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231ac59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ff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战国七雄兼并战争、都江堰水利工程等情况;识记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化,提高学生初步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对商鞅、李冰等历史人物的评价,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的分析,认识到:改革求发展、改革求进步,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适应时代的需要,勇于投身改革的人,定会受到后世的崇敬。

【教学重点】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教学难点】

战国兼并战争的特点及历史影响。

情境导入 生成问题

春秋战国时期,在五霸争雄、七国并存的战场背后,每个国家都在致力于经济发展,以免实力不够被其他国家吞并,这就使得当时的社会经济呈现出空前繁荣,生产力的发展又引起了生产关系的变化、社会的变革。那么这一时期社会生产发展的标志是什么?闻名世界的都江堰是怎样修建的?而使秦国最终独霸天下的商鞅变法又是怎样的?要了解这些问题,先让我们来学习“大变革的时代”。

1

自学互研 生成新知

知识模块一 战国七雄

自主阅读课本P33~34内容,完成第1题。

1.三家分晋指的是那三国?列举战国七雄及战国时期著名的战役、交战双方及与之相关的成语。

三家分晋:韩、赵、魏。

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战役 交战双方 成语 桂陵之战 魏、赵、齐 围魏救赵 马陵之战 长平之战

知识模块二 商鞅变法

自主阅读课本P35~36内容,完成第2~3题。 2.商鞅变法的时间、目的、支持者、内容、影响。 时间:公元前356年。

目的: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支持者:秦孝公。内容: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2

齐、魏 秦、赵 增兵减灶 纸上谈兵 影响: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3.《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请大家议一议,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

一场变革的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守旧贵族对商鞅变法的反对导致商鞅被处死,说明了守旧势力的猖狂和统治者的昏庸。但商鞅虽死,变法还是获得了成功。因为经过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知识模块三 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自主阅读课本P36~37内容,完成第4题。

4.都江堰修建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作用是什么?对当时的政权产生了什么影响?

时间:战国后期。 地点:岷江中游。 人物:秦国蜀郡郡守李冰。 作用:防洪、灌溉。

影响: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经济基础。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交流预展】 1.组内交流:

(1)由组长或检查自学成果;

(2)相互质疑不明白的问题并进行交流,然后记录在导学案上,在展示完毕后可向

3

展示者提出自己的疑问。

2.组内预展:

根据老师分配的任务,各小组明确展示的内容。小组内先预展,由组长分配任务给组员,确定展示的方式和成员,在组内预展;合作分工时具体明确,做到人人有事做。

【展示提升】

1.战国七雄(名称、战役)并简画出战国七雄方位图。 2.话说商鞅变法:你从商鞅变法的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诚实守信,秉公执法,胸怀大志,意志坚定等。

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改革的道路上会遇到很多挫折,有时会付出生命的代价。我们要学习商鞅勇于改革、勇于创新的精神和他不向旧势力屈服、坚持变法的品质。我国现在正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革,我们应积极进取,与时俱进,为国家改革做出贡献。

归纳总结 整体感知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1.下图是学习战国七雄时,小明同学制作的各国位置示意图,其中秦国的位置应是( C )

2.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了空前激烈的大战。赵军大败,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抗秦国的进攻了。这场战役是( A )

A.长平之战 B.城濮之战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