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前园林水景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浅谈当前园林水景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048dcc9a1c7aa00b52acb3b

浅谈当前住宅区园林水景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摘要 园林水景是园林设计中必不可少的、最具魅力的一部分,水景设计主要

有湖、瀑布、喷泉、溪流等几种形式。它有美化环境空间、调节空气湿度和温度等作用,对于居民生活和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园林水景由于设计不合理等出现了各种问题,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本文通过探讨住宅区园林水景普遍存在的问题,对国内外景观水体治理技术研究现状进行了比较,提出了园林水景存在问题的解决途径。

关键字 园林水景 重要意义 设计不合理 住宅区 问题 治理技术 解决途径

1、概述

1.1 水景是园林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向往“小桥流水”如诗如画般的生活环境,向往“碧波荡漾,鱼鸟成群”的自然美景。在城市绿地和公园建设中,人工湖泊、人工河道不断涌现,房地产开发中水景住宅也成为一大热点。水景设计主要有湖、瀑布、喷泉、溪流等几种形式。水是构成景观的重要因素,淡绿透明的水色,简洁平淌的水面是各种园林景物的底色。园林水体在我国传统上素有给人以明净、清澈、近人、开怀的感受,正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古今中外的园林,对于水体的运用是非常重视的。在我国古代甚至被称之为园林中的“血液”、“灵魂”。当前,在住宅区园林中引入水景的举措已在全国南北流行。

1.2 水景在城市居住区中的作用

多变的形态使水成为居住区环境设计中最富活力的造景要素,居住区中的水景形式多样,动态如喷泉、瀑布、溪流,静态如湖泊、荷塘、水池等。水体与地形、地貌相结合,可以造成声、光、水、色的动态变化,形成宜人的环境景观,为居住环境添色。园林水景还可以在视觉、听觉、触觉、感官等方面带给人们美的享受,使人们心情愉悦,喜爱水、亲近水是人的天性, 与水的接触让人感到轻松愉快。水景还具有生态作用,作为居住区自然生态系统的基础,水不仅滋养生物,而且能调节区域的温湿度、净化空气、吸尘降噪。在居住区内设置较大面积的水体能在大范围内影响整个住区的小气候,较小的水体也可以调节温湿度,改善局部地段或建筑室内的微气候。在居住区环境中,水体在文化、景观、生态方面的独特作用,是其他环境要素所难以取代的,所以很多住户在选择住宅时很看重周边水环境,甚至将其作为选房标准。

2、当前住宅区园林水景存在的问题 2.1 规划设计不合理

水景的取材形式多样,造景手法变化丰富。从科学上分析,我国目前的住区园林水景的设计绝大部分还是不合理的,普遍存在设计与治理缺少同步考虑的问题,

且缺少地方特色。有的是为了盈利,有的是为了“跟风”, 部分园林水景工程成为摆设、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只有极少部分近年设计是考虑周详、具有科学性的。总体上,我国水景的设计仍处于发展探索阶段,对于什么样的水景景观才是适合我国人民日常生活、才符合生态的设计要求还没有系统的了解和认识。因而,在以往大多的住区水景,表面上看起来美观大方,其实背面都隐藏着对生态、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危害,也造成了水的浪费。

2.2缺乏相应法规监管

目前,国内住宅用地审批、设计、施工及验收都有相关部门按相应的法律法规严格把关。相对而言,住宅园林水景在我国还没有完备的水景住宅建设标准。所以,目前园林水景建设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以水质问题尤为突出。

2.3 水体受到污染

据了解,有关机构专门调查过我国一些城市近年建成的水景,其中高达75%的园林水景被废弃不用,或存在活水不活、喷泉不喷、水色发黑、臭气熏人等问题。由于风景区或居住小区内的水体为封闭水域,一般具有水域面积小、易污染、水环境容量小、水体自净能力低等特点,且其内部组构不合理,如果对居住小区内的水面及河道管理不好,对周围污染物的排放不严加控制,很容易成为小区内居民生活污水、雨水及生活垃圾的受纳体,从而导致水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严重时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致使水中藻类大量繁殖,水体变黑变臭,严重影响周围的自然环境和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因此,如何保证园林内封闭水体的清洁、无污染已成为人们关心和头痛的话题。

2.4 防渗处理问题多

相当多的防渗处理设计成硬质如钢筋混凝土等,事实证明,这种设计问题多,其防渗效果是也有很多问题,如底板容易断裂和渗漏,且不易发觉和补救。最大的问题还在于破坏了底质系统,使水质受到严重影响。

2.5 驳岸与亲水平台

驳岸是水景设计中的败笔。目前的水体驳岸多为毛石混凝土砌筑,这种做法它破坏了水岸的生态功能,使得亲水性大打折扣,同时使水质受到严重影响。而且大部分人造水景工程的所谓的亲水平台采用了硬质护岸,削弱了水体的自净能力,不同程度地破坏了环境的整体协调性。

2.6 水生态系统

住区园林水体中的生物普遍太少,多样性远远不够。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寥寥无几,而水中鱼类等动物个体小、数量少、品种稀。由于硬质的底质、生硬的驳坎等,造成了水生动植物系统的致命破坏,水生生态系统薄弱,懂植物单一,自净能力差。

3、解决途径

3.1进行合理的设计和规划

综合考虑土地、水系、人文历史及居住地环境等各种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和规划。合理规划、科学布局、文明施工,力求使现代园林中的水景工程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1]。

3.2 规范住宅水景开发,加强监管

政府应尽快就水景住宅的建设制定标准,才能保障居民拥有一个健康的居住园林水环境。对水景住区规划建设的规范应着重以下几点:第一,合理控制水景地区的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第二,制定水景住宅区的规划设计标准,如水质、防洪、防涝、防潮、防虫等标准;第三,制定植被保护标准;第四,制定水景工程验收标准。

3.3 净化水体 3.3.1 净水装置

在水景设计的初期,根据水体的大小,设计配套的过滤沙缸和循环用的水泵,并且埋设循环用的管路,用于以后日常的水质保养,同时将管道系统结合起来,尽量将周边的自然水体引入住区,与人工水体贯通,形成活水,循环用水,增强水体的自净能力。

设计思路可参照国内外一些成功的例子,例如,中国四大名园之一的拙政园,其水治理项目列入国家863计划,难度可想而知。拙政园的治水之道,他们将物理、生物、化学三种技术方法组合,在东花园涵青亭,埋在草坪下的净水装置先将混浊的水吸进去,经过微生物和过滤装置净化后,再流回池中;在西花园,提高局部水位,形成自然落差,让水动起来;而在整个水循环系统的各个池边水中都种上净化水的植物。整套装置静悄悄躺在地下,除了池边冒出的几个细细的进出水管口,看不到一点痕迹。值得一提的是,这套净水装置运转成本每吨水只有0.1元。从经济型治水策略看,这套净水循环装置有着特定的推广价值。

3.3.2 控制周围污染物和垃圾的排放

对于生活污水,统一收集到对应排污管道,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在排放,不能直接排到园林水体中,这就要求优化排污管网系统,系统地、统一地管理生活污水。同时要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不随便倒垃圾,物业部门要做好垃圾的处理。

3.4 用生物膜取代钢筋混凝土防渗底

生物膜法[2]是根据水体上附着的生物膜的净化及过滤作用,人工填充填料或载体,供细菌絮凝生长,形成生物膜。利用滤料和载体比表面积大,附着微生物种类多、数量大的特点,从而使水体的自净能力成倍增长。生物膜法具有较高的处理效率,对受有机物及氨氮轻度污染水体有明显的效果。有机负荷较高,接触停留时间短,减少占地面积,可以节省投资。

3.5 加强亲水设施建设

住宅园林是为住户服务的,应强化人的参与。在水景设计中,要重视人们的亲水权利,给人以享受的空间。住宅的水景设计还应照顾不同年龄段人群的需要。在园林水景的设计中,要注重亲水步道和亲水平台的设计。临水的步道或平台上,应该设置一些水榭、座椅等,提供人们一个休息与交谈的空间。

3.6 重建生态系统

可采取人工措施, 种植一些水生植物, 如可选择种植沉水植物、金鱼藻、黑藻;挺水植物菖蒲、芦苇、水葱; 漂浮植物浮萍、睡莲等水生植物,再放养一些动物如鱼、软体动物,增加物种多样性,构成微小的生态系统,实现自然恢复,形成生物链来帮助水体恢复,降解水体的COD、氮、磷的含量。这不仅增加了水体的自我调节能力,也美化了环境。

要营造这样一个长期清澈、自然的水体景观,采用原生态综合设计和治理的办法一一即nars自然水景系统,此法较为科学。运用nars自然水景系统,可营造出清澈美丽的自然水景。而nars治水理论—师法造化,综合治理,完全符合水景生态设计的基本原则。nars自然水景系统是综合了各种方法的一种综合设计和治理技术。nars的治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子系统:nars底质综合治理、nars水

[5]

质综合治理、nars微生物菌群、nars水生动植物系统和其它措施。

4、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城市建设的推广和居民环境意识的增强,景观水体越来越重要, 但同时园林水景也出现了各种问题,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目前针对景观水体的各种治理技术均存在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只有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处理方法,将不同技术进行优化组合 ,结合传统方法和最新的技术,同时实行严格的外源截污措施和管理制度,才能实现对住区景观水体的根本治理和有效维护,为居民营造一个美好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夏钟杰,王才良,钟宇,褚建明. 浅论现代园林水景工程建设的作用·存在问题及对策.2007(33):62-64. [2]田伟君,翟金波.生物膜技术在污染河道治理中的应用[J].环境保护,2003,8:19-21.

[3]毛培琳,李雪.水景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26-30. [4]朱钧珍.园林理水艺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3:26-28.

[5]元欢,王建宇,马紫砚. 园林理水问题刍议—如何营造长期清澈见底的nars园林水景系统.技术与市场.2006(8):28-31.

[6]夏邦天,郑广宏,徐杭军,乔俊莲. 城市景观水体治理技术研究进展.环境科学与技术.2008.31(6):6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