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语文九年级上册《论教养》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名师整理)语文九年级上册《论教养》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0569585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7e

2.引导学生思考学习本文后的收获。 教学内容与步骤: 情景激趣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教养是表现在行为方式中的道德修养状况,是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个人修养的结果。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要加深对教养的内涵的理解,更要思考我们应该怎样在自己的日常行为中做到有教养。

探究生趣

第二步,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一、精读课文1~2自然段,然后探究: 1.第1段有什么作用?

明确:直接引入论题——教养,用递进复句强调,“良好的教养”的养成更主要的是“得之于自身”,为下文的论述张本。

二、精读课文3~12自然段,然后探究: 1.第3段有什么作用? 明确: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第5-10段主要论述了什么?这几段的论述有什么共同点?

明确:第5-10段主要从反方面论述了没有教养的表现。这几段的论述都是先假设一个人在外面的表现彬彬有礼,但是在家里却表现的不尊重家人。在对比中反映了一个人怎样才算有教养。

3.有无教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明确:是否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

5

4.作者列举了有教养的人的哪些具体表现?

明确:不自吹自擂;珍惜别人的时间;重承诺;稳重随和。

5.4—10段先谈“无教养”的例子,11—12段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把有无教养进行对比,是非曲直不言而喻,引人深思,也启迪了人们在生活中应如何做到有教养。

二、精读课文13~17自然段,然后探究: 1.第13段作者批驳的错误观点是什么?

明确:优雅风度就是矫揉造作,是出于无聊,是附庸风雅,是毫无意义的扭捏作态。

2.作者是如何批驳这一错误观点的?

明确:作者提出了一个正确的观点:一切优雅风度的基础其实是一种关照态度。并对这一态度进行阐述:一个人不应该妨碍他人的生活,要让大家都有良好的自我感觉。并以吃饭和日常生活中的举止为例论述如何关照他人,具有优雅风度。最后得出结论:优雅是重视行为举止的内涵,是以慎重的态度对待世界。这样上述的错误观点就不攻自破了。

3.作者在论说“风度”时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

明确:首先由谈论“风度”的书籍谈起,提出待人接物的问题,然后批驳错误的观点。接着解说风度的缘起。接着列举有风度的现象,论述优雅风度遵循的准则。最后得出结论::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才能保持优雅的举止。

三、精读课文18自然段,然后探究:

6

1.这一段有什么作用?

明确:总结全文,照应开头,强调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再加上随机应变的智慧就会具有优雅的风度,给人以启迪。

四、品味重点句子,理解语言特色 说一说下面两个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1.我不敢贸然提供有关教养的“处方”,因为我不认为自己是教养完美的典范。 明确: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处方”比喻让人们拥有教养的独特的方法,用语生动形象。

2.有教养的人对别人一律谦让和礼让,无论接触的人年长还是年幼,是社会贤达还是平民百姓。

明确:“一律”和“无论”强调了有教养的人从内心深处尊重别人,对人们的谦让和礼让是无条件的。

五、举例说明本文主要的论证方法。

明确:①举例论证。本文的5—10段,17段都进行了集中举例论述。5—10段集中列举了无教养的例子,17段集中列举了优雅风度的具体表现。这些例子都鲜活地证明了怎样才是真正的教养和优雅的风度。

②对比论证。本文多处使用了对比论证方法。5—10段每一段都是通过假设、对比,列举了没有教养的表现,体现了没有教养的具体指向。第二部分的两层也是前一层为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这样对比起来,更能体现真正的教养。

六、学以致用

7

1.结合在学校的学习生活,请你举出我们身边的“无教养”的表现。 2.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谈一谈如何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第三步,精读课文,个性理解 1.你对本文有哪些与众不同的理解?

2.学习了本文,你有怎样的收获? 总结固趣

同学们,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有教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才能做到有教养。相信作者的观点一定给了大家许多启示,至关要紧的是我们要思考如何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布置作业:

预习《精神的三间小屋》,能基本理解课文,列出不懂之处,背诵课文,上网查阅与本课有关的资料。 与课文有关的趣味资料

利哈乔夫简介

德米特里·利哈乔夫(1906年11月28日-1999年9月30日)是20世纪俄罗斯著名的知识分子之一,政治家、作家、文艺理论家和基督教活动家。他生于圣彼得堡,目睹了十月革命。17岁时进大学学习人类学与语言学。1938年,入列宁格勒的俄罗斯文学研究所。参加过惨烈的列宁格勒保卫战。从1946-1953年,在列宁格勒大学任教授。1971年,被推举为苏联科学院(现俄罗斯科学院)院士。1986年,他开始重新寻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