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串讲材料-自考-2013年(超全)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串讲材料-自考-2013年(超全)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0d51d09de80d4d8d15a4f95

183、我国经济发展中三个不同层次的地带(东部沿海经济比较发达地区、中部经济欠发达地区、西部经济不发达地区(主要是老革命根据地、少数民族聚居区和边疆地区)

184、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布局(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185、可持续发展的涵义(既考虑当前发展需要,又考虑未来发展需要;不能以牺牲后代人利益为代价,来换取当代人的利益)。 186、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涵(以能源资源高效率利用方式进行生产;以节约方式进行消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187、循环经济的内涵(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具体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物质循环流动过程。

18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在(中共十五大)确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89、公有制经济的范围: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此点是十五大首次提出) 190、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指资产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股份制)是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股份制的性质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

191、非公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范围主要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商投资经济和港澳台投资经济。 192、个体经济的显著特点:既是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又是劳动者。属于私有制经济。

193、计划经济的主要弊端(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分配中平均主义)。

194、市场经济的共性(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调节作用;政府主要通过经济手段间接调控宏观经济;企业是独立的生产者和经营者;经济在法制环境下运行)

195、市场机制的三方面(价格机制(核心)、供求机制、竞争机制)。

196、党的领导是(根本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

197、我国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98、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是(无产阶级专政)。

198、民族自治的核心(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 199、十七大首次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入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范畴。

200、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具体形式:(1)在农村:村民委员会(2)在城市:城市居民委员会(3)在企事业单位:职工代表大会。

201、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202、1979年邓小平讲: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203、十七大报告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核心。 204、马克思主义揭示的(民主的本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 (1)民主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恒不变的。 (2)任何一种民主的本质、内容和形式,都是由一定的社会制度决定的。 (3)民主作为国家制度,是一个不断成熟的长期的历史过程。

- 9 -

205、发展中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人权:(生存权和发展权)。 206、推动政治体制改革的方针: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2)分步骤、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3)坚定不移走自己的政治发展道路。 207、十五大第一次把(依法治国)作为治国方略提出。 208、(法制)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和基础。

209、先进文化最直接的价值取向是(崇尚和追求先进性)。

2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即“四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21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213、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特征(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214、2004年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正式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

227、2004年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目标要求(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216、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其中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农民阶级是最基本的依靠力量

217、新兴的社会阶层: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者等。

218、人民军队的地位和作用(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捍卫社会主义的钢铁长城);(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力量)。 219、(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法宝 220、新时期统一战线的主要内容(两个范围的联盟)

(1)大陆范围内(全体劳动者、建设者、爱国者的联盟)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联盟,是主体和基础。 (2)大陆范围以外的(与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的联盟),以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联盟,是重要组成部分。

221、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核心问题(党的领导)

222、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的主要职能有: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223、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24、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要紧密地联系群众:(务必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作风)。 225、中国共产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 226、(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的宗旨的根本体现

228、毛泽东提出的“两个中间地带为”(指美国苏联之间所隔的地带:亚、非、拉丁美洲是第一个中间地带)、(欧洲、北美加拿大、大洋洲和日本是第二个中间地带)。

- 10 -

229、毛泽东提出的三个世界的划分:(美苏第一世界);(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是第二世界);(亚洲(除了日本)、非洲、拉丁美洲都是第三世界)。

230、.邓小平提出的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和平问题和发展问题),即东西南北问题,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 231、邓小平第二代领导核心时代外交战略的转变(从“一条线”到“真正的不结盟”)。 232、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234、新安全观的核心:互信、互利、平等、协作。这一新的理念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目标的新概括,是指导我国对外工作和处理国际关系的新方针。

236、和谐世界应该是(民主的世界、和睦的世界、公正的世界、包容的世界)。

237、在台湾问题这一内政问题上美国一向多有干涉的例证(如出兵台海、抛出“台湾地位未定说”、美台《共同防御协定》、对台军售等)

238、1954年9月3日开始炮轰金门、马祖等,表明武力解放台湾的方针和决心 239、1955年5月,周恩来第一次公开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主张。 240、1963年,周恩来提出“一纲四目”,“一纲”即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

241、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首次用“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提法取代“解放台湾”。

242、1978年11月至12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特别强调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重要意义。

243、1981年《决议》提法: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43、1982年首次使用“一国两制”概念。此后,邓小平在一系列谈话中又从各个方面对“一国两制”的构想进行了阐发,形成了完整的实现祖国统一的战略构想。

244、1985年3月,六届人大三次会议正式入宪作为基本国策。邓小平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构想并入宪。 245、《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被邓小平誉为“一部具有历史意义和国际意义的法律” 246、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

247、“九二共识”(1992年,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简称“海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简称“海基会”)达成 250、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25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53、先进文化的取向最直接的价值取向是(崇尚和追求先进性).

254、和谐文化的两点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和实现社会和谐的精神动力)。 255、共同理想(在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56、最高理想:(实现共产主义)

257、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特征(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 11 -

258、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形成的民族优良传统和精神(如延安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青藏铁路精神等) 259、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在本质上是统一的)。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热爱中华人民共和国,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促进祖国统一的事业。

264、(解放思想,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保持生命力的原因 265、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266、民主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

267、狭义的文化的内涵(与政治、经济、社会并列)、(表现为思想理论、道德风尚、文学艺术、教育和科学精神方面的内容)。 268、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切工作所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和基本路线,是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经 验的科学总结。 269、文化体制改革的的重点是(创新体制机制)。 270、首次提出执政党建设是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271、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把我们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272、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坚持自主创新,自主创表是(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273、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1.1提出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观必然性 (1)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需要。 (2)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1.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2星)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1)(解决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紧密联系中国的具体实际,创造性地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形成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升华为理论,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

(3)(形式本土)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的土壤之中,和中国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表现出来。

1.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 历史进程:

(1)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邓小平理论——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的新成果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

-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