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几点因素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浅谈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几点因素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288bc2f48d7c1c709a14530

浅谈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几点因素

寿光市侯镇中心小学 张晓霞

社会的不断进步在使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带来了激烈的竞争,这个急剧变化、迅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对人们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现代社会中,不仅成人要承受许多心理压力,而且本该天真浪漫的小学生也要承受来自学习、生活、家庭以及社会的负担,使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并受到广泛关注。小学生的学习心理、亲子关系、交际心理、情绪情感主流较好。但少数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冷漠、羞怯、焦虑、交往障碍、意志品质不成熟等心理问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塑造具有健康心理的二十一世纪劳动者是学校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这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内容,具体包括:

1.智能训练,即帮助学生对智力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并针对智力的不同成分,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等而设计不同的训练活动等。

2.学习心理指导,即帮助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等。

3.情感教育,即教会学生把握和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学会有效控制、调节和合理宣泄自己的消极情感,体察与理解别人的情绪情感,并进行相关技巧的训练。

4.人际关系指导,即围绕亲子、师生、同伴三大人际关系,知道学生正确认识各类关系的本质,并学会处理人际互动中各种问题的技巧与原则,包括解决冲突、合作与竞争、学会拒绝,以及尊重、支持等交往原则。

5.健全人格的培养,即关于个体面队社会生存压力应具备的健康人格品质,如独立性、进取心、耐挫能力等。

6.性心理教育,即关于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识的传授与分析,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性别观念和性别认同,指导学生认识和掌握与异性交往的知识和技巧。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学校教育、家长素质、社会环境影响等。

一、学校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学校是小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小学生每天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因此,学校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他们在学校

生活中的体验与其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学生一背上书包开始进入人生的学习阶段,玩的时间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渐变少。他们一上学就被牢牢地拴在以升学为目的的“应试”战车上,内心承受着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于是造成了他们害怕考试,害怕老师,害怕家长,害怕学校,在压力、恐惧下,有的孩子变得焦虑、烦躁、紧张、暴怒、嫉妒、猜疑??产生逆反心理,不肯接受大人提出的任何意见,学习生活失去了色彩,变得枯燥无味,厌学的情绪弥漫在青少年之间。

(一)针对这种情况作为学校应采取有效措施

1.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融入在学科教学、学校教育活动和班主任工作、少先队工作等多项工作中。

2.进行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和开展有关的心理健康文体活动。 3.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

4.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沟通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等。 (二)教师应该注意的

我们每一位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必须了解每一阶段儿童最易产生的心理问题,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为儿童的未来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1.挖掘学科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内容。

不管什么学科的教学从心理学和教育学意义上看,都是对学生心理的发展施加影响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们注意挖掘和组织好对学生心理产生重要影响的学习内容,使其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灵,这就会使学科教学过程收到事半功倍的心理教育效果。

2.注意学科教学活动的设计。

学生的心理是在活动中发生发展的。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堂学科课程的教学,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教学活动过程,尽可能使每个学生有展现自我的机会,使他们的心理素质通过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得到训练与提高。

3.构建良好的心理教育环境。

学科教学中心理教育的成功与否,关键还在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心理融合程度。因此构建和谐良好的课堂心理教育环境就显得非常重要。教师应和谐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把他们看成是自己的朋友。

有些调皮的学生易犯错,他们犯的不是大错误,也不应该影响他们一生,我们可以不用成人的眼光、成人的责任观念、成人的是非标准,来评价孩子的事情,来看待孩子们的对错。老师也应该多和孩子沟通,让他们明白行为是不正确的,但改正就好,尽量消减负面影响。

二、家庭环境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现在的家庭,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对子女的教育观念、态度、方法各不相同:

1.有的家长过分溺爱,孩子从小受尽了家长们的溺爱、迁就,孩子容易造成任性、固执、自私不合群。与同学之间发生冲突,又受不了一点委屈,为了一点小事大打出手。

2.同时家长对孩子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高要求,让孩子做许多他自己不愿做的事。小小年纪不光要学书本知识,还要在家长的“监视”下学特长,例如:剑桥英语、奥数、舞蹈、美术、乐器等各种兴趣班,搞提高补习。当然,这有助于为孩子们提供各种学习素材,丰富他们的兴趣,开拓视野。但同时我们还应看到,可能减少学生们体验生活接触自然的机会,对学生的身心带来不良影响。这样,势必影响孩子心理健康发育。

根据以上现象,概括起来有三方面:

1.过高的期望:家长只要求孩子好好学习,很少考虑孩子的意愿、想法、兴趣、能力,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身上,结果造成孩子心理压力过大,缺乏自信、情绪不稳、缺乏兴趣、性格不良、意志不坚,有些孩子甚至出现了焦虑、抑郁等一些心理问题。

2.精神的虐待:主要表现为威胁恐吓、轻视贬低、羞辱指责。这样对待孩子,容易使孩子胆小怕事、孤僻、人格扭曲、自卑、缺乏自信,造成孩子对父母的敌对情绪,产生反抗心理,处处与父母对着干,甚至导致心理障碍。

3.否定性语言:孩子长期生活在得不到家长赞美的否定的环境里,自尊心和自信心会受到伤害,容易形成“我不行”、“我笨”或“我完了”......等消极的自我暗示,认为自己是一个没用的人。当一个人发现他无论怎样努力都以失败告终时就会放弃一切努力。

一些儿童心理学专家最近在调查中发现,孩子最感恐惧的是家长对他们说出如下的话:(1)傻瓜、没用的东西。(2)你简直是个废物。(3)你可真行,竟能做出这种事情。(4)住嘴!你怎么就是不听话呢?(5)我说不行就是不行!

(6)我再也不管你了,随你的便好了。(7)求求你别再这样做好吗?(8)你若考了一百分,我就给你买??(9)你做这种事,真让我伤心透了。

专家们认为,孩子的心灵是脆弱的,他们希望得到支持和理解,每一句鼓励的话语,都会使孩子信心百倍,但是一句粗暴的呵斥,足以使他们的尊严受到极大的伤害。对学习产生厌烦、对测验产生恐惧、对父母产生敌对甚至仇恨。

因此,要在家庭中营造一种融洽的家庭氛围,不断改进对孩子的教育方式,父母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善于与孩子交流,要给子女起到一个良好的榜样作用,使孩子在第一生活环境中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三、社会环境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一)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社会因素更加复杂话、多样化。

社会文化中的不健康因素也大量增加,许多书籍、计算机游戏软件和影视作品中带有不利于小学生成长的内容,直接影响着小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人格的发展。一些不良影视作品、卡通漫画对学生身心造成危害。

(二)儿童出现的现象

由于儿童明辨是非能力有待于提高,好奇心强,就出现以下问题,如:有的学生贪小便宜,或嫉妒别人有好的东西自己没法有,养成了小偷小摸;平日爱玩网络游戏的学生,特别喜欢枪战打斗,学习网络里的坏习,由于年纪小沉迷于网游,弄不清现实和虚拟的,拉帮结伙欺负弱小;或以“借”钱为名的拿钱不还,或强行向弱小同学拿钱,搜身,若是不肯,就用打来解决......这对于他们自己和被他们欺辱的学生来讲,身心都极为不利,造成了有的学生怕出门,怕到校又不敢跟大人讲,怕再挨打的心理,或者效仿、崇拜他们。

根据以上现象,全社会都应行动起来,为孩子打造一片净土。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树立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营造文明的学习、生活环境。

因此,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家庭因素是基础,学校教育是关键,社会教育是保障,是学校、家庭、社会的责任和义务。要全面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因素的协同努力,共同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