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份试卷汇总)2019-2020学年广西省玉林市语文七年级(上)期末经典模拟试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4份试卷汇总)2019-2020学年广西省玉林市语文七年级(上)期末经典模拟试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098b4ead7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d6

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2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选自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B.文中插叙美女蛇的故事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色彩,增加了文章的情趣。

C.作者认为“三味书屋”的先生很博学,对学生又有一些开明的思想,所以对他很尊敬。

D.文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中的“似乎”“确凿”使用矛盾,是因为当时白话文文字不规范。

2.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大量地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能增长人的知识,而且能丰富人的感情。 B.目前,我国各方面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 C.实验中学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开展多项综合实践活动,学生非常受欢迎。

D.江南药业集团采取积极有效的节水措施,用水量由去年同期的四十吨下降为现在的十吨,下降了三倍。

3.下列对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B.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C.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D.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4.文化积累——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A.在《西游记》中,孙悟空先后获得的名号依次为:美猴王——孙行者——弼马温——齐天大圣——孙悟空——斗战胜佛。其中“齐天大圣”是自封的。

B.《阿长与山海经》中写了一个“黄胖而矮”“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保姆阿长,她记得“我”的心愿,给“我”买了《山海经》。

C.《朝花夕拾·父亲的病》一文回忆了所谓“名医”为父亲治病的情景,揭露了他们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行径。

D.《西游记》中,为试探师徒四人的禅心是否坚定,观音菩萨等神幻化为母女四人假意要招他们为夫婿。唐僧不为所动,悟空识破真相,沙僧一心跟随师父,八戒却动了凡心。 5.下面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派遣 附和 精疲力竭 惊慌失错 B.坍塌 突兀 微不足到 战战兢兢 C.硬朗 流淌 一丝不苟 漠不关心 D.淩乱 纯粹 精益求精 见异思迁 二、名句名篇默写

6.句子积累——默写句子。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______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 (2)《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__________。 (3)《峨眉山月歌》:__________,思君不见下渝州。 (4)《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__________。 (5)《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烽前沙似雪,__________。

(6)《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达作者急迫的思乡之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__________,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8)《〈论语〉十二章》中说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9)《〈论语〉十二章》中说明学习既要“学”又要“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诗歌鉴赏

7.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唐)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1)对本诗写景特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描写景物有声、有声、有形,体现“诗中有画”的特点。 B.景物带上了作者的主观色彩,写得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C.寒山、秋水等富有季节特征的景物,构成了一幅和谐的风景画。 D.落日、孤烟等富有季节特征的景物,构成了一幅静谧的田园诗。 2)对诗中人物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刻画了诗人的安闲之态和裴迪的狂士之态。 B.刻画了诗人的安闲之态和裴迪的失望之态。 C.刻画了诗人的失望之态和裴迪的安闲之态。 D.刻画了诗人的狂士之态和裴迪的失望之态。 四、综合性学习

8.用“/”给下列诗句划分停顿节奏:

(1)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 (2)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 五、文言文阅读

9.阅读《<论语>十二章》选文,完成下题。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⑤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⑥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

①不亦说乎: ②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③饭疏食饮水: ④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择其善者而从之 人不堪其忧

B.友人惭,下车引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C.为人谋而不忠乎 可以为师矣

D.人不知而不愠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②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③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4)选文②③④章都是讲儒家修身之言,讲的是做人的道理。请任选一则,谈谈对你的启示。 10.文言文阅读(11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2分)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②吾日三省吾身 ③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人不知而不愠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 颜回身处“陋巷”,对此,他的态度如何?(用原文回答)这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六、现代文阅读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这个男人不太爱说话,独自生活的人往往这样。不过,他显得自信、平和。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他不住帐篷,而是住在一座结实的石房子里。看得出,他是一点一点地把一座破旧的房子修整成现在的样子的。房顶很严实,一滴雨水也不漏。风吹在瓦上,发出海浪拍打沙滩的声音。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炉子上,还煮着一锅热腾腾的汤。看得出,他刚刚刮过胡子。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 …………

牧羊人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一堆橡子,散在桌上。接着,一颗一颗仔细地挑选起来。他要把好的橡子和坏的橡子分开。我抽着烟,想帮他挑。但他说不用我帮忙。看他挑得那么认真,那么仔细,我也就不再坚持了。这就是我们所有的交流。过了一会儿,他挑出了一小堆好的橡子,每一颗都很饱满。接着,他按十个一堆把它们分开。他一边数,一边又把个儿小的,或者有裂缝的拣了出去。最后,挑出了一百颗又大又好的橡子,他停下手来,我们就去睡了。

1)2)选文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屋里的环境?从这些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牧羊人”怎样的性格特点? 3)4)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5)6)“牧羊人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一堆橡子,散在桌上。接着,一颗一颗仔细地挑选起来。”这里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7)8)“我抽着烟,想帮他挑。但他说不用我帮忙。”“牧羊人”为什么不让“我”帮他呢? 12.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后面小题。 母亲的百草汤 郑维山

端午晚上,母亲又熬百草汤了。

不一会儿,百草熬出的中药味,就像奔跑的孩子,开始满屋子地飞转。墙上、地上、空气中,到处弥漫

4)如果从文中选出一个句子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你选哪一句,请说明理由。

着一种熟悉的味道,盛满了一家子的温暖和祥和。

百草汤,顾名思义,是以百草为原料,熬煮以用于洗浴的汤水。从小时开始,我就对母亲的百草汤再熟悉不过了。老辈有言,“端午百草汤,百病身上消”。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根据自己家庭成员的身体状况,结合自己的泡洗经验,采来各种功效不同的植物枝叶茎蔓,洗净搭配,放入锅中,大火煮沸,小火久熬,所得深褐色汤水,浸泡全身,用以驱湿气,活筋络,除病菌。

记忆中,每年端午早上,母亲就背起背篓走进荒山野岭,只要见到鲜嫩的艾草和长相好的菖蒲,就收割起来。我们放学回家,母亲也总是安排我们,爬上桉树、橙子树弄桉树叶和橙枝叶。不仅如此,还要扳柏树枝、柳树枝,割银花藤,扯荨麻、薄荷、九节枫,刮桑皮摘桑叶,挖折耳根,掐野菊花、黄菊花等等。

有时天气好,采的人多,近处的百草就被人采光了,只得到远处山上采。山里树木草叶明亮,溪流清澈泛光。我和母亲一路巡山,采野薄荷、艾草、野菊和金银花藤等。“五月遍地是草药”,如桃枝、车前草、鱼腥草、铜钱草、灯芯草、半边莲等等。村头河边,山谷河湾,坎上坎下,一簇簇鲜嫩的草在粼粼波光下油绿生辉。母亲见了就弯腰嚓嚓割起来,动作熟练如收稻割麦。然后逐一洗净,摇匀,按一定比例分装成几个背篓。回到家,吃过晚饭,母亲搬出家里最大的铁锅,架起火灶,把装好的百草倒进锅里,用菜板或者洗净的石头压住百草,再把铁锅盛满水,就点火开熬了。熬百草汤,得用大火把水烧开,然后用小火久煮。约莫一个时辰左右,方才完成百草汤的熬制。

那会儿,农村没有天然气,母亲熬百草汤,烧火煞是辛苦。火大了,水劈劈啪啪涨开了,水流出了锅沿,就浪费百草汤汁了;火小了,水只冒着热气,半天不见水开,自然也熬不好一锅百草汤来。偶尔,我见汤水不开,帮着用锅盖把百草盖住,以期望汤水的热气少跑掉些,结果总是被母亲责叱。说煎熬百草汤的时候,是不能盖锅盖的,盖了锅盖,百草中的毒素不能随水汽排出去,会降低百草汤的药效,严重的还会有副作用。

熬好的百草汤,颜色呈现出深褐色,本草香味浓郁。于是,母亲用簸箕将百草的残渣过滤掉,把清爽的百草汤倒进大脚盆里,然后再熬第二锅。母亲备好第二锅,一般就会令我们脱了衣服裤子泡在脚盆里。有时还烫,母亲就用百草汤浸透毛巾,提起两个角,拉起来在空中来回晃摇两下,等水温一降,就把粘有百草汤的毛巾裹在我的身上,不停擦拭,直说汤水好,对身体有用。有一年,我不知感染了什么真菌,皮肤总是痒痒的。母亲就用百草汤给我连续洗泡,几次之后,自然痊愈。后来,我查有关资料,才知道桉树叶、麻柳叶、九节枫、柳叶、荨麻等百草,有祛风除湿、活血消肿、杀虫止痛、止痒嫩肤等作用。

去年端午,父亲母亲都没有回农村。母亲提前一周就开始到小区里里外外转悠,希望能采到百草。但事与愿违。偏远一点的菜市场有箬叶、艾草出售,但终是没有母亲期待的那些百草。

今年端午节前几天,母亲打电话给正回乡省亲的父亲,让端午那天早上带着香樟叶、艾蒿、鸡冠茎、柳条叶、柏叶、桉树叶等百草赶回城,说要熬一锅地地道道的百草汤给她的孙子孙女们好好泡泡洗洗。 “洗了百草汤,身体好似钢。”儿时泡洗百草汤的我,蚊虫至今不喜叮咬,也少有生病,则是事实。或许,通过代代相传的百草汤,我们也能够彼此触摸到生命里的另一种温暖。这温暖有一股草香的记忆,刻骨铭心。

美文欣赏课上,老师给我们朗诵了《母亲的百草汤》这篇美文,听后,我们都为母爱的细腻深厚而感动。

1)震撼人心灵的往往是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母亲熬百草汤给了“我”怎样的震撼?

2)去年端午,母亲始终没有找到那些期待的百草,她心里会怎么想?请你写一写母亲的心理活动。(不少于80字)

3)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母亲熬百草汤的整个过程。 七、作文

13.从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注:可从中选择自己没有训练过的题目)

题一:刚上初中,来到新校园,走进新教室,见到新老师,结识新同学,你一定有许多新的见闻、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