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会计电算化系统应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2)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190)会计电算化系统应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2)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0520c4cb307e87101f69678

会计电算化系统应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摘要】:本文首先了解了会计电算化的概念及在我国发展的近况;接着提出了我们国家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的深层次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的方案。现在真正的进入了网络社会,在这种形态下会计电算化在我国发展迅速之迅猛让人大为吃惊,各企事业单位借助改革之风对本企业的会计工作进行了调整,纷纷应用会计软件进行管理,但是由于电算化毕竟比较短暂,相关因素的不健全所以存在着太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的完善。文章就会计电算化在实际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会计、会计电算化、会计软件 【正文】:

经济的发展、知识的进步、网络世界的到来给我们越来越多的信息。这种信息再也不能通过马匹或是书信来传达来满足人们的需求,所以个人和企业有了互联网这种时代性很强的东西。而会计电算化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满足企业管理的需求而产生的。它的到来标志着会计改革上的一大进步,也是整个企业财务管理上的一大飞跃。目前会计电算化已成为一门融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信息科学和会计科学为一体的边缘学科,以现代化的电子计算机代替手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代替部分由人脑完成的会计管理和辅助决策。在经济管理的各个领域中处于应用电子计算机的领先地位,正在起着带动经济管理诸领域逐步走向现代化的作用。会计电算化极大地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促进了会计职能的转变。会计电算化是现代社会化大生产和新技术革命的必然产物,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必将对会计理论和实务产生深远的影响。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会计手工操作正逐步被会计电算化所取代。那我们又将如何来看待和探究会计电算化的奥秘,使它能成为我们企业管理和发展的强大动力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一、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状况

会计电算化是电子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应用的简称,就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化数据处理工具和以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数据库以及计算机网络等新兴理论和技术应用于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中,以提高财会管理水平和经

济效益,进而实现会计工作的现代化。

我国的会计电算化起步较晚,但引进国外技术速度较快,所以我国的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具有跳跃性。从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开展程度,组织管理和软件开发等方面分析,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一)、缓慢发展阶段(1983年以前)

1958年我国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了,由于种种原因,到了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才有个别单位开始利用计算机进行工资计算,但几乎没人把会计工作中应用计算机作为一个科研任务来研究。1979年财政部对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拨款进行会计电算化的试点工作,这是我国第一个在企业管理方面大规模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实施,是我国电子计算机应用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1981年8月,在财政部原第一机械工业部、中国会计学会的支持下,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召开了“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专题讨论会”,会上正式把“电子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简称为“会计电算化”。从此“会计电算化”一词被广泛应用和流传。这一阶段具有:人才奇缺,设备昂贵,领导不重视的特点。

(二)、自发发展阶段(1983年至1987年)

到了1983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内部不断强化管理,加强了内部经济责任制,这对会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手工核算已不能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另一方面,随着微型计算机在国内市场上的大量出现,克服了中小计算机价格贵,使用不便的缺陷,为会计电算化的实施提供了较好的物质基础,电子计算机在会计领域得以迅速发展。据财政部的调查表明,至1988年3月,已有约14%的单位开展了会计电算化工作。这一阶段具有:理论准备和人才培养不能适应发展需要,软件不能适应单位的要求,管理工作滞后,各自为战,闭门造车,盲目重复开发,从而造成人力、物力、财力严重浪费。

(三)、稳定发展阶段(1988年至今)

1988年以后全国相继出现了以经营开发会计核算软件为主的专业公司,如用友公司、金蝶公司、安易公司等百家会计软件开发公司。这些公司在财政部支持下,业务发展较快,在这一阶段,除了一些大型企业自主开发外,许多中小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学校等单位相继购买了通用的会计核算软件,达到了省时省力、见效快的良好效果。

为规范全国会计电算化的工作,国家财政部也相继颁布了有关会计电算化的相关规定,如1989年12月财政部颁布了《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试行)》,1990年7月颁布了《会计核算软件评审问题的补充规定(试行)》,1994年颁布了《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和《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1996年颁布了《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这些制度的制订,对单位进行会计电算化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对单位配备的计算机软硬件,甩掉手工记账和管理制度等方面作了规范,为会计电算化在实际工作中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这一阶段的特点为:开发了一些技术水平较高的会计核算软件,会计软件向通用化、专业化、商品化发展;财政部门加强了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管理,出台了管理制度和发展规划,并出现了管理型网络化财务软件,标志着我国的会计电算化进入了管理型网络化阶段。

二、会计电算化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 (一)会计人员应用软件的能力较差

不少单位的电算化人员是由过去的会计、出纳等经过短期培训而来,他们在使用微机处理业务的过程中往往很多是除了开机使用财务软件之外,对微机的软硬件知识了解甚少,一旦微机出现故障或与平常见到的界面不同时,就束手无策,即使厂家在安装会计软件时都作了系统的培训,但一些从未接触过计算机的会计人员入门还是很慢,而且在上机时经常出现误操作,一旦出错,可能就会使自己很长时间的工作成果付诸东流,使系统数据丢失,严重的导致系统崩溃,这种低素质的会计人员是不能胜任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另外,财务软件种类很多,且各各软件之间也有一些不同,当一个精通用友软件的会计人员,去一家用金蝶软件的公司,则在初始阶段又有一段摸索过程。

(二)会计电算化相关人才不足

我国会计电算化已经有部分单位替代了手工核算,还有一些单位进入了初步实施阶段,会计软件公司也相继成立,通用的商品化软件也在逐渐的满足用户的需要。但现行的会计制度和核算方法与会计电算化的要求还很不适应,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研究。会计理论由于环境的变化,特别是以电子计算机,网络,通信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出现,技术飞速发展,受到了全面人员相互脱节的问题,也阻碍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在我国即懂计算机又懂会计的人才较缺乏,计算机专业人员设计的软件不能适应会计专业的需要,会计人员又难以开发出财务软件。

(三)会计电算化的安全性、保密性差

会计电算化是建立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安全技术等信息技术基础之上的,会计信息是足够的安全技术为保障,以一定的计算机硬件支撑。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扩大,利用计算机进行贪污、舞弊、诈骗等犯罪现象屡见不鲜。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会计信息以各种数据文件的形式记录在磁性存储介质上,这些存储介质上的信息机器可读形式存在的,因此很容易被复制、删除、篡改,而不留下任何痕迹。数据库技术的高度集中,未经授权的人员可以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浏览全部数据文件,复制、伪造、销毁企业重要的财务数据。几乎所有的软件系统都为完善会计功能和适应财务制度大动脑筋,却没有真正研究数据的保密问题。对于安全性更是难尽人意,系统一旦遭受自然灾害,瘫痪或遭病毒侵袭就很难恢复原来的数据。

(四)会计电算化在税务稽查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目前使用的财务软件的种类:用友软件、速达软件、浪潮软件、智商软件、其他软件,还有一些系统或部门自身研制开发的软件,以此看出会计软件种类繁多,操作复杂,缺乏统一的标准,行业特点明显,给税务稽查工作带来很大难度。再加上有的企业在实行会计电算化后,在电子数据上大做文章,或临时拼凑数据,或将电子数据毁掉,有的甚至采用两套账等手段来对付税务稽查,以达到偷税的目的,使得税务机关对企业涉税情况难以有效控制。

1.软件程序中存在多种“隐患”,易做假账,隐蔽性强,增加了会计信息失真和税收检查失误的风险

财务会计核算软件是模拟手工会计核算方式进行编程的。其核算方式为:将原始凭证信息转换成相应的编码信息输入电脑制作记账凭证,然后电脑自动登记各类明细账、总账、生成各种财务报表。因此,财务会计电算化只是会计信息载体发生了变化,由纸张转变成新的载体,例如:磁带、硬盘、软盘、光盘等磁介质或光电材料,这些载体上存储的会计信息极易遭受计算机的病毒的破坏和人为的调整,而且不易留下更改的痕迹。

2.法规制度不健全,监督不到位

首先认证监督机制滞后。财政部从1994年始至目前为止,相继颁布了《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规则》等规章,但由于其刚性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