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2800顶管施工方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DN2800顶管施工方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f9c7da4a8956bec0875e349

内应设置两个水准点,以便闭合之用,经常校核水准点,提高经度。一个节段顶完后,应对中心和高程再作一次竣工测量,一个接口测一点,有错口的测两点。

7.4.2.6纠偏

在管道的顶进过程中,由于工具管迎面阻力分布不均、管壁周围磨擦力不均和千斤顶顶力的微小偏心,都可能导致工具管前进方向的偏移或旋转。为保证管道的施工质量,必须及时纠正才能避免施工偏差超过允许值。顶进的管道不只在顶管的两端应符合允许偏差,在全段都应掌握这个标准。

①方向纠偏

根据经验,顶管机头前进方向出现偏差往往有一定“惰性”。例如:开始向左偏,则随着顶进继续向左偏,且愈偏愈大,向右、向上、向下都有这种倾向,纠偏校正应缓慢进行,使管子逐渐复位,不得猛纠硬调,以防产生相反结果。

7.4.3. 顶进轴线控制

顶管涵在正常顶进施工中,必须密切注意顶进轴线的控制。在每节管涵节顶进结束后,必须进行机头的姿态测量,并做到随偏随纠,且纠偏量不宜过大,以免土体出现较大扰动及管涵节间出现张角。

由于是圆形顶管,因此对管涵道的横向水平要求较高,所以在顶进过程中对机头的转角要密切注意,机头一旦出现微小转角,应立即采取刀盘反转、加压铁等措施回纠。

顶进轴线偏差控制要求:高程+40mm,-50mm;水平:50mm。 7.4.4. 地面沉降控制

在顶进过程中,应合理控制顶进速度,保证连续均衡施工,避免出现长时间搁置情况;不断根据反馈数据进行土压力设定值调整,使之达到最佳状态;严格控制出土量,防止欠挖或超挖。

7.4.5. 管涵节减摩

为减少土体与管涵道间摩阻力,在管涵道外壁压注触变泥浆,在管涵道四周形成一圈泥浆套以达到减摩效果,在施工期间要求泥浆不失水,不沉淀,不固结。

①泥浆配比(按公斤每立方米计)见下表7.4.5-1:

表7.4.5-1 膨润土 400 水 850 纯碱 6 CMC 2.5 稠度 12~14 21

备注:此配比为重量比。 ②压浆孔及压浆管路布置 压浆系统分为二个独立的子系统。一路为了改良土体的流塑性,对机头内及螺旋机内的土体进行注浆。另一路则是为了形成减摩泥浆套,而对管涵节外进行注浆。

按照设计要求对管涵两侧布置注浆孔,注浆孔间距为600mm,成梅花形布置,孔径为20-30mm。

③压浆设备及压浆工艺

采用泥浆搅拌机进行制浆,按配比表配制泥浆,泥浆要充分搅拌均匀。压浆泵采用HENY泵,将其固定在始发井口,拌浆机出料后先注入储浆桶,储浆桶中的浆液拌制后需经过一定时间方可通过HENY泵送至井下。注浆压力控制在0.05MPa左右。

④压浆施工要点

1)压浆应专人负责,保证触变泥浆的稳定,在施工期间不失水,不固结,不沉淀。 2)严格按压浆操作规程施工,在顶进时应及时压注触变泥浆,充填顶进时所形成的建筑空隙,在管涵节四周形成一泥浆套,减少顶进阻力和地表沉降。

3)压浆时必须遵循“先压后顶、随顶随压、及时补浆”的原则。 4)压浆顺序

地面拌浆→启动压浆泵→总管阀门打开→管节阀门打开→送浆(顶进开始)→管节阀门关闭(顶进停止)→总管阀门关闭→井内快速接头拆开→下管涵节→接2寸总管→循环复始。

⑤压浆量的计算(每节管涵节)

为了保证注浆效果,注浆量应取理论值的2~3倍。

V=(6.960×4.260-6.9×4.2)×1.5×(200~300%)=2~3m3 7.4.6止退装置

由于圆形顶管掘进机的断面较大,前端阻力大,实际施工中,即使管涵节顶进了较长距离,而每次拼装管涵节或加垫块时,主顶油缸一回缩,机头和管涵节仍会一起后退20~30cm。当顶管涵机和管涵节往后退时,机头和前方土体间的土压平衡受到破坏,土体面得不到稳定支撑,易引起机头前方的土体坍塌,若不采取一定的措施,路面和管线的沉降量将难以得到控制。本工程采取特有的止退装置,可有效阻止管涵节的后退和避免由此带来的前方土体沉降问题。

22

7.5. 顶管涵进洞段施工

7.5.1. 顶管涵机位置、姿态的复核测量

当顶管涵机头逐渐靠近接收井时,应加强测量的频率和精度,减少轴线偏差,确保顶管涵机能准确进洞。对洞门位置的坐标测量确认,根据实际标高安装顶管涵机接收基座。

顶管涵贯通前的测量是复核顶管涵所处的方位、确认顶管涵状态、评估顶管涵进洞时的姿态和拟订顶管涵进洞的施工轴线及施工方案等的重要依据,使顶管涵机在此阶段的施工中始终按预定方案实施,以良好的姿态进洞,正确无误地坐落到接收井的基座上。

7.5.2. 顶管涵进洞

顶管涵机头进洞时容易引起水土流失,严重时会导致路面沉降、损害地下管线,所以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让顶管涵机头顺利进洞。

①待机头顶进至加固区时,机头部位停止注入减摩泥浆,加大机头与加固体的摩阻力,以减少机头进洞时形成地下水外泄通道。

②待第一节管涵节刚进入加固区时停止顶进,利用第一节管涵节的注浆孔注入聚氨酯,让第一节管涵节的土层与加固区的部位形成一道止水圈后再继续顶进。

③当灌注桩混凝土凿除完毕后,应立即进行推进,待第一节管涵节前端部进入接收井洞口内衬墙400mm时停止顶进。利用第二节管涵节的注浆孔浆孔注入聚氨酯,在管涵节的外围与加固体形成一道止水圈。

④ 利用第三节管涵节的注浆孔迅速注入双液浆液,以防止地下水通过加固区外泄。 ⑤迅速撤卸机头,将机头吊出接收井。迅速组织人员采用砖块加快速水泥封堵管涵节与洞门间的空间,以防止水土流失造成地面的塌陷。 7.6. 顶管涵进洞后的施工 7.6.1. 顶管涵机头吊出

顶管涵机吊出接收井的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①清除机头土压仓内和螺旋机内的土体;

②拆除刀盘、螺旋机系统相关的液压油管和电线电缆;

③拆除两台螺旋机,将拆下的螺旋机用出土小车拉至工作始发井,吊上地面; ④通过伸缩纠偏千斤顶和加设垫块使机头与管涵节脱开,机头整体向前顶出,并平稳地落在接收平台上;

23

⑤利用吊车将顶管涵机头分解吊出接收井。 7.6.2 浆液置换

顶管涵机头吊出接收井后,马上用砖头砌墙,将两头洞门与管涵节间的间隙封堵。然后在首末各三节管涵壁后注入双液浆,双液浆注入24小时后,在中间管涵节后注入水泥浆,置换出触变泥浆,使管节外侧约20cm范围内形成混凝土浆液凝结层,对管涵节外的土体进行加固。

浆液置换结束后尽快将管涵节和工作井钢洞门用钢板焊接连成一体,浇注混凝土,和工作井内壁浇平。

7.6.3 管涵节间嵌缝

顶管涵施工结束后,管涵节间的缝隙采用双组分聚硫密封膏填充。嵌缝前必须将缝隙内的杂质、油污清理干净,做到平整、干净、干燥。配制好的聚硫膏在缝两侧先刮涂一遍,第二次在缝中刮填密封膏到所需高度。要求压紧刮平,防止带入气泡而影响强度和水密性。密封膏表干时间为24h,7天后才达到80%强度,在密封膏在未充分固化前要注意保护,防止地下水侵入。

7.7. 顶管涵施工测量 7.7.1. 顶进轴线架设

按业主所提供的城市坐标点和水准点连接出洞和进洞之间的两点坐标及高程,以坐标值的计算建立独立坐标系。

7.7.2. 建立施工顶进轴线的观测台

按独立坐标系放样后靠观测台(后台),使它精确地移动至顶管涵轴线上,用它正确指挥顶管涵的施工,以后按施工的情况,决定定期复测后台的平面和高程位置。

7.7.3. 坡度计算

按四等水准连测两井之间的进出洞的高程,计算实际顶进坡度。 7.7.4. 施工顶管涵测量

在后台架设J2型经纬仪一台,在井壁上设置后视控制点(顶进轴线)测顶管涵机的前标和后标的水平角和竖直角的全测回,采用fx4500P计算器编排程序计算顶管涵的头尾的平面和高程偏离值,正确指导顶管涵施工。

7.7.5. 注意事项

由于顶管涵施工不同于盾构施工,所以初次放样及顶进中测量极为重要。另外由于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