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一中国古代史第讲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高考历史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一中国古代史第讲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047788542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94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政以德——防治腐败的德治经验

秦简上载有秦朝“为吏之道”,严格规定了官吏的行为规范,包括“五善”“五失”。唐太宗曾重视对大臣的廉政教育:“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摘编自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后汉书·百官志注》 我国古代对官员的考核主要包括政绩和德行,最早可见于《周礼》中的“八法”和“六记”,前者考核官员政绩,后者侧重考核官德。对官员德行的考核,从先秦到明清历朝看来,趋向于细化和严厉。例如唐代的“四善”就是把官员的道德修养放在考核的首位。——李丽珊《谈中国防治腐败的历史努力》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王朝为预防腐败、加强德治的主要措施? 材料二 御史之名——防治腐败的监察经验

西汉统治时期,御史大夫专门行使监督权,其下属御史中丞常驻内宫,专门负责监督王室和宫廷,也可以说是监察皇帝的;另一下属御史丞则负责监督政府,不论中央、地方都在内。值得注意的是,御史大夫是宰相的副手,因此,监察权是相权的一部分。……唐代单独设立御史台,其职权限于监察政府,没有监察皇帝和宫廷的权力。但在政府中,仍存在专责监督皇帝的,那就是谏官,谏官由宰相任命,宋朝谏官改由皇帝任命,他们就不再监督皇帝,反过来监督宰相。

——《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宪法学透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从汉朝到宋朝监察制度的变化趋势。 材料三 分权制约——防治腐败的制度经验

中国古代的分权主要以君权与相权,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的划分为表现形式。……伯利克里时代的城邦政治制度和国家权力系统,已具备了近代国家所具有的行政、司法、监督等国家职能,并开始向分权的方向过渡。——张治平《关于分权与制衡问题的探讨》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希腊政权机构的“分权”设置。并说明其与中国古代“分权”设置的本质区别。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当今反腐倡廉应该吸取古代的哪些经验教训? 答案 (1)措施:为官——遵守行为规范;选官——重德行志节;教育——重视对官员的廉政教育;考核——重德行政绩。(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2)趋势:从全面监察皇帝、宫廷、政府到仅监察宰相与政府;制度发展逐渐严密,监察制谏官制相配合。

(3)古代希腊“分权”设置:最高权力机关是公民大会;执行机关是五百人议事会;司法机构是陪审法庭。

本质区别:古代中国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下的不同政府部门分工。古代希腊是奴隶制的民主政治。

(4)经验教训:重视官员的道德修养;加强对官员的监督;分权制约,防止绝对权力的出现;重视反腐廉政制度和法律建设。(任答两条即可,其他言之有理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