. 防雹催化示踪试验表明,只有部分播撒催化剂发挥了催化作用,地基播雹资料和飞机播撒进入目标的催化剂到达率约为 (A) 30%,60%; (B) 40%,70%; (C) 40%,60%; (D) 40%,60%; 4. 防雹试验作业中,一般考虑催化使雹增长区(同波强度>30dBz的负温区)的活化冰核数浓度达:

34

(A) 10~10/m3

45

(B) 10~10/m3 (C) 105~106/m3 (D) 102~103/m3

5. 暖底过冷积云动力催化概念模式中,催化比自然发展改变了那些环节?

(A) 降水冻结和滞留; (B) 无负荷作用; (C) 积雨云阶段;

(D) 小的中尺度对流系统。

6. 陕西旬邑雷达识别雹云指标有两个,其中强雹云45dBz同波顶高和45dBz回波顶温为: (A) 7~8km;-14~-20℃。 (B) ≥8hm;-14~-20℃。 (C) 7~8km;≤-20℃。 (D) ≥8hm;≤-20℃。

7. 印度层状暖动的吸湿性核催化,其有利条件是: (A) 夏季季风期;

(B) 云中含水量较高; (C) 层积云雪>1km; (D) 云底温度较高。

8. 对积雨云的数值模拟试验发现一般具有暖雨主峰和冰粒子融化的次峰,为了增加积雨云降水,催化剂量 (A) 宜低些;

(B) 宜高些,作时时机和高度应; (C) 适当提前和偏高部位;

(D) 与降水发生同时,部位在云体中部。 9. 积云静力催化要求目标云

(A) 排除可通过碰并产生降水的积云; (B) 云顶呈花椰菜状隆起; (C) 有持续的云水供应;

(D) 与中尺度或天气尺度伴生的积云云系。 10. 积云静力催化要求目标云 (A) 云顶发展高度高;

(B) 长升气流达到一定阈值; (C) 云宽超过阈值;

(D) 云中含水量在1g/m3以上。 11. 层状冷云人工增雨条件是:

(A) 云层较厚,有持续上升气流; (B) 云顶温度≤-5℃;

(C) 云底较低,冰晶浓度偏少; (D) 降水强度<0.1mm/h。 12. 层状冷云人工增雨条件

(A) 云和降水处于发展或持续阶段; (B) 过冷层较厚,有过冷水; (C) 尚未产生降水; (D) 冰晶浓度较低。

13. 为保证火箭发射的主动段(播撒)严格按设计要求,作业时必须根据当时风向进行修正: (A) 对于逆风调低发射角; (B) 对于逆风调高发射角;

(C) 对于横侧风调整方位角,修正方向与风向相同; (D) 对于横侧风调整方位角,修正方向与风向相反。

14. 修订后的暖底过冷积云动力催化概念模式图解中,其最重要的特征是: (A) 单体最大高度明显增加;

(B) 霰的增加和在云内较高部位滞留,使下沉气流延迟出现; (C) 强调风切变的作用; (D) 单体范围扩展。

15. “穴道”的体积按数值模拟算例的轨道,在x,y平面上的投影面积估计,同时考虑它处

于云体移向靠近水平风零线的下方,位于云体的中下部,则占云的总体积的 (A) 1/2 ; (B) 1/4 ; (C) 1/8 ;

(D) 1/16或更小。

1. 我国最近有关的研究提出了冰雹形成的“穴道”理论,并指出防雹作业应在“穴道”区

域进行,“穴道”的体积,约占雹云总体积的1/16≈6%。 (正确)

1. 人工防雹的深入研究包括几方面:示踪技术研究催化剂在云中的扩散传输,分层统计和

催化反应变量为一化。 2. 暖积云吸湿性播云的假设:各分散吸湿性粒子,在云生命早期播撒提前发动工增长机制,

加速工增长过程,提高成两效率。

3. 播云间距试验中,试验了3组数据:4、8、20km,其中合并作用以8 km为最强,是否属

最佳间距?否。

4. 发展成熟的降水性层状云影响范围大,一般水平尺度为100~1000㎞;持续时间长,通

3

常为1~几天;云内含水量较小,<0.5g/m;雨量分布均匀且雨强小,通常为0.1~10mm/h呈连续性;云内上升气流小,为1~1000cm/s,云层较为稳定。

5. 雹云是强对流风暴的一种典型结构,是对流层内十分重要的中小尺度对流天气系统,它

具有水平尺度小、生命史短、对流性强的显著特点。

1. 人工消冷雾常用什么方法:

主要采用播撒人工冰核或致冷剂,使雾形成适量冰晶,通过蒸-凝过程促使雾滴蒸发,冰晶凝率增长下落东雾洞,使雾消失或能见度增大 2. 为什么说雹块落地动能参量比受灾面积统计要科学、客观?

雹块落地动能与降雹尺度、密度、末速直接相关,其臻灾程度定量客观,受灾面积即与雹击带大小有关,还与作物种类、疏密程度、生长发育阶段密切相关,相互之间不易比较。

3. 吸湿性巨核对暖积云的催化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促进云内提前形成大滴,阻止较小自然CCN核化,提前发动碰并机制,加速形成暖雨过程。

4. 积云的动力催化与积云的静力催化有什么不同?

积云的发展程度不同,播云策略不同,动力催化要求大量集中播撒冷云催化剂,冰晶数浓度达102~103/L,通过潜热升温产生较大浮力直接影响云与环境的动力过程,延长生命期,增强云内水分凝结量,最有利的是促使积云合并,引发中尺度环流,明显增力较大范围降水。

5. 试述层状冷云人工增雨机制。

在云体过冷却部位(-10~-21℃)播撒人工冰核或致冷剂,迅速形成数深度为10~400/L的冰晶,即通过蒸-凝过程使云中过冷云水面转化为降水,又使一部分冰过饱和水汽通过凝华方式转化为降水,凝华潜热释放导致云内空气增强和局部上升运动加强,使云和降水发展持续。

6. 试从水面、冰面饱和水汽压差和考虑潜热和传导的冰晶扩散增长议程说明云顶温度处于-10~-24℃为“播云温度窗”,有效播云峰区位于云顶温度范围-15~-20℃。

(Esw-Esi)max出现在-12℃附近,这里冰水转化最快,考虑了潜热作用和传导影响在上空由于空气密度减小,要维持冰晶表面-12℃,相应的环境温度要降至-12℃以下,高度愈高,要求温度愈低。

7. 为什么冷云力催化方法采用人工增加冷云降水的最佳冰核数浓度对策?

冷云降水站通过“蒸-凝过程”,由云水转化为冰水,观测发现自然冰核数浓度约5/L(-20℃),云的数值模拟计算表明为了有效地冰晶消耗云中过冷水而迅速增长,要求冰晶数浓度达10~100/L,故采用人工播撒人工冰核的播云方法。 8. 试述目前常规的人工影响天气方法关注的主要方面。

在局部范围的特定场合,针对云、降水自然过程中的某些环节,针对性地有效地施放适用的催化剂,充分借助自然规律,因势利导,促使云、降水按预定方向加速发展,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达到增雨防雹目的。

9. 如何实现从“黑箱”经历“灰箱”进入“白箱”试验的跨越?

随着探测技术和仪器设备的发展,云、降水及人工影响天气的理论研究的深入,有关人工影响天气效果的评价已逐步转向直接测定播云假说的物理过程演变链的响应变量,把播云作用的物理机制纳入完备的统计设计之中,并作为其主体组成部分。 10. 何谓催化的有效区域、有效面积、有效体积和有效时段?

催化剂产生的人工冰晶数浓度>101/L的范围,某高度面积,某时刻的体积和有效增雨作用时段,其取值原则是:云体适宜催化的条件之一,即云中冰晶数浓度<100/L,人工播撒后冰晶数浓度比本底值大一个量级。 11. 为什么层状冷云催化首选干冰。

作为致冷剂其成冰率基本不受云中温度、水汽和过冷水含量的影响,故干冰应作为首选。

12. 试述爆炸防雹的主要微物理效应。

爆炸可使800um融滴破碎,阻滞其进入主上升气流;爆炸的超声速气流产生的绝热膨胀冷却作用可触发过冷水滴产生冰晶(同质核化);冲击波可促进云滴的碰并过程,利于形成雨滴提前落田。

13. 试述爆炸防雹的主要动力效应。

爆炸冲击波可在100m范围内,对3-4m/s的上升气流制动至零,维持时间2-4min;声波改变降水粒子运动边界层速度分布,使分离点后移,起“润滑”作用;冲击波衰减中,能量转化为扰动气流能,与环境气流相互作用,成为爆炸影响云内气流场的主导途径。

14. 试述确定零线的两种方法要点。

由多普勒雷达测出风场,再根据同波单体移速,两者这差为零所在高度;由探空确定环境风廓线,把它投影在雷达回波移向移速二维剖面图上,由其差值可确定相对环境风的零线位置。

15. 与Fukuta提出的“擦边播云”法相比,水平零线和“穴道”概念与它不谋而合,试述

水平零线和穴道概念的优越之处。

由数值模拟方法给出了量化的结果,并可从流场结构和多普勒雷达定性地指示零线部位。

1. 人工增雨静力催化要求播撒人工冰核深度升达 (A) 10~100/L ; (B) 100~1000/L ; (C) 1~10/L ; (D) 50~500/L 。

2. 地形云有利于人工催化在于: (A) 风愈大愈有利;

(B) 迎风坡气流分量适当,并配合地面强度廊线; (C) 云中含水量; (D) 上空有播撒云。

3. 积云静力催化中有利于播云增雨的最有利的条件是: (A) 最小云宽阈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