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大微生物笔记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厦大微生物笔记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181ff277375a417866f8fc4

4、三种途径比较(见下图) ●存在 :

EMP、HMP是微生物降解葡萄糖的主要途径,二者在同一种微生物中往往同时存在,但在代谢的作用中的比例不同,ED途径存在嗜糖假单胞菌和运动发酵单胞菌等细菌。 ●关键酶

产能效率:EMP(2ATP/葡糖)、ED (1ATP/葡糖) ●还原力的产生:EMP

(2NADH2),ED(1NADH2+1NADPH2)、HMP (12NADPH2) 二、丙酮酸代谢 1、概述

●单糖经不同途径降解,产生丙酮酸和同化力[NAD(P)H2、ATP],产物的去向取决不同微生物及不同培养条件。

●大多数好气和兼性好气性微生物,在有氧情况下:TCA循环,电子传递磷酸化、呼吸作用(respiration)。

●一些厌气菌和兼性好气菌,在无氧条件下,无氧呼吸。(anaerobic respiration) ●大多数厌气和兼性厌气有机化能营养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发酵作用(fermentation)

2、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 acid cycle)

●反应部位:真核微生物(线粒体基质)、原核微生物(细胞质) ●反应历程:能量的产生(15个ATP/丙酮酸)。

●TCA循环的意义:枢纽地位,有机酸、谷氨酸 发酵。 三、生物氧化中递氢和受氢

●依据受氢体性质不同,生物氧化分: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和发酵三种类型。 1、有氧呼吸(respiration)

●定义:呼吸链、最终受氢体(O2)。

●呼吸链(respiratorychain,RC)/电子传递链(electrontransport chain,ETC)

●氧化磷酸化机理与效率:化学渗透学说(chemiosmotic hypothesis)、 P/O比(molTAP/mol氧原子)。

2、无氧呼吸(anaerobic respiration)

●定义:最终受氢体为外源无机氧化物(个别是延胡索酸)

●类型:硝酸 盐 呼 吸(nitrate respiration)/反 硝 化 作 用(denitrification) 硫酸盐呼吸(sulfate respiration)、延胡索酸呼吸(fumarate respiration) 碳酸盐呼吸(carbanate respiration)、硫呼吸(sulphur respiration) 3、发酵(fermentation)

●定义:发酵工业、微生物生理(代谢)

●主要类型:由EMP途径中丙酮酸出发的发酵(6种类型) 通过HMP途径的发酵(异型乳酸发酵,肠膜状明患珠菌) 通过ED途径的发酵(细菌酒精发酵) 氨基酸发酵产能(Stickland反应)

● 发酵中的产能反应:底物水平磷酸化,高能磷酸化 合物,乙酰磷酸产能是厌氧微生物产能的主要方式。 II、能量来自无机物--化能自养菌的生物氧化与产物

1、概述

●两类自养菌还原CO2所需能量和还原力的来源不同。 ●化能自养菌还原CO2时ATP和[H]的来源。

●微生物生理特性及种类:多数好氧性、少数兼性厌 氧、种类有硝化细菌、硫细菌、氢细菌、铁细菌等。 2、化能自养菌氧化产能的特点: ●还原性无机物氧化直接与

呼吸链相联。其过程比异养菌(经EMP/TCA等)简单。 ●呼吸链的组分多样化。

●主要通过电子传递磷酸化产能、少数硫杆菌(氧 化亚铁硫杆菌)也能部分地进行底物水平磷酸 化产能。产能效率(P/O)比异养菌低。 3、列举:硝化细菌的能量代谢。

III、能量来自光能--光能自养菌的产能代谢

1、循环式光合磷酸化(cyclic photophosphorylation) 特点 过程:

●存在:光合细菌[着色菌属 (chromatium)、

红螺菌属 (Rhodospirillum)、绿菌属 (Chlorobium) 等18属] 2、非循环式光合磷酸化(noncyclic photophosphorylation) ●过程:●特点:

●存在:绿色植物、藻类、蓝细菌。 3、嗜盐菌紫膜的光合作用

●过程: ●机理(细菌视紫红质、质子泵、△P、化学渗透学说) ●存在:盐生盐杆菌(Halobacterium halobium),红皮盐杆菌(H.cutirubrum) §2、微生物的合成代谢 ●合成代谢(anabolism)/同化作用(assimilaton)耗能代谢(energy-expended metabelism)

一、微生和的合成代谢的特点

●微生物合成能力很强、但有种属差异。

●合成途径多样化比分解途径少、主要物质的合成途径比较一致。 ●合成代谢条件:能量、还原力、无机物或简单有机物 二、自养微生物的CO2固定

1、Calvin循环(Calvin cycle) ●反应历程:

特征酶及其所催化的反应

●存在:化能自养菌、光能自养菌中蓝细菌和绝大部分光合细菌、藻类、绝色植物。 2、厌氧乙酰-辅酶A途径 ●反应历程 :

●存在:一些能利用氢的严格厌氧菌(产甲烷菌, 硫酸盐还原菌)。 3、还原性TCA循环途径

●关键酶及催化反应:a -酮戊二酸合成酶,催化琥珀酰-CoA+CO2→ a-酮戊二酸 ●存在:少数光合细菌(例,嗜硫代硫酸盐绿菌Chlorobium thiosulfatophilum)。 4、三条途径比较:厌氧CO2、固定CO2比好氧更为有效。 三、生物固氮(fixation of molecular nitrogen)

1、定义及其作用:N2还原成NH3的过程,生态平衡、土壤肥力、节约能源避免污染。 2、固氮微生物种类

●自生固氮菌:独立进行固氮的微生物,种类繁多 (生理营养类型) ●共生固氮菌:与它种生物共生才能固氮。

●联合固氮菌:必须生活在水稻、甘蔗、玉米等植 物的根际、叶面或动物肠道等处才能固氮。

3、固氮的生化机制

●总反应式:N2+be+6H++12ATP——2NH3+12ADP+12Pi

● 条件:固氮酶、能量/产能体系、还原力及其载体、还原底物N2、Mg、严格厌氧微环境。

●固氮酶测定方法:微量克氏定氮法、同位素法、乙炔还原法。 ●固氮酶组成及其功能●固氮的生化途径●氨的去路 4、好氧性固氮菌固氮酶的抗氧机制 ●自生固氮菌:呼吸保护、构象保护

●蓝细菌:异型胞,非异胞蓝细菌(时间分隔、束状群体、过氧化物酶活力)

●根瘤菌:豆科植物共生根瘤菌(类菌体周膜、豆血经蛋白),非豆科植物共生根瘤菌(植物血红蛋白、泡囊)。 四、肽聚糖的合成

●肽聚糖合成的三个阶段和合成部位。 1、在细胞质中的合成。

●由葡萄糖合成N-乙酰葡萄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 ●由N-乙酰胞壁酸合成 “park”核苷酸。

2、在细胞膜中的合成:细菌萜醇(bactoprend)/类脂载体、肽聚糖单体(二糖五肽亚单位)。

3、膜外组装:引物(至少含6-8个肽聚糖单体)、转糖基作用

(trans-glycosylation)、转肽酶(transpeptidase)转肽作用。

4、某些抗生素对肽聚糖合成的抑制作用:环丝氨酸、万古霉素、杆菌肽、青霉素。 §3微生物的代谢调控与发酵生产 一、微生物的代谢调节

●酶的合成调节:诱导、阻遏。●酶的活力调节:激活、抑制(反馈抑制)。 二、代谢调控在发酵工业中的应用

●应用营养缺陷型菌株解除正常的反馈调节:赖氨酸发酵、肌苷酸(IMP)的生产。 ●应用抗反馈调节的突变株解除反馈调节。

●控制细胞膜的渗透性:生理学手段,细胞膜缺损突变。

Chap 5 微生物的代谢和发酵

1、新陈代谢(metabolism) 2、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的联系与调节 3、大分子营养物质的降解

§1 微生物的产能代谢§2 微生物的合成代谢§3 微生物的代谢调控与发酵生产 Chap 6 微生物的代谢和发酵 1、新陈代谢(metabolism)

●概念:新陈代谢简称代谢,包括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

分解代谢(catabolism)/异化作用(dissimilation)/产能代谢(energy-yielding metabolism);

合成代谢(anabolism)/同化作用(assimilation)/耗能代谢 (energy-expended metabolism)。 2、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的联系与调节

●联系:十分不同、紧密联系、伴同发生的两个过程。

●调节:最基本方式为调节代谢流(酶活性调节和酶合成调节)。 此外,营养物质运送、酶的定位等调节。 3、大分子营养物质的降解

●淀粉:α-淀粉酶(芽孢杆菌属、曲霉属),β-淀粉酶(多粘芽孢杆菌,根霉),淀粉葡萄糖酶(黑曲霉、米曲霉),异淀粉酶(黑曲霉、米曲霉)。 ●纤维素:纤维素酶(木霉、纤维单孢菌、纤维素放线菌)。

天然纤维素(c1酶)-水合非结晶纤维素(CX1、CX2 酶)-纤维二糖+葡萄糖(纤维二糖酶)——葡萄糖

●果胶质:细菌(芽孢杆菌、假单胞菌)、真菌(青霉、曲霉、 根霉)。

天然果胶质(原果胶酶)-水可溶性果胶(果胶甲酯水解酶)-果胶酸(果胶酸酶)-半乳糖醛——糖代谢途径

●几丁质:细菌(梭菌病、芽孢杆菌病)、放线菌。

甲壳素(甲壳素酶)甲壳=糖(甲壳=糖酶)N-乙酰氨基葡萄糖 ●脂肪(脂酶):微生物种类较少,真菌以及霉菌

脂肪——甘油(糖酵解、TCA循环)各种中间产物、能量 ——脂肪酸(β-氧化)乙酰COA——TCA循环/乙醛酸循环 ●蛋白质:霉菌、细菌。

蛋白质(蛋白质)——肽(肽酶)——氨基酸

●内源代谢:贮存物质耗尽之后,利用细胞蛋白质和RNA作为能源。 §1. 微生物的产能代谢

I 、能量来自有机物--化能异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与产能

●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源:氧化有机物(化能异养菌)、氧化还原态的无机物 (化能自养菌)、来自日光辐射能(光能营养菌)。

●生物氧化:定义、形式(氧结合、脱氢、失电子)、阶段。 ●通用能源:ATP,跨膜质子电化学梯度 (△H)/质子动势。

一、单糖的分解代谢(以葡萄糖为例) ●葡萄糖分解代谢(氧化脱氢)途径。

1、EMP途径(Embdem-Meyerhof-Parnas Pathway) ● EMP途径的简图 ● EMP途径的主要产物

● ATP和NADH的生成:位置、数量,底物水平磷酸化。

●总反应式:葡萄糖+2ADP+2NADT+2PI--2丙酮酸+2ATP+2NADH+2H+ ●EMP途径的生理功能

2、HMP途径(hexose monophosphate pathway) (1)特点:

●HMP途径又称已糖单磷酸途径,是在单磷酸已糖基础上开始降解。 ●三种 戊糖相互转化。

● C4、C7(芳香族氨基酸前体)和C5(核酸前体)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