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高新一中、交大附中、师大附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1月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陕西省西安市高新一中、交大附中、师大附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1月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02d8d9d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91

高新一中、交大附中、师大附中

三校联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学经典由于年代久远,而与审美主体之间产生了种种隔阂,只有消除这些隔阂,才能把握文学经典的价值。这就需要沟通当代读者与文学经典之间的交流渠道,对作品的不同版本进行整理、校勘、注释,对作家的生平、思想、性格乃至其所处时代的社会情况进行考察研究。

考证法是文学经典研究的基础工作和重要方法。一方面要求这种方法必须依据真实、充足的证据,同时也要注重推理的周延;二是应当承认科学思维也具有主观性,同样的材料也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三是,对于文学经典研究的整体规划来说,考证工作的完成并不是研究的终结,而是进一步阐释文学经典的价值和意义的起点。所谓“曹学”应理解为研究作者曹雪芹的学问,关于作者研究,不仅需要,而且对于理解作品至关重要。袁世硕先生指出:“研究作家对阐释其作品是有意义的,了解作家的生存状况和思想状况,有助于察知其创作思想及其作品的创作特点。因此研究作家应当有助于诠释作品……但丢开此目的,无限度研讨与其文学创作无关系的远祖、里籍、形貌、琐事,就无意义了。”袁先生在正面肯定研究作家的意义的同时,也指出了应该避免的失误,以期把包括作者研究在内的文学经典研究的目的锁定在对作品价值和意义的探究之上。

《红楼梦》的版本研究也至关重要,不同版本之间的差异会导致对作品的意义的不同理解,甚至某个字词的细微差别,我们都应该认真辨析考证。应力发表的《蘅芜苑对联探究:“才犹艳”还是“诗犹艳”》一文,对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在“蘅芜苑对联”的校订上,采纳了己卯本等版本的内容,即“吟成豆蔻才犹艳,睡足荼蘼梦也香”提出了异议。他认为戚序本等版本的内容更符合文理和语法,且更能够表现宝玉的才情。一字之差,高下立见。当然也有某些所谓“版本考证”背离了研究的最终目的,甚或罔顾事实,意气用事。

《红楼梦》审美价值的发现还要求我们研究作者的创作心理。己卯本《石头记》第十九回有一段夹批:“按此书中写一宝玉,其宝玉之为人,是我辈于书中见而知有此人,实未目曾亲睹者。……不独于世上亲见这样的人不曾,即阅今古所有之小说奇传中,亦未见这样的

文字。”不仅宝玉如此,黛玉、宝钗、凤姐、湘云,等等,又何尝不是如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这些人物形象既有写实的因素,又有意象化的因素,是作者心灵的反映。如果完全用现实的眼光和准则去品评这些人物的言行,就丢掉了文学的审美意趣。所以,对作家创作心理的研究至关重要,而进行这一研究,就必须掌握和运用文艺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

同样,运用原型批评的方法对《红楼梦》人物形象进行探讨,研究文学与神话等原始文化的关系,使人物形象获得巨大的内在张力,使小说题旨得到远古意象的回应。心理学与文学的交融极大地拓宽了人物形象的精神空间和心理内涵,因此运用精神分析法对小说人物内心世界进行深入发掘,也应该成为一种新的理论研究方法。

另外,还应该从作者所处的文化环境中去探寻作者的创作个性。例如,《红楼梦》与满族文化以及八旗文化的关系。还可以运用叙事学的理论方法,探讨《红楼梦》的叙事者、叙事角度、叙事时间、叙事逻辑、叙事结构等。

总之,我们的研究对象《红楼梦》虽然是最富有民族特性的文学经典,但我们使用的方法除了传统的方法之外,还应当尽可能多地借鉴使用古今中外的各种研究方法,《红楼梦》的多重价值才有可能得到充分彰显。只要研究者目的明确,即使在最微不足道的方面有所发现,也可以认为是在《红楼梦》研究的大厦上添加了一沙一石。

(摘编自王平《文学经典的价值及其研究目的与方法——对“红学”未来发展的几点思考》)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消除审美主体与文学经典之间的隔阂,需要对不同作品的版本、作者等方面进行考察研究。

B. 对于文学经典研究来说,考证工作的完成是进一步阐释文学经典的价值和意义的起点。 C. 考证法必须依据真实,还要承认其主观性,因为人物形象中既有写实的因素,又有意象化的因素。

D. 原型批评方法对研究文学与神话等原始文化的关系具有审美作用,是一种新的理论研究方法。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消除文学经典与审美主体间的隔阂为立足点引入论证,介绍了研究文学经典的多种方法。

B. 文章除了论证考证法是文学经典研究的基础外,还指出了背离研究目的的一些错误做法。 C. 文章举《红楼梦》己卯本夹批的例子,旨在证明研究作家的创作心理对文学作品审美价值的发现很重要。

D. 文章介绍了应力在蘅芜苑对联的校订上采纳了己卯本等版本的内容,论证了“版本研究很重要”的观点。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学经典可以从不同角度展开研究,但是研究对象要遵从一定的研究规范,不可恣意扩大研究范围。

B. 考证法不但可以用于考证作者身世,还可以用来考证作者所处的年代,甚至考证版本情况。

C. 文章认为考证法是文学经典研究的基础工作和重要方法,因而决定了其地位是其他方法无法取代的。

D. 文章认为研究文学经典要多角度去发现作品审美价值的丰富性,由此可见,文学经典研究非常重视实证精神。 【答案】1. A 2. B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考生审准题干“正确的一项”,浏览选项意思,回归原文,比对是否有时空错位、张冠李戴、无中生有、不符合逻辑等问题,选出最佳答案。

B项,“对于文学经典研究来说”错误,依据第二段“对于文学经典研究的整体规划来说,考证工作的完成并不是研究的终结,而是进一步阐释文学经典的价值和意义的起点”可知,不是“对于文学经典研究来说”,原文说的“对于文学经典研究的整体规划来说”。 C项,“因为人物形象中既有写实的因素,又有意象化的因素”错误,依据第四段“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这些人物形象既有写实的因素,又有意象化的因素,是作者心灵的反映……所以,对作家创作心理的研究至关重要”可知,“因为人物形象中既有写实的因素,又有意象化的因素”说的不是“考证法”,而是“研究作者的创作心理”。

D项,“是一种新的理论研究方法”错误,依据第五段“因此运用精神分析法对小说人物内心世界进行深入发掘,也应该成为一种新的理论研究方法”可知,原文说的是“也应该成为”,故D项将未然说成了已然。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

点关系,论点和论据间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假设论证、因果论证、对比论证、事例论证等方法。选项提到的论点、手法等要仔细比对,选出最佳答案。

B项,“还指出了背离研究目的的一些错误做法”错误,依据第二段“袁先生在正面肯定研究作家的意义的同时,也指出了应该避免的失误,以期把包括作者研究在内的文学经典研究的目的锁定在对作品价值和意义的探究之上”可知,原文说的不是“错误做法”,而是“失误”。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比对选项和原文在观点态度上是否有细微差别,是否有强加因果、条件不充分、无中生有、时空错位等问题。

D项,“由此可见,文学经典研究非常重视实证精神”错误,依据最后一段“我们使用的方法除了传统的方法之外,还应当尽可能多地借鉴使用古今中外的各种研究方法,《红楼梦》的多重价值才有可能得到充分彰显”“即使在最微不足道的方面有所发现,也可以认为是在《红楼梦》研究的大厦上添加了一沙一石”可知,原文用的是“还应当……才有可能”“即使……也可以”表条件和假设的关联词,故D项“由此可见,文学经典研究非常重视实证精神”则是被当成了事实。 故选D。

【点睛】做选择题,基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比对关系,看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词语,要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改、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特别注意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 (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时间词(“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遗传背景单一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是科研人员多年来梦寐以求但无法达成的目标,而非人灵长动物首选对象肯定是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