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有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新世纪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有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1b1bffe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67

编 号 XSJKT16A002

全国新世纪小学数学教育研究课题

开 题 报 告

课题名称 新世纪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有效性的研究

研究方向 教材研读与使用

完成时间 2年 成果形式 结集出版

课题主持人 杜玉金、马璇 职务、职称书记(高级)、教务主任(一级)

通讯地址 辽宁省新民市法哈牛镇

联系电话 87702273

所在单位 辽宁省新民市法哈牛学校

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北师大版)编委会 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

.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有效性的研究》

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1.课题提出背景

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有一句名言:“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解决”是我国小学数学学习的主要形式,是小学数学活动的核心。“问题解决”是一个目的,这个目的对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问题解决”是一个过程,是教师指导学生探索、发现、创新的过程,怎样有效的解决问题成为了当今教育重要问题之一。

数学教学不论采用何种教学方式,都是在不断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展开的。在数学教学中,从概念的形成与深化,新知识的巩固与应用,学生思维方法的训练与提高,以及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增强,无不是围绕着“问题”展开,并在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可以说问题设计的质量决定着学习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与学生的思维方式。

我校的教学模式要求以问题为主线设计导学案。但在实施新课改的最初阶段,部分老师存在一些认识上的偏差。在问题设计上还存在许多虚浮和无效的现象。有的教师设计的问题偏离教学内容的关键,或仅仅限于低水平而流于形式;有的教师所设计的问题缺乏思维挑战性,学生轻而易举就能获得答案,没有探究的兴趣和愿望;有时教师设计的问题很凌乱、繁杂,学生不知道如何回答是好等等。由于受到传统的教学方法束缚及应试教育的影响,导学案中的问题基本上是为了使学生了解和牢记数学结论、公式而设计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以死记硬背代替参与,以机械方法代替智力活动的倾向,这样大大抹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导学案问题的设计,应竭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这样既践行了我校“126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同时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方面有基础性的作用。

冷静地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大部分是以老师讲授为主。教师讲概念、讲例题、讲答案。一直讲到“学生没有问题走出教室”。整个教学过程机械、沉闷、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师生问、学生问的互动与交流,缺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取知识,学生也很少有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与意见的机会,更谈不上对现实情景提出自己的问题;我们的一些优质课、观摩课中教师预设的问题过多,学生提出的问题太少。即使学生能提出一些问题,也往往是肤浅的、无探究价值的。更有教师把问题作为惩治那些不注意听讲、思想开小差的学生的措施。另一方面,学生回答错误或是问得不好,就可能受到批评和嘲笑。如此不但不能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而且使学生产生厌恶、烦燥。就出现了学生对老师的问题的兴趣越来越小,出现无疑可问、不敢问、不知怎样问、没机会问的局面。一个习惯接受现成答案而不能产生问题的学生,何来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因此,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意识至关重要,它是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基础,是每位教师都值得探讨的课题,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2.课题的意义

.

.

问题解决最先是由原苏联教育家马赫穆托夫提出的,后经有关专家补充完善,现已成为一种被广大教育工作者认可的教学方法。问题解决是一种发展性教学的高级教学方法,问题解决需要教师系统地设计一些问题情境,组织学生进行解决问题的活动,同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将独立探索活动与掌握已确立的科学结论最优化地结合起来。问题解决以当代思维科学为依据,认为问题是思维的起始,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思维的过程。问题解决方式可采用对话式、讨论式、合作研究式、自主探究式等。

本课题的研究,是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去实现知识的再创造,从根本上改变“应试教育”所带来的弊端,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主体能动性和认知内驱力,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益,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教育、素质教育以及创造力的培养提供条件,在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上奠定一定的基础。

随着新课程的逐步实施,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具自主设计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以适应充满合作竞争的现代社会的人才,是当前小学数学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们认为:教学过程,不能单纯是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数学意识、数学思想、独立获得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和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过程。学生不仅“学会”数学,更要“会学”数学,学会学习,具备在未来的工作中科学地提出数学问题、探索数学问题、创造性地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本课题实施中根据新的《课程标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改变过去“数学教学方法呆板,课堂教学结构陈旧,练习设计不合理,信息反馈不及时,课堂教育效率低”的现状,改革课堂教学结构,采用新的数学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数学的自主性、主动性和主体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自学能力、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二、概念界定:

小学数学,小学数学是通过教材,教小朋友们关于数的认识,四则运算,图形和长度的计算公式,单位转换一系列的知识,为初中和日常生活的计算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

问题解决有效性,问题解决是指在问题空间中进行搜索,以便是问题的初始状态达到目标状态的思维过程。个体对问题的情境的适当反应过程。心理学的解释是:由一定的情境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有效性是指完成策略的活动和达到策略结果的程度。

研究,研究是主动寻求根本性原因与更高可靠性依据,从而为提高事业或功利的可靠性和稳健性而做的工作。

界定的范围:小学

小学,是人们接受最初阶段正规教育的学校,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发展,在其前又开设了幼儿园。一般6-12岁为小学适龄儿童,现阶段小学阶段教育的年限是6年,有些地区仍是5年。

关键词的界定: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基于独立学习的互助性学习方式。

有效的合作学习方式: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为完成共同的任务通过采

.

.

取配合、沟通、讨论、商议、协调、支持等相互合作的形式,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学习方式。其学习效果包括学会合作方法、锻炼合作能力、培养合作精神、提高学习成绩等方面。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

2、建构主义理论观点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只有在真实世界的情境中才能使学习变得更为有效。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要让学生懂得某些知识,而且还要让学生能真正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在一些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者如何运用自身的知识结构解决实际问题,是衡量学习是否成功的关键。如果学生在学校教学中对知识记得很“熟”,却不能用它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具体问题,这种学习只做到了单向的内化建构,而忽视了逆向的外化于物,这显然是一种无效的学习。

3、教育心理学理论观点

从学习心理学角度来看,解决问题一般理解为一种认知操作过程或心理活动过程。所谓解决问题指的是一系列有目的指向认知操作过程,是以思考为内涵、以问题为目标定向的心理活动过程。具体来说,解决问题是指人们面临新的问题情境、新课题,发现它与主客观需要的矛盾而自己缺少现成对策时,所引起的寻求处理问题办法的一种心理活动过程。

新世纪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有效性的研究,就是将这一先进的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去,充分发挥其指导意义。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我们对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有效性的研究旨在“让学生参与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努力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自主探索、自我评价、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达到锻炼人、完善人的目的,为推进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为培养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1、学生层面: 通过课题研究,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着力点,使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从而学会“数学地思维”的习惯。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竭力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数学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数学活动中进行探索、猜测、修正,从而主动地进行自我构建。学生能主动地对已有的解题策略和解题模式等进行分析、综合、转化、调整,从而形成对新问题的领悟,促进新问题的解决。

2、教师层面:通过本课题研究,使广大教师对解决问题有更深入的理解,明白解决问题与应用题教学的区别及优势,研究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不仅要教会学生解决问题,更要帮助他们认识数学的价值,掌握提出问题的艺术,并不断探索下去的良好学习习惯。

3、学校层面: 通过本课题研究,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教研活动,培养出一批研究型教师,推动学校的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4、 解决问题有效性的内涵及教育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