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听课评课稿(共10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小学语文听课评课稿(共10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1f702e5de80d4d8d05a4f8b

师:我们在学习词语时重点分析了哪个词? 生:纹丝不动。(师板书:纹丝不动) 师:这部分围绕“纹丝不动”,作者通过哪几个方面来展示的? 生1:距离相隔六十米,居高临下。 生2:不但可以??还可以??甚至?? 生3:邱少云“厚厚的茅草”“几乎找不到”??(师板书:六十米 居高临下)

(学生通过搜集资料讲答案找的比较全面,在比较难的地方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去找课文的句子或者关键词) 四、巩固提升

①学习第4~6自然段 师:请你们分小组自学,小组内回答火如何烧到邱少云身上?火能扑灭么?为什么?(生快速浏览第4~6自然段,教师给出5分钟时间,随堂指导小组内展开讨论自学,给予表现优秀的组加分奖励) ②学习第8自然段

师:邱少云烈火烧身时是怎么做的?找出相应句子画下来。 生: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师板书:千斤巨石,一动不动) 师:你心里的感受是怎样的?你能将这种感情读出来么?(生再读,教师引导,再请其他的学生来反复地朗读)

师:邱少云和千斤巨石有什么共同点? 生1:不怕燃烧? 生2:一动不动? 生3:不发出声音。(师注意和生活实际进行联系启发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能加深对邱少云不怕牺牲严守纪律的精神的体会。) 师:是什么精神支持着他?(当时学生并没有回答到问题的关键,师启发用课文的句子,是一个排比句)

生: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 (师让学生反复的读这个句子体会情感,个人读,小组读。) 师:“一息”“一寸”“一声”说明了什么?有感情的朗读这两句话,你就是邱少云,你来读出他的内心世界。(生反复的读,师展开小组比赛) ③学习第7自然段

师:在烈火烧身的时候,怎么能忍受这样的痛苦呢?作为邱少云的战友,作者是怎么样想的? (全班齐读,小组讨论)体会当时“我”的心情有哪些变化? 生:担心—矛盾—期盼—痛苦

(师边讲解边让生读,体会课文朗读的抑扬顿挫。)

师:从这段“我”的心理变化中能体会出什么?为什么着重描写? 生:关心焦虑痛苦,从作者的内心来突出邱少云的伟大。 ④学习9,10自然段

(师板书两个“才”的句子,全班齐读,比较两个“才”的不同) 生:时间的长短,内心的感受

师:作者忘不了的仅仅只是那一天么?还忘不了什么? 生:邱少云的精神永训存于心。

师:你最想对邱少云说什么?写下来,下节课汇报。 评课: 优点:

1. 在导入部分,教师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直接通过简介抗美援朝战争背景资料来导入新

课,让学生齐读课题,初步感受课文。小组读课文的方式避免了全班齐读课文时拖沓的感觉,而且通过满足小学生比赛的心理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2. 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有详有略,课文的1,3~6自然段是可以略讲的,教师采取让

小组自学的方式,教师给出题目纲领让学生自己去找答案,也加快了课堂的进程,将更多的时间留给了讲解课文的重点难点。而重点部分第7,8自然段通过抓关键词反复的读来感悟情感。

3. 每个部分都有独特的讲授方法。第2自然段的讲解方式很简洁明了,让学生找到核心词

语“纹丝不动”来通过用这个词来发散的寻找信息点,像一张蛛网一样的知识结构,给予了学生一个明确的方向。第7,8自然段,教师每一句都很详细的分析,并且带动全班同学参与到读书中来,个人读小组读,不断鼓励学生站起来读,表扬的方式很新颖,比如“你真棒!”“老师喜欢你读书的声音又洪亮又清晰!”“刚才***读的很好,但是我相信还有人能超过他,还有谁愿意来试一试?”而对于不发言举手的小组,教师说“平时你们组回答问题十分的准确,我相信读好这一段也不在话下,大家掌声鼓励鼓励他们!”通过这些鼓舞人心的课堂用语,整个教室氛围十分的热烈。

4. 教师的应变能力也很出色。课堂上会出现提问比较难,学生无人回答的情况,教师会及

时调整战略,通过让学生在书本定位答案的大概位置,教师引导学生去找句子划关键词,再联系生活实际去感受。在课堂最后一个环节是让学生自由发言对邱少云想说的话,因为课堂时间关系,教师将这个环节布置为家庭作业,并于下次练习课的时候让学生发言,也给了学生充分的准备时间,提高了发言内容的质量。 不足之处:

1.课堂的教学方式仍然显得有些单一,从整堂课的教学方法来说是讲授法为主,小组讨论法为辅,并没有完全做到将课堂还给学生。通过观察,在课堂的后期,学生处于懒惰性显露的阶段,教师的讲课方式显然提不起他们的兴趣,所以我建议在课堂之中可以穿插一些竞赛类

的语文小游戏,或者通过朗读看图片听故事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第二次思考。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点显得操之过急,在教学第二自然段的时候,只用了短短几分钟就完成了,很多重点语句没有画出来,虽然之后教师进行了弥补,但是会有打乱课堂,混淆学生思维的可能性。所以我建议教师可以适当的删减一些自己的穿插话语,将重点放在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方面。

3.本堂课充分的让学生进行了朗读的训练,也达到了“以读学文”的目的。但是在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教师给予的朗读技能的指导有些缺乏,很多学生读的并不理想,而教师只是一味的进行表扬而不指出他的缺点,怎样才能读得更好。使得很多学生只会站起来读但读的并没有效果。我认为像《我的战友邱少云》这种红色课文,必须要以读为主,并且要指导学生怎样读的有感情生动,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学生只有读好了,读准了,读出感情了,才能真正的理解课文。

篇八:2012语文公开课评课稿陈英 2012语文公开课评课稿 金秋十月,我校2012年语文公开课教学研讨教学活动在多媒体教室开展得如火如荼,经过三个星期的听、评课,此项活动圆满结束。我对此次活动的开展感悟很深,受益颇丰。说

评课,我感觉似乎有点班门弄虎,因为我自己在教学工作中还存在许多的不足,还需要从老师们身上取长补短。听完15节课后,我把自己的几点初浅的体会说出来,大家共同探讨。 这次活动给我和听课的老师们的感受是:感动和希望。各上课教师在新理念新课程呼唤中产生了新课堂,使这次展示活动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本次展示课,老师们的课品如人品,他们的课不是作秀,让人感受到的是他们对教育深深地挚爱和对学生真诚的爱。如黄荣敏老师的课给人的第一感觉是真实。她在导入课题采用了谜语导入法;“麻屋子,红帐子,里面坐着个白胖子。”谜语的导入一下子唤起学生对花生的整体感知,既而出示课件介绍花生的另外两种名称,“知道为什么叫落花生吗?”随即课件出示落花生名字的由来。新课伊始,学生对花生和落花生这两个概念了解得一清二楚。这样的课题导入真实而有效。如果我们的每一堂课都真实有效,学生就不会由课题而偏离我们的预设目标,因为我们的公开课不是表演课,不是欣赏课,我们要让每一位学生透过文字,理解文字后面的内容。不过,在导入课题时,如果黄老师再让学生仔细观察花生的外表,知道花生其实并不美,建立起这个初步印象后,后面的讲解就容易得多。

何蓉老师的课让我如沐春风,这是一节高品味的语文课,课堂上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有品词析句,潜心领会文章的过程,有听说读写的训练,这就是语文课。同时,何老师的语言如春风化雨,点点滋润着学生的心田,有巧妙的点拨,由衷的赞美,热情的鼓励,颇具大家风范。何老师的课还有更让人感动得地方,那就是她对学生的有针对性的评价,初读完课文,解决一些难题后,何老师对全班说,“第一遍读书,同学们就有了这么多的收获,把掌声送给自己。”我看到了,学生为自己热情鼓掌,这样具有激励性的评价,我想此时孩子们该有多么高兴啊!因为他们每一个幼小的心灵中无疑都充满了成就感,更充满了对知识的进一步渴求。更让人赏心悦目的是何老师对课堂意境的渲染更是独具匠心,课文总结时老师边讲解一边擦去板书“鸟儿飞走了,灯火熄灭了??”富有新意,随即课件出 示拓展将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 听了谢世娟老师的《四季》,我感受也很深,本堂课,老师牢牢抓住课堂重点,将识字作为课堂的重点,整堂课老师采用多种多样的识字方法。在练习读文的教学环节,谢老师让学生戴头饰表演读文,谢老师亲切的语言,优美的肢体语言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为学生”在这十五节课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纵观教学课堂,老师们在教学中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课堂扎实而有效。当然,本次活动中也有不进人意的地方:1、大多数老师都有超时、拖堂的现象。诚然,我们的教学设计不可能像编排电视剧一样做到分秒不差,因为教学过程的对象是活生生的善于思考的人,我们的教学设计只能是一个框架,在这个框架之下这些活生生的善于思考的“人”,由于思维、智力水平、知识的侧重等因素的不同,他们会将我们的课堂教学带向暂时的轨道偏离,问题也就出现了,出入一些时间也就再正常不过了。我记得在听全省语文优质课观摩课时,一位教育专家曾说过 “在教学过程之中,没有找准教学内容的核心,和对一些问题的反复来回,是造成超时、拖堂的主要原因”,仔细一反思,的确是这样。在我们的教学中由于对整个教学内容的把握不够,切入点没有找准,有时几乎是让课堂“任其发展”,对一些学生已经掌握的或者简单得不可再简单的问题反复的问、答等等,大大降低了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 2、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读”在语文课堂也越来越“热”,此次活动,比以前的多分析、少阅读的情形是一大进步,但读的形式多了,深度却没有了,如有的课堂为读而读,朗读无目的:读悟分家,多读少思考等。

3、教师要做好自身角色的转换,在教学中,教师不再泛泛讲解,而成为学生的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新课程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的引导不容忽视,在学生理解肤浅出,思维矛盾处,理解偏差处,教师应及时给与点拨引导。例如,大多数老师指名朗读后,然后让学生互评,学生不知该怎样评价,只能说:读得大声,有一点点感情。“有一点点没有

读好”,“还有一点感情没有读出来”这样的评价就显得很苍白。我认为此时教师应该指导,什么地方,哪个词应该怎么读,读出什么样的感情。启发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千万不要一句读得不好就让下一个学生来读,这样既没有解决没有读好的问题,同时也给没有读

好的学生一个很深的打击,我想下一次他们可能没有勇气和欲望想站起来当着全班同学朗读了。因此,我认为,课堂上教师的引导是一种帮助,一种启迪,一种激励。

4、课堂上师生之间应体现民主、平等才能营造和谐气氛。纵观这次的语文课堂,有的课堂没有喝斥、没有讥讽、没有批评,有的只是教师那始终带着微笑的脸,以及鼓励,赞赏、期待的眼神,学生因此有了信心,有了勇气而变得想说、敢说、愿说。“你读得真好,小朋友们都想来试一试,老师也想来读一读。”一句话拉近了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当学生读错时,我们不应该一句读错了,谁来帮帮他,而应老师范读一遍,立即对那个学生说“我相信你会读好这个字的,再来一遍,好吗?”一句鼓励的话,消除了学生紧张的心里,以后不会为怕出错而产生畏缩,胆怯,影响今后的课堂表现。本次语文课堂不乏出现类似以上的情形,大多数老师没有耐心引导,只为完成教学任务而往前赶课,忽略了类似的指导和鼓励,有的教师一见学生不回答问题,或者回答不上来就着急,有时会说“你们今天是怎么了,怎么都不敢举手回答问题呀?”殊不知欲速则不达,因此,我认为在课堂上要切记多鼓励少批评甚至达到不批评,这样你的课堂才会有学生和你很好的互动。

以上这些是我结合这次课堂教学研讨活动谈的几点初浅的体会,让我们一起来探讨。我们的教学工作任重而道远,“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老师们,让我们一起努力,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篇九:语文识字课评课稿

一(7)班语文下册《识字四》的评课稿

今天江老师为我们展示《识字4》的精彩演绎,,江老师的这堂课,学生始终处于愉悦的状态,不知不觉地就认识了这么多字,这就是我们所期望能够在识字课堂中达到的效果。识字的有效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件导入。

出示生动的多媒体画面,同时让孩子们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认识哪些小动物,你们愿意和他们交朋友吗?可爱的画面,生动的语言激起了孩子们认识新朋友的欲望,同时也激起了孩子学习新课的兴趣,这是老师的精心设计,老师的智慧点燃了学生的智慧。 二、运用看图识字,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识字。 古语说的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教育学生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江老师在这堂课里,能很好的运用多媒体图片帮助学生进行识字。 三、识字教学恰当运用多种方式。

《识字四》中要求会认有十四个,根据要认的字的特点,把它分成两个板块来学习。 江老师在教学“蜻、蜓、蚯、蚓、蝌、蚪”等几个动物的名字时,通过图文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字,通过图文结合的方法,孩子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这时,把这些字同时出现在屏幕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特点。 四、从文本出发,回归文本。“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这是在识字教学中渗透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方法。江老师从课文出发,将词语单独提出学习,并且最终还是回归文本。通过“自由读—赛读—个人读”等多种形式,促使学生兴趣昂然地投入“识字”这一活动中,在这个识字活动中,学生们始终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学习。

五、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李老师声情并茂,语言轻切,姿体语言丰富,在课堂教学中评价学生的语言也比较丰富,并且有多种形式的表扬与鼓励。教师评价语对学生的积极性起着很大的作用,也对学生

的回答起了一定的导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