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理工大学财政学复习整理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华东理工大学财政学复习整理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23ec3a1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7f

(3)税收抵免:允许纳税人从其某种合乎奖励规定的支出中,以一定比率从其应纳税额中扣除,以减轻其税负。

(4)优惠税率:对合乎规定的企业课以较一般为低的税率。

(5)延期纳税:允许纳税人对那些和互对定的税收,延迟缴纳或分期缴纳其应负担的税额。 (6)盈亏相抵:准许企业以某一年度的亏损,抵消以后年度的盈余,以减少其以后年度的应纳税款;或是冲抵以前年度的盈余,申请退还以前年度已纳的部分税款。一般而言,抵消或冲抵前后年度的盈余,都有一定的限制。

(7)加速折旧:在固定资产使用年限的初期提列较多的折旧 (8)退税:国家按规定对纳税人已纳税款的退还。 练习6:

1、政府介入社会保险支出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养老保险筹资模式?我国的状况、基本含义、对养老保险的影响、优缺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财政补贴的概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财政补贴经济影响的机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税收支出的概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税收支出的形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七章 财政收入规模与构成分析 1、财政收入分类

我国新《预算法》确定编制四种预算,自然就有四类财政收入,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狭义)、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广义=四个) 我国财政收入主要按收入形式分类:

(1)、税收收入: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印花税、诚征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车船税、车辆购置税、关税、契税、烟叶税、其他税收收入

(2)、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等。 (3)、非税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专项首部、行政事业性收费、国有资本经营收入、罚没收入、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其他收入。

(4)、贷款转贷回收本金收入:包括内外债贷款和转贷的收回本金收入。 (5)、债务收入,即内外债收入。

2、影响财政收入规模水平的主要经济因素 a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P119-120 b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P121-122 c价格对财政收入的影响P122-123

3、我国财政收入增长变化趋势的实证分析

4、我国目前财政收入规模水平的分析和评估 看书

第八章 税收原理 1、税收的基本属性 (1)强制性 (2)无偿性 (3)固定性

2、税收术语 纳税人 课税对象 课税标准 税率

税收能力和税收努力 起征点与免征额 课税基础

3、税收分类

(1)所得税、商品课税和财产课税 (2)直接税与间接税 (3)从量税与从价税 (4)价内税与价外税 (5)中央税与地方税

4、税收中的公平与效率

(1)税收应以公平为本。税收公平包括普通征税和平等征税两个方面。

(2)征税必须考虑效率的要求。效率:a征税过程本身的效率,即较少的征收费用、便利的征收方法等;b征税对经济运行效率的影响,宗旨是征税必须有利于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也就是说有效地发挥税收的经济调节功能。

(3)税收公平与效率的两难选择。税收的公平与效率是密切相关的。从总体上讲,税收的公平与效率是互相促进、互为条件的统一体。a公平是效率的前提b公平是效率的必要条件。

5、公平类税收原则与效率类税收原则 (1)公平类税收原则

a受益原则:各社会成员应该各自从政府提供公共物品中享用的利益来纳税,或者说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成本应按各社会成员享用的份额来承担。来自市场经济“自由交换”法则。桥梁和公路征收燃油税:受益原则可以直接应用;国防费和行政管理费:受益原则不适用。

b能力原则:征收一个社会成员的支付能力为标准,而不考虑各自对公共物品的享用程度。收入高的人多分摊,收入低的人少分摊。“收入再分配”作用,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 (2)效率类税收原则

a促进经济发展原则:税收的经济效率原则,是指税收制度和税收政策在保证筹集财政收入的同时,应有利于经济发展,力图对经济发展带来积极影响。涉及“税收中性”问题,税收中性就是指在征税过程中不应或减少对纳税人带来应纳税款之外的超额负担。

b征税费用最小化和确实简化原则:是税制本身的问题,又称税收的制度原则。税收费用的最小化,是指在征收既定税收收入的前提下,尽可能将征纳双方的征纳费用减少到最低限度。其实,税收费用最小化和确实简化原则,及时税收的制度原则,也是税收的效率原则。这个原则不仅使纳税人可以减少纳税费用,也是税务部门可以减少征税成本,也就是提高税收效率。

6、税收中性问题(瓦格纳税收原则 亚当斯密税收原则 超额负担 如何产生 马--理论 图解形式)

(1)税收中性:政府课税不扭曲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或者说,不影响私人部门原有的资源配置状况;如果政府课税改变了消费者以获取最大效用为目的的消费行为,或者改变了生产着以获取最大利润为目的的市场行为,就会改变私人部门原来(税前)的资源配置状况,这种改变就会被视为税收的非中性。

(2)税收中性和税收超额负担相关,或者说,税收中就是针对税收超额负担而提出的。税收超额负担,是指政府通过征税将社会资源从纳税人转向政府部门的转移过程中,给纳税人造成了相当于纳税税款以外的负担。具体表现:a国家征税一方面减少纳税人支出,同时增加政府部门支出,弱音征税而导致纳税人的经济利益损失大于因征税而增加的社会经济效益,则发生资源配置方面的超额负担。b忧郁症谁改变了商品的相对价格,因而会对征税人的消费和生产行为产生不良影响,则发生经济运行方面的超额负担。 (3)马歇尔-哈伯格超额负担理论:P151

7、税收转接与归宿的基本定义、一般规律

(1)基本定义:税负转嫁就是指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价格或压低购进价格的方法,将税负转移给购买者或供应者的一种经济现象。

税收归宿一般指处于专家中的税负的最终落脚点。税收转嫁往往不是一次的,税收归宿是一种理论现象。 (2)一般规律:

a商品课税较易专家,所得课税一般不易转嫁。

b供给弹性较大、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的课税较易转嫁,供给弹性较小、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的课税不易转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