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度光电显示技术课程复习大纲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2012年度光电显示技术课程复习大纲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08b6cdf195f312b3169a5a4

第三章 液晶显示(LCD)

一、液晶结构及光学特性 1、液晶的特征:

1) 具有象液体一样的流动性和连续性; 2) 具有象晶体一样的各向异性。

2、单光轴的光学各异性为液晶带来特有的光学特性:

1) 使入射光的前进方向向液晶分子长轴(即指向矢n)方向偏转;

2) 改变入射光的偏振状态(线偏振,圆偏振,椭圆偏振)或偏振的方向; 3) 使入射偏振光相应于左旋光或右旋光进行反射或透射 3、阈值电压Vth

引起最大透光强度10%(负型)或90%(正型)的外加电压值(对交流则是外加电压的均方根值)。标志了液晶电子效应有可观察反应的起始电压值。 Vth越小,显示器件的工作电压越低。 4、 饱和电压VS:

对应于最大透光强度90%(负型)或10%(正型)的外加电压值。标志了液晶显示器件得到最大对比度的外电压值,VS小则易获得良好的显示效果,降低功耗。 5、 陡度β和比陡度?定义:

?=VSVth1 ,?= ?VS-Vth?-1Vth二、TN-LCD结构及工作原理

1)结构:如图3-1所示两块导电玻璃基板中间充入预扭曲、预倾斜的约为10μm厚具有正介电各向异性向列液晶(Np液晶),液晶分子沿面排列,液晶分子长轴在上下基片之间连续扭曲90°,形成扭曲(TN)排列,上下极板按照扭曲方向分别安装线偏振片。 2)显示原理:

如图3-2所示,液晶盒不加电时:入射光经旋光后可以经正交的偏振片,显示亮态。液晶盒加电时:若在液晶盒上加电压超过阈值Vth后,Np型液晶分子长轴开始沿电场倾斜,当电压达到2Vth时,除电极表面分子外,所有液晶盒两电极之间的液晶分子均变成沿电场方向排列。此时,TN型液晶的90°旋光性能消失,入射光不通过显示暗态。

5

图3-1 TN型液晶结构

图3-2 TN型液晶显示原理

三、对典型的液晶显示类型列表对比总结

关注哪些采用了偏振片,液晶分子类型(采用的是P型还是N型液晶)

四、静态驱动、动态驱动、交叉效应的定义及其成因和特点。 1. 静态驱动

定义:各像素均可直接寻址的显示器件,各显示段的电极(像素),处于显示态(帧周期)时分别连续施加驱动信号,处于非显示态时均不施加驱动信号的驱动方式。

特点:帧内数据不变,无闪烁。 2. 动态驱动

定义:在帧周期内,各显示区域在固定时间段内被选通、驱动,也称为时间分割显示。 特点:实现相同亮度则功耗较静态驱动大。

3. 在各类显示器件中实现灰度控制可有哪些方法?各自的缺点

1)空间灰度调制:将一个像素划分为若干个单独可控的“子像素”,通过控制子像素被选通数目,实现灰度显示。缺点:

? 像素不能分割成很多子像素,从而不能产生很多灰度级; ? 增加了微细加工的成本,或牺牲空间分辨力; ? 增加驱动、控制电路数量。

6

2)时间灰度调制:在一个时间单位内,控制显示像素选通、截止的时间长短而实现灰度显示。

? 帧分解调制法:将1帧的时间划分为多帧子图像,根据灰度不同,选通子帧数也不同。缺

点,对于响应速度慢的器件将引起闪烁。

? 脉宽调制法:把行寻址周期再分成若干子段,根据灰度要求,由列电极按灰度比例加选通

或不选通电压。缺点

4. 交叉效应,它在图像显示时具有哪些危害?

交叉效应原指多路通信中两条不相干线路之间的“串音”现象。在显示技术中,表现为显示器上不相干的像素之间的驱动电压相互影响造成“串扰”的显示效果。即当一个像素上施加电压时,附近未被选中的像素也会有一定的电压。通常被选通的像素称为选择点,而同一行或同一列上与该点相邻的像素称为半选择点,而其余点称为非选择点。

交叉效应在图像显示时的主要危害表现为:选择点与半选择点电压接近,当外加电压超过阈值电压后,半选择点会逐步呈显示状态,造成对比度下降;半选择点与非选择点上电压不一样,交叉效应对他们的影响程度不一,造成明暗状态不一,导致图像画面不均匀。

五、显示器件寻址方式分类:

? 扫描寻址(非平板显示,CRT)

? 直接寻址(每个像素均有独立驱动引线)、 ? 矩阵寻址(信号电极、扫描电极) ? 其他寻址。

六、液晶驱动的特点:

1. 交流驱动:液晶在直流电压作用下会发生电解,必须使用交流驱动,并且限定交流成分中的直流分量不大于几十mV;

2. 无极性:液晶等效电阻很大,可看作绝缘体(属电压驱动)。可将每一个像素等效为一个无极性电容(高频不可忽略),正压和负压驱动相同。

3. 响应时间长:液晶在外电场作用下发生弹性体连续变形从而改变光学特性,但响应时间(弛豫时间)长(百毫秒量级)。外场频率小于数千Hz时,交变驱动电压的作用效果不取决于其峰值,而仅与外加电压的有效值有关——寻址依据。

七、有源矩阵驱动相比无源矩阵驱动解决了哪些技术难关?

有源矩阵驱动方式,使每个像素可以独立驱动,从而克服了无源矩阵驱动中不可避免的交叉效应,实现多路视频画面。

且大部分有源驱动器件均具有存储特性,还可以解决由于无源矩阵驱动中,随驱动路数多,占空比变小,而带来的驱动路数的宽容度下降及像素亮度变暗,需要更高亮度的背光源等一系列问题。

八、二端有源器件的特点及其显示驱动方法 1. 结构特点:

在液晶像素上串连一个二极管,使像素点具有非线性特性(单向导通),可突破扫描行数存在的

7

极限问题。

2. 显示驱动方法(见图3-3):

扫描电极X:未扫描的为负电平,只有被扫描的电极才为零电压; 信号电极Y:未选通的为零电压,被选通的列为负电平; 逐行扫描:通过扫描电极的逐行扫描实现整个屏幕的显示。

非选点:除被选择的像素外,所有的二极管均处于反偏而截止,这些像素上没有电压,完全消除了交叉效应。

图3-3 二极管寻址矩阵液晶显示屏等效电路 图3-4 TFT矩阵结构图

九、三端端有源器件(TFT AM-LCD)结构特点及其显示驱动方法 1. 矩阵结构特征(如图3-3):

? 扫描电极X:同一行中与液晶像素串联场效应管的栅极是连在一起的,构成行扫描电极X,

也称栅极母线;

? 信号电极Y:将同列中各FET的漏极连在一起,称为漏极母线。 ? FET的源极与液晶像素电极相连。

? 为增加像素驰豫时间,液晶橡树并联一合适的电容。 ? 液晶的上电极(上基板),在等效电路中接地。 2. 显示驱动方法(见图3-4):

行扫描:当扫描到液晶某一行时,扫描脉冲控制使该行上的全部FET栅极导通,同时将各列信号电压加到液晶像素上,则该行图像得以显示,同时对并联电容充电;

行存储:该行扫描结束后,各FET处于开路状态即与列电极隔开,不受其他行扫描影响。电容存储电荷使该行液晶像素图像保持一帧时间;

帧实现:通过依次的逐行扫描实现整幅图像的显示。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