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与土力学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工程地质与土力学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2207d0df78a6529647d53e4

被河流搬运的物质,由于流水的物理、化学条件发生了变化,便可从水中沉积或析出而堆积下来,形成各种沉积物,久而久之,这些沉积物就形成流水沉积地貌。

4、河岸的防护

对河岸淘蚀破坏地段采取的防护措施可分两类:一类是采取直接防护边岸不受冲蚀的措施;另一类是调节径流以改变河水流向,则可以兴建各类导流工程。

二、试述河流的地质作用在什么情况下会危及建筑物的安全。

河流的机械侵蚀则包括对河床的冲刷和对河岸的淘蚀两种作用。它使河床移动,河谷变形,也可使河岸破坏,严重威胁河谷两岸的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安全。

三、什么叫做滑坡?在滑坡尚未出现整体滑动之前,根据什么特征可以判断滑坡即将产生? 滑坡:是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失去原有的稳定状态,沿斜坡内某些滑动面整体向下滑移的现象。

最初是在斜坡内部某一部分产生微小的移动,继而在斜坡坡面上出现断续的拉张裂缝并不断加宽,并在两侧形成逐渐贯通的剪切裂缝,直到斜坡上的滑动面全部形成,便开始整体向下滑动。

导致滑坡的可能因素有哪些?

1、边坡开挖导致的平衡状态的改变2、坡顶超载导致下滑力的增加3、降雨等因素导致渗流力的增加4、土体抗剪强度的降低。

识别滑坡的标志有哪些?

识别滑坡的标志有:A地形地貌方面:滑坡形态特征、阶地、夷平面高程对比。 B地质构造方面:滑体上产生小型褶曲和断裂现象,滑体结构松散、破碎。

C水文地质方面:结构破碎→透水性增高→地下水径流条件改变→滑体表面出现积水洼地或湿地。 D植被方面:马刀树、醉汉林。

E滑动面的鉴别:勘探:钻探。变形监测:钻孔倾斜仪。 滑坡的分类

根据我国的滑坡类型,滑坡可划分为:A按滑坡体的主要物质组成及其与地质构造的关系,可分为1、覆盖层滑/2、基岩滑坡3、特殊滑坡。B按滑坡体的厚度,可划分1、浅层滑2、中层滑坡3、深层滑坡4、超深层滑坡。C按滑坡规模的大小,可划分为小型、中型、大型和巨型滑坡。D按滑坡形成的年代,可划分1、新滑坡2、古滑坡。E按发生滑坡的力学条件,可划分1、牵引力滑坡2、推动式滑坡。

滑坡的治理

滑坡的治理原则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查明情况,对症下药;综合整治,有主有次;早治小治,贵在及时;力求根治,以防后患;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安全经济,正确施工。

措施:A绕避滑坡;B削坡减载;C支挡;D排水防水。 四、什么叫做崩塌?崩塌产生的条件及其影响因素是什么?

崩塌:陡峻斜坡上的某些大块岩块突然崩落或滑落,顺山坡猛烈地翻滚跳跃,岩块相互撞击破碎,最后堆积于坡脚,这一现象称为崩塌。

产生条件及影响因素:A地形条件。B岩性和节理。C地质构造条件。D环境条件的变化。 崩塌的防治

A防止崩塌的措施a通过爆破或打楔的方式来削缓陡崖,清除危石。b堵塞岩体裂隙或向裂缝内灌浆,以胶结岩石,提高危岩的稳定性。c引导地表水,以免岩石强度发生迅速变化。d对斜坡进行铺砌覆盖,或在坡面上喷浆,以防止岩坡风化,避免斜坡进一步变形,提高其稳定性。

B拦挡防御的措施 a筑明洞或防坍洞。B筑护墙和围护棚、围护网以阻挡石块堕落。c在软弱岩石出露处修筑土墙以支持上部岩体的重量。

五、什么叫做泥石流?什么情况下会产生泥石流?防止泥石流的原则是什么?

泥石流:是山区特有的一种不良地质现象,它是由暴雨或上游冰雪消融形成的携带有大量泥土和石块的间歇性洪流。

形成条件:形成泥石流必须具备丰富的松散泥石物质来源、陡峻的山坡和较大的沟谷及能大量集中水源的地形、地质和水文气象条件。形成的条件A地形条件B地质条件C水文气象条件

防止原则:以防为主,采取避“强”制“弱”、局部防护、重点处理和综合治理的原则。 泥石流的防治措施

A预防措施:a上游地段应做好水土保持工作b疏导地表水和地下水c修筑防护工程d修筑支挡工程。

B治理措施:a拦截措施b滞流措施c疏排和利导措施。 六、什么叫做岩溶?岩溶对建筑工程有何影响?

岩溶:它是由地表水或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作用而产生的一系列地质现象。

影响:A岩溶水对可溶岩体进行溶蚀,使岩石产生孔洞,结构变得松散,从而降低了岩石的强度,增大其透水性。

B石芽、溶沟和溶槽造成地表基岩面不均匀起伏,地基不均匀。 C漏斗的形成和扩张影响地面的稳定性。

D溶洞和土洞的分布密度、发育情况和埋深等对地基的稳定性有影响,尤其是当场地抽水影响到土洞和溶洞顶板的稳定时,将造成地表塌陷,危及地面建筑物的安全。

岩溶的主要形态

A溶沟溶槽、石芽和石林;B岩溶漏斗;C溶蚀洼地;D坡立谷和溶蚀平原;E落水洞和竖井;F溶洞和暗河;J天生桥。

岩溶的形成条件

岩溶是水对岩石溶蚀的结果,因而岩溶的形成条件是有水和可溶于水且透水的岩石,而且水在其中是流动的,有侵蚀力的。

七、试述地震震级和烈度的基本概念及如何确定建筑场地的地震烈度。 震级:是依据地震释放出的能量来划分的。

烈度:是表示某地受地震影响的破坏程度,它不仅取决于地震的能量,同时也受震源深度与震中的距离、地震波的传播介质以及表土性质条件的影响。

地震的设计烈度如何确定?

在基本烈度的基础上,考虑建筑物的重要性、永久性、抗震性及经济性等要求对基本烈度做出一定的调整,得出的设计烈度是抗震设计所采用的烈度。

地震烈度的划分:按地震时破坏程度的不同,可将地震影响的强弱按一定次序作为确定地震烈度的标准,编制地震烈度表。地震烈度可分为1、基本烈度2、建筑场地烈度3、设计烈度三种。基本烈度是指一个地区的可能遭遇的最大地震烈度,可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确定。建筑物地烈度也称小区域烈度,是指因建筑场地地质条件、地形地貌和水文地质条件不同而引起的基本烈度的提高或降低,一般地说,它比基本烈度提高(或降低)半度至一度。设计烈度是指抗震设计所采用的烈度,是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耐久性、抗震性及经济性等方面的要求对基本烈度的调整。

八、地震对建筑物可能产生哪些不利的影响?

不利影响:地震对场地产1、地震力效应2、地震破裂效应3、地震液化效应4、地震激发地质灾害等破坏效应。地震时,由于地面运动的影响,建筑物产生自由振动。地裂缝是地震区常见的一种效应,是地震产生的构造应力作用于岩土层的破裂现象,对建筑物的危害极大。震陷将直接引起地面建筑物的变形和损坏。强烈的地震作用还能激发斜坡上岩土体松动、失稳,引起滑坡和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这种灾害往往是巨大的,可以摧毁房屋和道路交通,甚至掩埋村落,堵塞河道。

九、地震及其产生的原因

地震是由于地球的内力作用而产生的一种地壳振动现象,主要发生于近代造山运动区和地球的大断裂带上,即形成于地壳板块的边缘地带。这是由于在板块边缘处,可能因上地幔的对流运动引起地壳的缓慢位移,岩石内的差动位移引起弹性应变和应力,当应力增大超过岩石的强度时就会产生断层。发生断层时,岩石释放的弹性能以震波的形式传播到周围岩石上,引起相邻岩石的振动,称为地震。

十、地震波的传播特性

地震时,震源释放的能量以波动的形成向四面八方传播,这种波称为地震波。地震波又可分为体波和面波。

A体波 地壳内部传播的波称为体波。

B面波 面波又为瑞雷波(R波)和勒夫波。R波具有如下特点:a地面质点在平行于波传播方向的垂直面内振动,运动轨道为椭圆形。b随着离地表深度的加深,瑞雷波迅速减弱。c面波的传播迅速是所有震波中最慢的,约为横波波速的0.9倍,但振动能量占地震波总能力的73%。d在地面离开震中较远的位置上,表面波比体波相对地占优势,其振动主要是表面波。

振动系统的能量与振幅的平方成正比。地震波在传播的过程中能量逐渐减少,振幅逐渐减小,即发生阻尼振动,因此,离震源愈远,振动越小;在地面上距震中愈远的地方,振动强度越低。

简答题

十一、什么是卓越周期?

卓越周期:由震源发出的地震波在土层中传播时,经过各种不同性质的界面时,由于多次反射、折射,将出现不同周期的地震波,而土体对于不同的地震波有选择放大的作用,某种岩土体是对某种周期的波选择放大得突出、明显,这种被选择放大的波的周期即称为卓越周期。

地震的设计烈度如何确定?

十二、试述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对地震灾害的影响。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对地震灾害的影响有如下几个方面 A岩土类型及性质

软土>硬土>,土体>基岩。

松散沉积物厚度越大,震害越大。土层结构对震害的影响:软弱土层埋藏愈浅、厚度愈大,震害愈大。

B地质构造 离发震断裂越近,震害越大,上盘尤重于下盘。 C地形地貌 突出、孤立地形震害较低洼、沟谷平坦地区震害大。 D水文地质条件 地下水埋深越小,震害越大。 十三、影响岩溶发育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岩溶发育的因素有:A碳酸盐岩性的影响 方解石含量越高,岩石溶蚀能力越大;反之白云石含量越高,岩石溶蚀能力越小,酸溶物含量越高,岩石溶蚀能力越小。

B气候的影响 降水的影响:1水直接参与岩溶作用,充足的降水是保证岩溶作用强烈进行的必要条件。2水是溶蚀作用的介质和载体,充足的降水保证了水体的良好的循环交替条件,促进岩溶作用的强烈进行。气温的影响:气温升高有利于岩溶作用的进行。

C地形地貌的影响 1平坦地区:地表径流弱,入渗强烈,有利于岩溶发育。2陡峭地区:地表径流强烈,入渗弱,不利于地下岩溶发育。3突起地区:地下水位深,包气带厚度大,垂直岩溶发育。4低洼地区:地下水位浅,汇水地带,岩溶发育强烈,以水平岩溶为主。

D地质构造的影响

断裂的影响:1沿断裂面岩溶发育强烈。2各组破裂面相互交织、延伸进而控制了岩溶发育的形态、规模、速度和空间分布。3各种破裂面相互交织,使地下水混合溶蚀效应明显,促进岩溶发育。 褶皱的影响:1褶皱的不同部位,裂隙发育不均匀,岩溶强度不同。核部比翼部发育。2大型褶皱控制了可溶岩的空间分布和地下水汇水范围及径流条件,影响着岩溶的发育。

岩层组合的影响:1厚而纯的碳酸盐岩 a 包气带:多发育垂直岩溶形态。b地下水季节变动带:两方向岩溶均发育。C饱水带:规模大、连续性好的水平岩溶。d深循环带:岩溶不很发育。2碳酸盐岩夹非可溶性岩层。3非可溶性岩层与碳酸盐岩互层:在同一时期,岩溶呈多层发育。4非可溶性岩层夹碳酸盐岩:岩溶发育极弱。

E新构造运动对岩溶发育的影响 地壳运动的性质、幅度、速度和波及范围,控制着水循环交替条件及其变化趋势,从而控制着岩溶发育的类型、规模、速度、空间分布及岩溶作用的变化趋势。 新构造运动的基本形式有三种:1上升期:侵蚀基准面相对下降,地下水位逐渐下降,侧向岩溶不发育,规模小而少见,分带现象明显,以垂直形态的岩溶为主。2平稳期:侵蚀基准面相对稳定,溶蚀作用充分进行,分带现象明显,侧向岩溶规模大,岩溶地貌较明显典型。3下降期:常形成覆盖岩溶,地下水循环条件差,岩溶作用受到抑制或停止。从更长的地质历史时期来看:a间歇性上升:上升→稳定→再上升→再稳定形成水平溶洞成层分布,高程与阶地相对应。b震荡升降:岩溶作用由弱到强,由强到弱反复进行以垂直形态的岩溶为主,水平溶洞规模不大,而且成层性不明显。C间歇性下降:下降稳定再下降再稳定岩溶多被埋于地下,规模不大,但具成层性,洞穴中有松散物填充。

从层状洞穴的分布情况及充填物的性质,可查明岩溶发育特点及形成的相对年代。 第三章 土的渗透性与渗流

一、土 是一种有碎散矿物颗粒组成,并具有连续空隙的多孔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