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的发展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第四章 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的发展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fef14cbbb68a98271fefad0

一、记忆的发生 (一)记忆发生的指标

从认知心理学观点看,记忆包括信息的输入、存储和提取过程。判断个体记忆发生的时间与所用指标有关。前语言时期儿童的记忆,一般采用三个指标:

1.习惯化; 2.条件反射; 3.重学记忆。 (二)记忆发生的时间

1.习惯化不学而能。新生儿出生不久即出现对刺激物的习惯化,这是原始的记忆因素。

2.自然条件反射发生于出生后10天左右;人工条件反射出生1~3天的新生儿即可形成。

采用指标不同,判定记忆发生的时间也稍有不同,但不论用何种方法或指标进行研究,都可肯定,新生儿期已经出现了记忆。

二、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 (一)记忆保持时间的延长

1.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依次出现;

2.记忆的潜伏期延长,即长时记忆保持的时间延长; 3.由“幼年健忘”到出现可保持终生的记忆。 (二)记忆提取方式的发展

1.儿童最初出现的记忆全部都是再认性质的记忆; 2.整个学前期,再现都落后于再认;

3.再现在两岁左右出现,再认和再现的差距随年龄增长而缩小;

4.再认依赖感知;再现依赖表象。 (三)记忆容量的增加

1.记忆广度,人类短时记忆广度为7±2个信息单位(组块),儿童不是一开始就具有人类记忆广度的;

2.记忆范围扩大,指记忆材料种类的增多,内容的丰富,信息加工能力增强;

3.工作记忆能力增强。 (四)记忆内容的变化

从记忆内容看,可分为运动记忆、情绪记忆、形象记}乙和语词记忆。 1.运动记忆(2周左右),儿童最早出现的是运动记忆; 2.情绪记忆(6个月左右),新生儿已有明显表现; 3.形象记忆(6~12个月左右),依靠表象进行; 4.语词记忆(1岁左右),在掌握语言的过程中逐渐发展。

三、记忆策略的形成

记忆策略的形成和记忆有意性的发展密切联系,包括对记忆的计划和使用记忆的方法。常见记忆策略有:

1.反复背诵或自我复述; 2.使记忆材料系统化; 3.间接的意义识记。

第三节各年龄阶段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

一、l岁前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 (一)新生儿记忆的特点

新生儿是记忆发生的时期,主要是短时记忆,表现为对刺激的习惯化和最初的条件反射。

(二)出生后头半年记忆发展的特点 1.长时记忆开始发生的阶段(1~3个月); 2.长时记忆有很大发展(3~6个月)。 (三)生后第二个半年记忆发展的特点 1.再现的潜伏期明显延长(6~12个月); 2.开始出现工作记忆(8个月左右)。

二、l~3岁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

1.再认的内容和性质发生变化,再认形式的记忆发展较早。语言真正发生后,再认的内容和性质迅速发生变化。

2.符号表象记忆产生,l岁以后,由于语言发展,儿童得以用符号进行表征,从而产生符号表象记忆。

3.短时记忆出现重要变化,由于语言产生而发生重大变化。 4.出现初步的回忆,用行动表现出初步回忆能力: (I)替成人找东西; (2)延迟模仿。

三、3~6岁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

到了幼儿期,记忆的水平显著提高:无意记忆、机械记忆、形象记忆继续发展,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记忆的意识性、理解性明显提高,表现为有意记忆、意义记忆、语词记忆和记忆方法继续发展。这表明记忆发生了质的变化。

(一)意识性

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基本特点)。 1.无意记忆占优势:

(I)无意记忆的效果优于有意记忆; (2)无意识记效果随年龄增长而提高;

(3)无意记忆是积极认知活动的副产物,不是直接接受记忆任务和完成记忆任务而产生,而是在完成感知和思维任务过程中的附带结果。

幼儿无意识记的效果依赖于: ①客观事物的性质;

②客观事物与主体的关系;

③认知活动的主要对象或活动所追求的事物; ④活动中感官参加的数量; ⑤活动动机。

2.有意记忆逐渐发展: (1)有意识记在成人教育下产生;

(2)有意识记效果依赖于对记忆任务的意识和活动动机; (3)有意再现的发展先于有意识记。 有意再现有三种行为类型。 (二)理解性

记忆的理解和组织程度逐渐提高。 1.机械记忆用得多,意义记忆效果好。

(1)机械记忆用得多,较多运用机械记忆,可能是因为:

①大脑皮质的反应性较强,感知一些不理解的事物也能留下痕迹; ②对事物理解能力差,对材料不理解,不会进行加工,只能死记硬背,进行机械记忆。

(2)幼儿意义记忆的效果优于机械记忆,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