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平顶山市2009-201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地理)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河南省平顶山市2009-201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地理)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0a4fe5ecf84b9d528ea7ad4

河南省平顶山市2009-201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地理)

本试卷共二大题,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填写清楚。

2.选择题在答题卡上作答,非选择题在答卷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对答无效。 ..........

一、选择题(共5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每小题选对得2分,错选、多选均不得分。答在试题卷上的答案无效。

1.下列行星中,距离地球最近的是

A.水星 B.金星 C.土星 D.木星 2.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是 A.日冕 B.极光 C.太阳光 D.黑子和耀斑 3.地球表面有适宜的温度,主要原因是 A.日地距离适中 B.地球是颗行星 C.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 D.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 4.制约人们起居作息的基本时间单位是

A.恒星日 B.太阳日 C.回归年 D.恒星年 读“太阳直射点回归变化示意图”,回答5~6题。 5.当太阳直射点位于B时

A.亚洲大部分地区处于冬半年

B.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

达一年中最大值 C.我国各地昼短夜长 D.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6.当太阳直射点位于C时

A.南极圈上出现极昼现象 B.北极圈上出现极昼现象 C.南半球中高纬度昼长夜短 D.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7.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是

A.地震发生时的地面变化 B.通过打深井而获得的信息

C.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及变化 D.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获得的信息 8.低层大气的直接热源主要是

A.太阳辐射 B.大气逆辐射 C.地面辐射 D.大气辐射 9.下列四副热力环流图中,画法正确的是

读“气旋和反气旋图”,回答10~11题。

10.表示北半球气旋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1.形成我国北方秋季晴朗天气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2.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台风的是

读“某海区表层海水等温线图”,回答13~14题。 13.关于该海区所在半球和洋流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半球、暖流 B.北半球、寒流 C.南半球、暖流 D.南半球、寒流 14.关于该洋流对沿岸气候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增温、增湿 B.增温、减湿 C.降温、增湿 D.降温、减湿 15.水循环的主要动力是

A.重力 B.水的三相变化 C.大气运动 D.太阳辐射 16.目前人类生产、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是 A.江河水、湖泊水、土壤水 B.江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C.江河水、冰川、浅层地下水 D.生物水、大气水、深层地下水 17.关于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夏秋多,北方多 B.冬春多,东部少 C.夏秋多,南方少 D.冬春少,西部少 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据此回答18~19题。 18.从地理学角度看,它描述的是 A.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B.垂直地带性的地域分异 C.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D.从平原到高原的地域分异 19.从“塞北”到“江南”的自然景观差异,产生的基础是 A.光照 B.热量 C.水分 D.土壤

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20~21题。

2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d为变质岩 B.a为沉积岩 C.c为岩浆岩 D.b为变质岩 21.下列数码对应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A.⑤外力作用 B.⑥变质作用 C.③重熔再生作用 D.①冷却凝固 读 “塔里木盆地略图”,回答22~24题。

22.塔里木盆地城镇主要分布在

A.山间低地 B.山谷地带 C.盆地中部 D.山前冲积扇 23.塔里木盆地交通线从整体看呈

A.网状分布 B.“之”字型分布 C.放射状分布 D.环状分布 24.影响塔里木盆地城镇和交通线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 C.水源 D.土壤 25.除南极洲外,其他各大洲都有分布的自然带是 A.热带雨林带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卷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

26.(10分)读甲、乙两图,完成下列要求。

甲 乙 (1)在甲图中标出地球自转方向。

(2)图甲所示为北半球 (节气)。此时,地球位于图乙中的 位置附近,公转速度较 (快、慢)。

(3)A、B两点相比,自转线速度较大的是 ,正午太阳高度较小的是 ,白昼时间较长的是 。

(4)A地的地方时为 ,B地的地方时为 。 27.(8分)读“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表示的是 半球(南、北) (2)画出甲、乙、丙三地近地面的风向。 (3)A、B两处风力较大的是 。

(4)下列两点的气团性质分别是:A ,B 气团。 (5)甲、乙、丙三地位于雨区的是 、 。 28.(8分)读图,回答问题。

(1)该图表示北半球 季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理由是 。

(2)A地位于 (气压带),一般来说,A地比B地降水量 ,原因是 。

(3)C气流属于 (风带),为什么C气流与D气流相遇后会向上爬升? 。 29.(8分)读“大西洋局部海区洋流系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