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课题开题报告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课题开题报告更新完毕开始阅读bff127a6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71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课题开题报告

课题重新论证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化学课程应有助于学生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加深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有利于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倡导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表现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激励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同时为化学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和研究提供更多机会,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引导教师不断反思,促使教师的专业发展。而思维品质的水平又决定了学习与应用能力的水平。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已成为当前高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2. 在教学实践方面,从老师角度看,对教材、课标把握不准,不能设计思维含量恰当的教学素材,影响学生成长,也不利于老师自身的成长。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从当老师的第一天开始,除了向资料学习,更多的是向身边的老教师学习,应该说,从教16年来,我有了自己的教学个性,但也少不了身边老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的确设置过过于简单的问题,老师一问,学生就会,还往往采用群问群答的方式,看上去课堂气氛活跃,实际上收效甚微。思维含量高又能让学生跳一跳解决掉的问题,需老师下一番功夫,才能做到恰到好处,也许最初欠火候,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研究、反思、改进,一定会越来越好。今天,我是年轻教师,多受老教师的影响,明天,我也慢慢变老,年轻教师也会受到我的影响,为了群体成长,我们需要研究、改进,以求进步。从学生的角度看,长期解决单靠死记硬背、不用动脑思考便能解决的问题,大脑不能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中,长此以往,不但能力不能提升,还

会养成懒惰的习惯,见到思维含量稍大的问题,就产生畏惧心理,不能进行深入思考,更谈不上创新,总之,过去的教学,我们更多的重视了知识传授,在提升学生能力上还有很大差距。

3.从申请立项到完成开题报告的过程中,我们反复审视该课题,发现思维品质还是太大,无法或者说我们没有这个能力把握,更谈不上研究,于是我们结合教学实际,决定将课题的研究内容锁定为提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研究,具体说,我们要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研究思维品质中的深刻性和独创性。该问题老师们都非常熟悉,在教学中时常出现,也许我们能把握好某些环节,但很难把握好整节课;也许我们能把握好一节课,但不能把握好每节课,为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我们打算用两年的时间,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一点点实践我们的想法。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 国外研究现状

思维品质最早在心理学著作中得到反映的是前苏联的研究。在斯米尔诺夫总编的《心理学》“思维”一章里,对思维品质设立专节进行阐述;七十年代出版的波果斯诺夫斯基等人主编的《普通心理学》中,也设专章进行阐述;七十年代后期出版的彼得洛夫斯基主编的《普通心理学》中,着重谈了思维的个别特点。对思维品质的具体组成,他们的提法虽然不一样,但都强调了速度问题(思维的敏捷性)、灵活程度问题(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思考问题(思维的独创性),仅仅限于普通心理学的范围之内,未能从发展心理学中进行实验研究。

在西方心理学界,首先提出思维品质的是美国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在吉尔福特思想的基础上,近几十年来欧美心理学家对青少年儿童的思维品质的研究在继续深入,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强调了思维品质的重要性,

特别是重视思维的速度、难度和周密度三个方面的研究。二是进一步深入进行实验研究。如主张从教育入手,从小培养创造性思维,特别是发散思维。但是由于理论方面的研究不够,即缺乏系统的理论分析,所以他们对思维品质的实质探讨得不够;实验方面一般都很简单,大多数是对幼儿的测试,对小学儿童或青少年的研究都太少,尽管有人提出创造性思维,但与教育第一线仍脱节。

2.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心理学界不但对思维品质进行了许多理论上的有意探讨,而且还在实践方面开张了大量的研究

工作。期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朱智贤、林崇德曾进行长达5年的培养思维品质的研究。通过教育与心理发展相互促进,使整个研究处于“动态”,从发展的观点研究问题,总结了先进数学教师的经验,制定了再运算中培养小学生的思维品质的一系列措施。

(四)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一)研究的目标

1.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能更好的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学习需求。使我们的高中化学教学增加更多的默契,从而提高有效性。

2.使课堂提问问题的设计达到恰到好处。不过于简单,也不过于繁杂,起到温故旧知,引入新课的良好效果。力争从现在开始,写好高三一轮复习课中的每一节课堂提问内容,为下一届进一步改善做好准备。

3.经过10个月的研究,我们课题组要完成高三一轮复习中相关可按作业的设置存档,并在学生使用后调查研究,再次提出改善意见,写好反思总结。

(二)研究内容

1.研究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学习需求。我们通过调查问卷,全方位的了解学

生。如:不同年级间,必修和选修间,男生和女生间,同一年级中不同老师所带班级间等,真正了解了学生的需求,我们就能将基础知识设计成符合学生接受能力的、较综合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提高学习效果。

2.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利用课堂问题的设计角度与提问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一般情况下的课堂教学都是从复习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开始的,而几个小问题设计得恰到好处,能有效地巩固上节课内容,恰当的引入本节课。如化学选修四原电池一节的学习,教学之初,我往往设置这样的复习问题:什么是原电池?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有哪些?现在我打算这样设计,给出一个反应,让学生设计原电池,绘制装置图,书写电极反应式。学生完成该题目,必须熟知原电池的构成条件,这就有了知识内化、提取、应用的过程,学生能力就有了提升。

3.研究如何设置教学内容培养学生思维品质中的深刻性和独创性。课堂教学是一环扣一环,前后的恰当过渡,有机衔接能让学生的能力步步高升。而每一环节内容设置是否注意到思维难度的递升,是否注意到同一类型思维模式的滚动强化,会直接影响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需精讲,讲透,但同样需给学生思维的空间,不能全部嚼细了,学生吃起来省事了,可一旦碰到问题,就不知如何下手了。当然问题思维含量过高,打击学生积极性也是不行的。如果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设计问题思维含量太高,难度太大,不论学生怎样跳都抓不到这个桃子,基础层次高的学生还好点,基础差的学生就受不了了,从而打击了大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导致掉队学生越来越多。长此以往,对该学科就没了兴趣,同样不利于学生发展。所以,要敢于打破教材中对各章节内容的排列格局,根据教学内容的思维特点、思维难度以及学生的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