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江西专升本中基复习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2014年江西专升本中基复习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fddf467a32d7375a5178048

A.津稀而液稠 B.液多分布于孔窍肌肉中 C.伤津未必脱液 D.津可充盈于血脉中 E.脱液主要是丢失水分 2.血虚常发生在哪些脏腑 ( )

A.心 B.肺 C.女子胞 D.脾胃 E.肝 3.阳盛阴虚体质之人,病性易于发生何种转化( )

A.热化 B.燥化 C.寒化 D.湿化 E.风化

1.下列属于基本病机的是( )

A.阴阳失调 B.精气血失常 C.津液代谢失常 D.脏腑功能失调 E.邪正

2.属于气血关系失调的病机有( )

A.气滞血瘀 B.气血两虚 C.气随血脱 D.气不摄血 E.气虚血

3.风气内动的临床表现可见( )

A.震颤 B.眩晕 C.抽搐 D.肢体麻木 E.筋惕肉瞤

4.虚,指正气不足,主要表现有( )

A.精气虚损功能减退 B.津血亏少功能衰弱 C. D.经络功能减退 E. 5.影响疾病传变的因素有( )

A.体质强弱 B.病邪的性质 C.精神状态 D.生活、环境因素 E.治疗与

6.气机失调会引起哪些病理变化( )

A.水液停滞 B.血行不畅 C.血液亏虚 D.气滞精瘀 E.虚火内生 7.导致出血的常见病机有( )

A.血脉受寒 B.气机郁滞 C.热入血脉 D.气虚不摄 E.痰湿阻滞 8.阴液亏损会累及阳气的哪些变化( )

A.阳气被格拒在外 B.阳气郁滞不畅 C.阳气亢奋化火 D.阳气生化不足 E.阳气无所依附而散越

1.基本病机的主要包括哪些 、 、 、 2.气滞可发生在多个脏腑,其中主要以 、 和

3.阴阳失调的病机变化主要有 、 、 、 、 五

4.血虚是指 , ,以致脏腑百脉、形体器官失养的

5.外感病的传变形式主要有 、 、

1.“精气夺则虚”是指以正气虚损为主要表现的病理反映。( ) 2.疾病的传变与转归取决于邪气的盛衰。( ) 3、阴阳格拒是阴阳失调中特殊的一类病机。( ) 4、气逆证多见于肺、肝、胃。( ) 5、风气内动就是由于邪热炽盛所致。( ) 6、“火热内生”是由于阴虚,阴不制阳所致。( )

29

1、邪正盛衰 2、风气内动 3、阴阳失调 4

1、如何理解“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2 3 4 5、试述气血关系失调的常见病机类型。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C 3.D 4.C 5.C 6.A 7.B 8.A 9.A 10.C 二、双项选择题

1.BE 2.AE 3.AB 三、多项选择题

1.ABCE 2.ABCDE 3.ABCDE 4.ABCDE 5.ABCDE 6.ABD 7.CD 8.CDE 四、填空题

1.邪正盛衰;阴阳失调;精气血失常;津液代谢失常 2.肝;肺;脾胃

3.阴阳偏胜;阴阳偏衰;阴阳互损;阴阳格拒;阴阳亡失 4.血液不足;血的濡养功能减退

5.六经传变;三焦传变;卫气营血传变 五、是非判断题

1.对 2.错 3.对 4.对 5.错 6.错 六、名词解释

1.邪正盛衰:指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机体的正气与致病邪气之间相互斗争所发生的盛衰变化。

2.风气内动:指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因为阳盛或阴虚不能制阳,阳气亢逆变动而形成的一种病理状态,即“内风”。

3.阴阳失调:即阴阳之间失去平衡协调的简称。是指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由于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导致机体的阴阳双方失去相对的平衡协调而出现的阴阳偏盛、偏衰、互损、格拒、亡失等一系列病理变化。

4.气滞血瘀:指因气的运行郁滞不畅,导致血液运行障碍,出现血瘀的病理状态。 七、问答题(答题要点)

1.“邪气盛则实”是指以邪气亢盛为矛盾主要方面的一种病理状态,因邪正相搏剧烈、反应明显,故临床出现一系列病理反映比较剧烈的有余证候;“精气夺则虚”是指以正气亏损为矛盾主要方面的一种病理状态,因邪正斗争不剧烈、反应低下,故临床上出现一系列不足、衰退、虚弱的证候。

2.(1)阴阳偏盛:阳偏胜——阳盛而阴未虚;阴偏胜——阴盛而阳未虚。

(2)阴阳偏衰:阳偏衰——阳气不足,阳不制阴,阴相对亢盛;阴偏衰——阴液不足,阴不制阳,阳相对亢盛。

(3)阴阳互损:阳损及阴——阳气虚损,累及阴液生化不足;阴损及阳——阴液不足,累及阳气生化不足或无所依附。

(4)阴阳格拒:阳盛格阴——阳气内郁,格阴于外;阴盛格阳——阴寒内盛,格阳于外。 (5)阴阳亡失:亡阳——阳气暴脱,功能衰竭;亡阴——阴液耗竭,功能衰竭。

30

3.(1)概念:血瘀指血液运行迟缓,流行不畅,甚则血液停滞的病理状态;瘀血指体内血液停滞,包括离经之血积存体内或血运不畅,阻滞于经脉及脏腑内的病理产物。

(2)关系:血瘀是血行不畅所致,为病机概念,血瘀日久,易形成瘀血内生;瘀血是血瘀所致的病理产物,形成后又成为血瘀的原因,并加重血瘀的状态,为病因概念。

4.(1)概念:是体内阳气亢逆变动而形成的以动摇不定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理状态。又可称“肝风内动”。

(2)机理:阳气亢逆变动,升动无制。

(3)证型分类:肝阳化风,热极生风,阴虚风动,血虚生风。 5.气滞血瘀——气的运行不畅导致血液运行障碍,出现血瘀;气虚血瘀——因气对血的推动无力而致血行不畅,甚则瘀阻不行;气不摄血——因气虚,统摄血液的功能减弱,血不循经,逸出脉外,而致出血;气随血脱——在大出血的同时,气无所附而随之急剧散脱,形成气血并脱;气血两虚——气虚和血虚同时存在。

第九章 防治原则

【习题训练】 一、填空题

1.治则在临床上的运用,体现了高度的 性和 性。

2.正治与反治都是针对疾病的 而治的,同属于 的范畴。 3.《素问·至真要大论》提出:“逆者 ,从者 ”两种治则。 4.反治法有 、 、 、 。 5.扶正适用于 或 的病症。

6.扶正祛邪治则在运用时应注意扶正 ,祛邪 。

7.三因制宜包括 、 和 。 8.根据因时制宜原则,春夏不宜过用 药 ,秋冬当慎用 药。 二、单项选择题

1.中医养生学认为探索衰老机制的中心环节是( ) A.肾中精气盛衰 B.心肺功能状态

C.肝肾功能状态 D.肾中精气盛衰和脾的功能状态 2.下列哪项不属于顺时养生的是( )

A.用寒远寒 B.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C.春日饮食宜用辛甘微温之品 D.秋日宜保持安宁心境,使神气收敛 3.下列哪项不是中医饮食养生所倡导的( )

A.药膳保健 B.注意饮食卫生 C.提倡饮食有节 D.强调高营养饮食

4.“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原则属于( )

A.标本同治 B.扶正祛邪 C.既病防变 D.调整阴阳

5.中医治病的主导思想是( )

A.扶正祛邪 B.调理气血关系 C.治病求本 D.三因制宜 6.“用热远热,用寒远寒”属于( )

A.因时制宜 B.因人制宜 C.因病制宜 D.因地制宜 7.疾病的标本,反映了疾病的( )

A.虚与实 B.重与轻 C.本质与现象 D.表与里

31

8.通因通用适用于下列哪种病症( )

A.脾虚泄泻 B.肾虚泄泻 C.食积泄泻 D.气虚泄泻 9.“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属于( )

A.反治 B.逆治 C.从治 D.以上都不是 10.属于从治法的是( )

A.通因通用 B.热者寒之 C.用寒远寒 D.攻补兼施 11.下述标本概念哪项说法不确切( )

A.病因为本,症状为标 B.正气为本,邪气为标

C.外感病为本,内伤病为标 D.原发病为本,继发病为标 12.符合“用热远热”观点的是( )

A.阳盛慎用热药 B.虚热慎用热药 C.春夏慎用热药 D.假热慎用热药

13.下列哪个病证宜采用治其标的方法( )

A.脾虚泄泻 B.大吐血 C.阴虚内热 D.食积泄泻、 14.素体阳虚感受寒邪用助阳解表法属( )

A.治标 B.治本 C.三因制宜 D.标本兼治 15.“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指( )

A.阴中求阳 B.阳中求阴 C.阳病治阴 D.阴病治阳 三、多项选择题

1.动形养生可达到( )

A.促进血液流畅 B.舒筋活络 C.调节情志变化 D.怡神、静神 E.协调脏腑功能活动

2.克服饮食偏嗜包括( )

A.防止饮食不洁 B.食能以时 C.克服饮食偏热偏寒 D.药食结合 E.避免五味偏嗜

3.补何脏是药物养生的中心环节( ) A.肝 B.脾 C.心 D.肺 E.肾 4.“通因通用”适用于( )

A.膀胱湿热 B.食滞泄泻 C.夜尿多 D.尿余沥 E.津枯便秘 5.药膳的主要特点及运用要求是( )

A.以药为主 B.以食为主 C.药食结合 D.因时制宜 E.辨证施膳 6.下列宜先治其标的病症是( )

A.抽搐 B.大出血不止者 C.慢性病又伴有外感高热 D.食积所致泄泻者 E.尿闭

7.“寒因寒用”适用于( )

A.寒热错杂证 B.真热假寒证 C.阳偏盛的实热证 D.真寒假热证 E.热厥证

8.“热因热用”适用于( )

A.真寒假热证 B.寒热错杂证 C.真热假寒证 D.格阳证 E.阴偏胜之实寒证

9.“塞因塞用”适用于( )

A.阳明腑实证 B.气郁腹胀 C.阴虚便秘 D.血枯经闭 E.食滞腹胀

四、是非判断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