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梳子给和尚一文应用到布业、成衣业的营销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卖梳子给和尚一文应用到布业、成衣业的营销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f71589a172ded630a1cb62d

卖梳子给和尚一文应用到布业、成衣业的营销 作者:陈赞吉

一、前言:

随着科技的发达,网络的推波助澜,营销已是企业重要利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透过营销可产生加值作用,使得产品价值极大化。 用卖梳子给和尚一文说明,应用到布业、成衣业的营销。 二、卖梳子给和尚一文:

有一家营运相当好的大公司,为扩大经营规模,决定高薪招聘业务主管。 广告一打出来,报名者云集。

面对众多应聘者,招聘主试者说:

相马不如赛马,为了能选拔出高素质的人才,

我们出一道实践性的试题:就是想办法 把木梳卖给和尚。

绝大多数应聘者感到困惑不解,甚至愤怒: 出家人要木梳何用?这不明摆着拿人开玩笑吗?

于是纷纷拂袖而去,最后只剩下三个应聘者:甲、乙和丙。 主试者交待:「以十日为限,届时向我汇报销售成果。」

十天一到。

主试者问甲:「卖出多少把?」 答:「1把。」 「怎么卖的?」

甲讲述了历尽的辛苦,游说和尚应当买把梳子,无甚效果,还惨遭和尚的责骂,

好在下山途中遇到一个小和尚一边晒太阳,一边使劲挠着头皮。 甲 灵机一动,递上木梳,小和尚用后满心欢喜,于是买下一把。

主试者问乙:「卖出多少把?」 答:「10 把。」 「怎么卖的?」

乙说他去了一座名山古寺,由于山高风大,进香者的头发都被吹乱了, 他找到寺院的住持说:「蓬头垢面是对佛的不敬。应在每座庙的香案前放把木梳,供善男信女梳理鬓发。」

住持采纳了他的建议。那山有十座庙,于是买下了10 把木梳。

主试者问丙:「卖出多少把?」 答:「1000把。」

主试者惊问:「怎么卖的?」

丙说他到一个颇具盛名、香火极旺的深山宝剎,朝圣者、施主络绎不绝。 丙对住持说: 「凡来进香参观者,多有一颗虔诚之心,宝剎应有所回赠,以做纪念,保佑其平安吉祥,鼓励其多做善事。

我有一批木梳,您的书法超群,可刻上『积善梳』三个字,便可做赠品。」 住持大喜,立即买下 1000 把木梳。

得到「积善梳」的施主与香客也很是高兴,一传十、十传百,朝圣者更多,香火更旺。

三、应用到布业、成衣业的营销:

物有交换价值、使用价值,更有符号价值;业务高手透过创造梳子的价值,满足心灵需求的符号价值「积善梳」,将商品变成一种故事传递给消费者。

寺庙是一般人寻求心灵放松之处,听暮鼓晨钟,能够洗涤心灵;寺庙住持透过符号价值「积善梳」,将商品变成一种故事传递给香客,如圣严法师所言:「存好心、做好事」、「心安即平安」。满足心灵需求,创造络绎不绝的香客前往。

由卖梳子给和尚一文,应用到布业、成业界,经营者要创造产品价值,给予产品无形生命力,满足目标市场需求,提升附加价值,并维持顾客忠诚度。

经营者要善用本身的资源,知己知彼,了解顾客需求,以质量机能展开力求产品与服务持续改善,满足顾客需求,以利基性行销集中火力于目标市场,并做好产品定位,以收其纵效,达到其市占率。

寺庙心灵寄托是其核心,透过「积善梳」、寺庙庄严性、讲经弘法...等附属服务传递其核心的价值,让信众得到心灵解脱的利益。企业经营者以此应用到产品上,以核心产品加上附属服务形成服务花朵,传递产品价值,满足顾客需求,超越顾客的价值,即能维持顾客的忠诚度。 四、结论:

把梳子卖给和尚,听起来真有些匪夷所思,但在别人认为不可能的地方开发出新的市场来,那才是真正的营销。不同的思维,将引领着不同的作法,导致不同的结果。

卖梳子给和尚一文应用到布业、成衣业界,无疑是经营者善用营销创造产品的价值,形成竞争优势;其营销无往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