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理工大学财政学复习整理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华东理工大学财政学复习整理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23ec3a1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7f

具有外部效应的第二类准公共物品 外部效应很大时,可视为纯公共物品,公共提供方式

(例子:基础科研成果);多数为了提高公共物品的使用效率,适当减轻政府负担,混合提供方式(例子:医疗保健)

各国准公共物品的有效提供方式:(1)政府授权经营(具有规模经济效益的自然垄断行业) (2)政府参股(桥梁、道路、高速公路、铁路、港口) (3)政府补助(教育、卫生服务、高新技术) (4)政府购买服务(合同、委托) 关于公共物品私人提供问题的研究和实践

科斯 1974 英国灯塔:私人建造灯塔,需要向政府申请许可证,得到政府批准授权收费,于是形成船只收费制度。 企业通过开发某种技术,使不花钱的人享受不到某种物品或服务的好处,从而解决了免费搭便车的问题:有线电视加密、私人道路对通行者收取过路费以收回建设费用 公共物品私人提供:慈善事业、国际多边援助、我国私人募捐的希望小学 美国:“私人监狱”、“私人警察”、“私人法官” 我国:公路的“贷款修路、收费还款”,公共项目的“BOT”模式、“推广政府购买服务”

3、公共生产与公共物品提供的概念与差别 公共生产:由政府出资(即由预算拨款)兴办的、所有权归政府所有的工商企业和单位。 广义:既包括生产有形产品和提供服务的工商企业,他也包括提供无形产品和服务的学校、医院、文艺团体以及政府机关、公安、司法、国防和作为准国家机关的事业单位等部门。 狭义:国有工商企业,包括垄断性国有企业。 公共物品:由国家机关和公共部门来提供,并不表明这些公共物品必须由国家机关和公共部门来生产,及公共提供不等于公共生产。 产品的生产既可以由公共部门来承担,也可以由私人部门来承担。 a政府机关、国防等部门提供的服务以及从国有企业购置的办公用品和设备 b垄断性国有企业提供的物品 政府部门从私人企业采购设备和购置办公用品、私人企业承包政府工程 公共提供 √ 私人提供 公共生产 √ 私人生产 √ √ 4、财政支出效益分析方法、含义以及适用范围 a成本-效益分析法:

他通过多个与选方案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根据对边际社会效益和边际社会成本的对比,选择最优的支出方案。

该分析法是将项目的收益收入和支出成本、经营成本相对比,用净收入和收入成本率来评价项目经济效益的一种法,适用于项目发生的收益能用货币计量的情况。

NPV>0,则该项目可行,NPV<0,则该项目不可行。对不同项目进行选择的时候,比较NPV的大小,同等条件下选择NPV较高的项目。

成本-效益分析法可以广泛应用于成本和收益都能准确计量的项目的评价,如公共工程项目等,但其局限性也显而易见,既不能应用于成本和收益都无法用货币计量的以社会效益为主的支出项目的评价。 b最低成本法:

区别:不用货币单位计量备选项目的社会效益,只计算项目的有形成本,并以成本最低作为择优的标准。因此,最低成本法适用于评价那些成本易于计算而效益不易计算的支出项目。 多被用于教育、卫生、文化以及政治、军事等支出项目。 练习2:

1、财政支出的经济分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纯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准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各国准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公共生产与公共物品提供的概念和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财政支出效益分析方法含义和区别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章 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 1、衡量财政活动的指标(为什么用?) 衡量财政活动规模可以用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绝对数指标来表示,但通常是以两个相对数指标来表示,即财政收入占GDP(或GNP)的比重和财政支出占GDP(或GNP)的比重。

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比财政收入占GDP(或GNP)的比重更能反映实际情况:

原因:(1)财政收入占GDP的必中常常被人们看做衡量财政集中程度的指标,其实,论集中程度,倒是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更贴近实际。因为财政支出无论采取何种形式,无一例外的都表现为财政对GDP的实际使用和支配的规模,而财政收入则只是标示了财政可能使用和支配的规模,他并不代表实际发生的规模。

(2)财政收入反映的是财政参与GDP分配过程的活动,财政支出反映的是财政在GDP使用过程的活动。从川流不息的社会再生产过程来看,是通过财政支出的规模和结构实现资源的配置,直接影响社会再生产的规模和结构,财政分配的全过程固然是与财政收入,但最终完成与财政支出。

(3)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都体现了财政对宏观经济运行的调控,但后者更能全面而准确地反映财政对宏观经济运行的调控能力。因为举凡财政的职能特别是其中的配置资源职能,更主要是通过财政支出来实现的。

2、财政支出规模增长变化的一般趋势(看明白,瓦格纳法则,替代规模效益理论,改革开放以后的影响因素,结合案例分析我国的情况)

瓦格纳法则指的是财政支出的相对增长。瓦格纳法则可以表述为: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相应提高。

他认为,现代工业的发展会引起社会进步的要求,社会进步必然导致国家活动的扩张。此外,瓦格纳把对于教育、娱乐、文化、保健与福利服务的公共支出的增长归因于需求的收入弹性,即随着实际收入的上升这些项目的公共支出的增长将会快于GDP的增长。

Peacoak和Wiseman的替代-规模效益理论:导致财政支出增长的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并认为外在因素是说明财政支出增长超过GDP增长速度的主要原因。

内在因素:政府喜欢多支出、公民不愿意多交税。因此,政府在决定预算支出规模是应该关注公民关于腹水承受能力的反应,公民所容忍的税收水平市财政支出规模的约束条件。在正常条件下,经济发展,收入水平上升,以不变的税率所征得的税收也会上升,于是政府支出上升会与GDP上升成线性关系。

外部因素:战争发生,政府会被迫提高税率,公众也会接受危急时刻提高了的税率。“替代效应”产生,即在危急时刻,公共支出会替代私人支出,财政支出的比重上升。但在危机之后,公共支出并不会退回到先前的水平。因此,每一个较大的经济和社会动荡,都会导致财

政支出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

我国改革开放后公共财政支出增长的基本特征:

改革开放后,我国公共财政支出除1980、1981负增长外,其余都是增长的趋势,而且增长速度不慢,所以财政支出增长率基本上是一条波折上升的曲线,而且有的年份波折度较大。但是,财政支出占GDP比重的运行则不一样。1995之前,由于财政支出增长速度慢于GDP的增长速度,导致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一路下滑,到1986才停止下滑,1997开始回升,而且回升速度较快。因此,改革开放后,我国公共财政支出占GDP比重的曲线呈现先逐年下滑后又逐年回升的特征。这种发展变化的趋势明显体现了经济体制转轨期的特征。

我国公共财政支出占GDP比重发展变化原因的分析:

(1)、经济体制改革前,我国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是比较高的这是由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决定的。第一,实行“低工资、高就业”政策,个人收入所占的比重较小,并且许多个人生活必需品由国家低价乃至无偿供给;第二,国家实行“统收统支”制度,国有企业的利润乃至这就基金几乎全部上缴国家,相应的,他们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投资乃至更新改造投资,都由国家拨付。

(2)、经济体制改革后,实行放权让利。改革之初,不可避免的要经历一个向国有企业放权让利和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阶段,于是财政收入增长放慢,甚至消失,导致财政支出增长弹性和增长边际倾向的下降。由于财政支出增长弹性和增长边际倾向的下滑,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自然出现逐步下滑的趋势,而且我国公共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下滑的速度较快下滑的浮动较大。

(3)、一旦经济体制迈上市场经济的运行轨道,随着经济改革的逐步到位和GDP的增长,逐年下滑趋势理应逆转,即下降的趋势在某一时点停止,转而趋于回升。2005年转向稳健财政政策,随后几年虽然财政赤字逐年压缩,但是同时财政收入增长率却上升,因而公共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仍是呈上升趋势。

因此,应当随时关注和观测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和增长边际倾向,及时合理地调节财政支出GDP比重的发展变化。

3、经济发展阶段论

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政府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占有较高的比重,公共部门为经济发展提供社会基础设施,如道路、运输系统、环境卫生系统、法律与秩序、健康与教育以及其他用于人力资本的投资。这些投资对于经济与社会发展处于早期阶段的国家进入“起飞”乃至进入发展的中期阶段是必不可少的。

在发展的中期,政府投资应该继续进行,但这是政府投资将逐步转换为对私人投资的补充。 马斯格雷夫认为,在整个经济发展进程中,社会总投资以及政府投资的绝对数会增长,但社会总投资占GDP的比重以及政府投资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则会趋于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