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0e2b455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2b

作业1

一、名词解释

1、“纵向一体化”管理模式

经济学上,沿产业链占据若干环节的业务布局叫做纵向一体化。纵向一体化是企业在两个可能的方向上扩展现有经营业务的一种发展战略,它包括前向一体化和后向一体化。

2、计算机集成制造(CIM)

IMS是英语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的缩写,意思是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它是随着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的发展而产生的。它是在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与制造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技术把分散在产品设计制造过程中各种孤立的自动化子系统有机地集成起来,形成适用于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实现整体效益的集成化和智能化制造系统。集成化反映了自动化的广度, 智能化则体现了自动化的深度,它不仅涉及物资流控制的传统体力劳动自动化,还包括信息流控制的脑力劳动的自动化。

3、方法论

方法论,就是关于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的理论。

它是人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概括地说,世界观主要解决世界“是什么”的问题,方法论主要解决“怎么办”的问题。

方法论是一种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理论体系或系统,通常涉及对问题阶段、任务、工具、方法技巧的论述。方法论会对一系列具体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系统总结并最终提出较为一般性的原则。

二、简答题

1、什么是基于单个企业的管理形式,分别有哪几个形式? 2、中国加入WTO 有哪些意义?

1.国际意义

中国加入WTO意味着第二次\地理大发现\。15世纪哥伦布的地理大发现,是一次自然地理意义上的大发现,

尽管它也有重要的经济意义。中国加入WTO是经济地理大发现。中国原先不是世界市场经济和多边贸易化体系的一部分,哪怕改革开放了二十年,中国仍然是局外者。现在全球找到了一个规模空前、增长迅速的新市场,特别是当今世界经济失去火车头的时候,中国经济是可以激活世界经济的动力,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强大生力军。为此,世界欢迎中国加入WTO。

2.国内意义

第一,中国得到了世界。中国经济注定要成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中国将在世界经济、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有更大的作为,建立中国人自信的时代到来了。第二,从中国改革开放的角度来讲,过去的20年基本上是政府主导型的、政策性的对外开放,在体制上并没有和世界经济接轨。加入WTO后,这种对外开放将转变成市场主导型的、体制性的对外开放。中国的发展战略将发生重大调整,我们进入了新的开放时代。 3、21世纪全球市场竞争有哪些新特点?

产品寿命周期越来越短;产品品种数目越来越多;对交货期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产品和服务期望越来越高。

作业2

一、判断题

1、企业的基本活动供、产、销是相互独立的,各自为政的。(X ) 2、传统企业中库存管理是动态的,多级的。( X) 3、供应链的核心企业只能是产品制造企业。( X)

4、根据供应链容量与用户需求的关系可以划分为平衡的供应链和倾斜的供应链。( √)

5、风险规避供应链目的是对顾客的需求作出快速和柔性响应,通过集中的库存或其它产能资源来规避供应短缺或中断的风险。( √)

二、名词解释 1、供应链

供应链是指围绕核心企业,从配套零件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

2、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指使供应链运作达到最优化,以最少的成本,令供应链从采购开始,到满足最终客户的所有过程,MBA、EMBA等管理教育均将企业供应链管理包含在内。

三、简答题

1、供应链的基供应链的基本特征本特征。

2、供应链管理与传统管理模式的区别。

3、供应链管理的主要内容。

供应链战略管理;信息管理;客户管理;库存管理;关系管理;风险管理。

作业3

一、名词解释 1、企业竞争力

在竞争性市场条件下,企业通过培育自身资源和能力,获取外部可寻资源,并综合加以利用,在为顾客创造价值的基础上,实现自身价值的综合性能力;在竞争性的市场中,一个企业所具有的,能够比其他企业更有效地向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并获得赢利和声望。

2、网络结构问题

网络体系结构是指通信系统的整体设计,它为网络硬件、软件、协议、存取控制和拓扑提供标准。它广泛采用的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1979年提出的开放系统互连(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的参考模型。

3、有效物流

二、简答题

1、供应链的设计原则

(一)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相结合的设计原则 (二)简洁性原则 (三)集优原则 (四)协调性原则

(五)动态性(不确定性)原则 (六)创新性原则 (七)战略性原则

2、供应链管理设计有哪几个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