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江西专升本中基复习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2014年江西专升本中基复习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fddf467a32d7375a5178048

4.壮火 5.痰饮 6.辨证求因 六、问答题

1.试述六淫致病的一般特点。

2.试比较暑、温、火、热邪气的异同点。 3.试述七情内伤的概念及致病特点。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A 2.D 3.B 4.D 5.D 6.D 7.A 8.D 9.A 10.C 11.A 12.C 13.B 14.C 15.D 16.C 二、多选题

1.A B C D E 2.A D 3.A B C E 4.A C D 5.A B C D 6.A B C D E

7.A B C E 8.A B C D 9.C D 10.A B C D 三、填空题

1.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燥易伤肺 2.暑;火热

3.发病急骤,病情较重;传染性强,易于流行;传染有特异性,一气一病;症状相似 4.气消;气乱;气下

5.饥饱无度;饮食不洁;饮食偏嗜 6.有形之痰饮;无形之痰饮 7.症状粘腻不爽;病程缠绵难愈

8.外感性;季节性;地区性;单一性和相兼性;转化性 9.主动

10.劳力过度;劳神过度;房劳过度

11.质地稠浊,流动性大;质地清稀,流动性小

12.疼痛;肿块;出血;面、唇、甲青紫;舌有瘀斑点;脉结代 13.炮制不当;用药过量;配伍不当;用法不当;滥用补药 14.问诊求因;辨证求因

15.少火;谧藏于脏腑;温煦;推动;生化 四、是非判断题

1.错 2.错 3.错 4.错 5.错 6.错 7.对 8.错 9.错 10.错 五、词解

1.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使人致病的外感病邪的统称。 2.指一类具有强烈致病性、传染性和流行性的外感病邪。

3.指体内有血液停滞,包括离经之血积存于体内,或血运不畅,阻滞于经脉及脏腑内的血液。

4.指阳盛太过,耗伤人体正气的亢奋之火。

5.指人体脏腑功能失调,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

6.根据疾病所反映的临床表现,通过综合分析其症状、体征,推求病因的方法,称为辨证求因。

六、问答题(答题要点)

1.六淫致病一般有以下共同特点:

25

(1)外感性。(2)季节性。(3)地域性。(4)单一性与相兼性。(5)转化性。 2.暑、温、热、火的相同点:均为阳热之性

不同点:暑、温、热、火均属邪气,而火又属正气之一;

暑、温、热、属外感,火热常由内生; 温、热、火四季皆有,暑邪独见于夏季。

3.七情内伤是指可以引发内脏疾病或加重病情的异常精神情绪因素。因其是造成内伤病的主要因素之一,故又称“内伤七情”。

致病特点有:与精神刺激有关;直接伤及内脏;影响脏腑气机;情志波动,可影响病情变化及预后。

第七章 发 病

【习题训练】 一、填空题

1. 疾病的发生主要关系到 和 。 2. 正邪相搏, 则不发病, 则发病。

3. 中医学认识发病既强调 ,又重视 在发病中的作用。 4. 疾病复发的最基本条件是 、 等。

5. 伏而后发,是指机体感受某些病邪后, 于体内,其后 过时而发病。 二、单项选择题

1. 正气强弱主要取决于( )

A、气候因素 B、地域因素 C、饮食习惯 D、生活与工作环境 E、体质与精神状态

2. 中医认识发病原理,主要从以下哪个角度来认识:( )

A、正邪相搏 B、阴阳失调 C、饮食失调 D、气血失常 E、脏腑功能失调

3. 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是( )

A、邪气强盛 B、正气不足 C、邪盛正负 D、正虚邪不胜 E、正胜邪衰

4. 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是( )

A、邪气 B、正气 C、地域因素 D、饮食习惯 E、生活与工作环境

5. 疾病复发的首要条件是( )

A、新感病邪 B、过于劳累 C、正虚未复 D、邪未尽除 E、饮食不慎

6. 邪气侵犯人体后能否发病取决于( )

A、正气的盛衰 B、邪气的性质 C、感邪的轻重 D、禀赋的强弱 E、邪正斗争的胜负

7. 下利哪项不是复发的诱因( )

A、劳复 B、正气 C、食复 D、药复 E、复感新邪 8. 病情的轻重主要与什么有关( )

A、感受阳邪 B、正气的强弱 C、体质的强弱 D、感受阴邪 E、邪气的种类与性质

9. 疾病的病位主要与什么有关( )

26

A、感受阳邪 B、正气的强弱 C、体质的强弱 D、感受阴邪 E、邪气的种类与性质

10. 最容易引起气机失调而发病的是( )

A、饮食不慎 B、情志失调 C、劳逸失度 D、邪未尽除 E、新感病邪

三、多项选择题

1. 疾病复发的诱因是( )

A、复感新邪 B、食复 C、劳复 D、药复 E、伏邪 2. 邪气对疾病的影响( )

A、发病的性质 B、证候类型 C、发病特点 D、病情轻重 E、疾病的病位

3. 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 )

A、外界环境 B、体质因素 C、情志因素 D、阴阳失调 E、气血失常 4. 发病类型包括( )

A、感邪即发 B、伏而后发 C、徐发 D、继发 E、合病与并病 5. 发病学的内容包括( )

A、发病的基本原理 B、发病途径 C、影响发病的因素 D、发病类型 E、疾病表现

6. 邪气对正气的损害,主要表现在 ( )

A、导致机能失常 B、性格改变 C、改变体质特征 D、情志过极 E、造成形质损伤

7. 正气抗邪主要表现于( )

A抵御外邪的入侵 B病位的浅深 C疾病的不药而愈 D病情的轻重 E影响发病的证候类型 四、是非判断题

1.邪气是泛指一切致病因素。( ) 2.邪正斗争的胜负决定发病与不发病。( ) 3.食复是指因饮食因素而发病者。( ) 4.合病是指感受两种以上的邪气而发病。( ) 五、简答题

1. 体质因素与发病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 疾病复发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六、论述题

1. 试述发病的基本原理。 2. 试述发病的类型。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正气;邪气。

2.正胜邪负;邪胜正负。 3.正气;邪气。

4.邪未尽除;正虚未复。

5.病邪潜伏;经过一定时间或在诱因作用下。 二、单项选择题

1.E 2.A 3.B 4.A 5.D 6.E 7.B 8.E 9.E 10.B

27

三、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CDE 3.ABC 4.ABCDE 5.ABCD 6.ACE 7.ACE

四、是非判断题

1.√ 2.√ 3.√ 4.× 五、简答题(或名词解释)(答题要点)

1. 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体质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对于某些致病因素的易感受性,影响对某些疾病的易发生性。②体质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甚或决定某些疾病的证候类型。

2. 疾病复发的基本条件是:①余邪未尽;②正虚未复;③有损正助邪诱发因素。 六、论述题(答题要点)

1.(1) 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 (2) 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3) 正邪相搏的胜负,决定发病与不发病。 2. 常见的发病类型有:(1)感邪即发 (2)徐发 (3)伏而后发 (4)继发 (5)合病与并病(6)复发

第八章 病

1.病机理论源于( )

A.《难经》 B.《内经》 C.《诸病源候论》 D. 2.邪正盛衰决定着( )

A.病证的寒热 B.脏腑的盛衰 C.病证的虚实 D. 3.实证病机最根本的是( )

A.气血瘀滞 B.脏腑功能亢进 C.水液贮留 D.4.“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苑于上”的最确切病机是( ) A.气机逆乱 B.肝气上逆 C.血随气升 D. 5.阴阳互损多发生在何脏( ) A.心 B.脾 C.肾 D. 6.“湿浊内生”的病机特点为 ( ) A.脾运失常,水湿停聚 B. C.肺失宣降,水道不调 D. 7.真热假寒证的病机是( )

A.阴盛格阳 B.阳盛格阴 C.阴损及阳 D. 8.“吐下之余,定无完气”,主要说明( ) A.气随液脱 B.阴液干涸 C.气不生津 D.

9.病人先有阴虚内热病症,以后又出现畏寒肢冷,大便溏泄,其病机应是( )A.阴损及阳 B.阳损及阴 C.阴阳亡失 D. 10.气陷的病理表现,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 ) A.内脏下坠 B.腰腹胀满重坠 C.里急后重 D. 二、双项选择题

1.关于津和液的区别,下列哪两种说法是错的( )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