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组织》知识点汇总(1)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信息组织》知识点汇总(1)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312b46410a6f524cdbf8570

2. 类目体系的含义和组成。

3. 分类号:亦称标记符号,是分类法中用于标识类目的代号。 4.分类号的要求:

(1)简明性(2)表达性(3)容纳性(4)助记性 5. 复分表的作用和类型。

作用:① 缩小类表的篇幅 ;② 加强类表的伸缩性; ③ 增强类表的规律性。

种类:① 通用复分表:又称共同区分表,是一种供主表各大类的有关类目共同使用的表,通常在类表的前部或后部集中编列。② 专类复分表:只限于在某一基本大类或专门领域使用的复分表,一般设置于相应的大类之下。 6. 号码的种类。

(1)单纯号码:指由一种具有固定次序的符号系统构成的号码。常用的有数字和字母两种。

(2)混合号码: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具有固定次序的符号系统构成的号码。通常由数字、字母结合使用。 7. 编号制度。

(1)顺序标记制。美国《国会法》

9

(2)层累标记制。我国的《中图法》

(3)顺序—层累标记制。我国的《科图法》、英国的《概略分类体系》 (4)分面标记制。《冒号分类法》 8. 标记技术。

(1)八分法。又称扩九法。(2)双位制。(3)借号法(4)预留空号法(5)对应编号法(6)字母标记法。 9. 类目索引的类型

第三节 类目体系的建立

1.类目:又称为类,通常是指一组具有某一共同属性的事物对象的集合。是分类体系的基本构成单元。 2.同位类的含义:从同一个上位类区分出来的一组处于同等地位的子类,称为同位类。

一、名词解释

2.等级列举式分类法:将所有的类目组织成一个等级系统,并且采用尽量列举的方式编制的分类法。 3.分面组配式分类法:一种依据分析兼综合的原则编制的分类法类型,以简单概念组成复合类目的方式。 4.同位类:从同一个上位类区分出来的一组处于同等地位的子类。

5.层累标记制:按照类目划分的等级配置相应位数号码,号码不仅可以反映类目次序,并可以根据标记的位数判断出类目的等级。

6.八分法:在采用层累数字标记的情况下,当同位类超过10个,不足18个时,前9位以0-8表示,8后面的标记用两位数字表示一次划分,用于解决同位类的号码配置问题。 7.类目索引 :为了克服类目查找的困难编制的一种辅助工具

8.交替类目:在为一个知识门类设置使用类目的同时,于相应门类下设置的供选择使用的类目。这类类目本身不用来分类,起引向使用类目的作用。

1.分类标引:依据一定的分类语言,对信息资源的内容特征进行分析、判断、选择,赋予分类标识的过程。 2.书次号:表示同类书先后次序的号码。

3.种次号:按照同类书分编先后,以每一种书为计数单位顺序编制的号码。 4.著者号码表:依据著者名称的音或形,按一定的取号方式编制的表。

1. 主题法:是指直接以表达主题内容的语词作检索标识、以字顺为主要检索突进的标引和检索信息资源的方法。 2.叙词法:从自然语言中精选出来的、经过严格处理的语词作为文献主题标识,通过概念组配方式表达文献主题的主题法类型。

3. 叙词表:按其功能,它是一种将标引人员或用户使用的自然语言转换成规范化的系统语言的术语控制工具;按照其结构,叙词表是一种概括特定知识领域并由词义相关、语义相关的术语组成的可以不断补充的规范化词典。 4.轮排索引:将词表中的叙词按词素的字顺排列,使含有同一词素的叙词集中显示于一处的词汇表。 5.先组词:直接以复合概念的语词形式收入词表的词。

1.文本检索:一种不进行标引,直接利用计算机的功能,通过自然语言中的语词或语词组配形式,对信息资源的文本数据进行匹配检索的方式。

10

2.后控词表:一种在检索阶段进行控制的词表,在检索阶段通过同义控制和相关词推荐等方式提供帮助。 3. Ontology:是指共享的,概念化的,明确的,形式化的表述。

1. 主题标引:依据一定的主题词表或主题标引规则,赋予信息资源语词标识的过程。

2. 限定组配:以表示事物的叙词和表示事物特称、属性或方面的叙词进行组配,表示一个专指的子概念,通常以符号“—”或“,”为组配标志。

二、填空题

1.主题法按照选词方式,可以分为(标题法)、(元词法)、(叙词法)、(关键词法);按照其使用时组配的先后,可以分为(先组式主题法)和(后组式主题法);按照其使用时是否进行控制,可以分为(受控主题法)和(非控主题法)。 2.在字顺表中,叙词款目或非叙词款目一般由(款目词项)、(标记项)、(注释项)、(参照项)等组成。 3.等级关系还包括(属种)、(整部)、(集合与个体)三种关系。

4.对一词多义的现象进行控制,一般采用(加限义词)或(加注)方法予以解决。 1.信息资源分类法按其编制方式,通常分为(等级列举式)、(分面组配式)、(列举组配式)三种类型。 2.阮冈纳赞将引用次序确定为:(本体)——(物质)——(动力)——(空间)——(时间)。 3.类目之间的关系包括(从属)、(并列)、(交替)、(相关)等。 4.一种良好的分类标记一般应当符合(简明性)、(表达性)、(容纳性)、(助记性)的要求。 1.(DDC)、(UDC)、(LCC)号称世界三大分类法。

2.中图法的复分表包括(通用复分表)和(专类复分表)两种。 1.在中图法中,组配标引包括(使用复分表)、(仿分)、(类间组配)三类。 2.一个完整的分类索书号包括(分类号)、(书次号)、(辅助区分号)三种成分的号码。 1.(《汉表》)是我国第一部大型综合性叙词表;(LCSH)是世界上使用最广的主题法;(MeSH)是医学领域广泛使用的专业叙词表。 2.《汉表》的辅助索引包括(范畴索引)、(词族索引)、(轮排索引)、(英汉对照索引)四种。 3.(《中国分类主题词表》)是在《中图法》类目与《汉表》主题词对应的基础上,将分类法与主题法、先组与后组融为一体的一种文献标引和检索的工具。

1.按照对信息资源内容的揭示特点,分类标引和主题标引的标引方式通常可分为(整体标引)、(全面标引)、(对口标引)、(综合标引)、(分类标引)五种。

三、简答题

1. 一部完整的分类法应有哪几部分组成?

按照分类法各部分的功能,可以将分类法分为类目体系、标记符号、说明和注释及类目索引四个部分。 2. 分类标记的要求、种类和标记制度类型有哪些?

(1)分类标记号码的要求是:简明性,即号码要简短明确、顺序性强、易读易记、排检方便,实用性强;号码达到简明性要求的主要方法是:使用有固定次序的单一符号系统可使号码便于排检,选择基数较大的符号系统可使号码简短,均衡配置号码,适度降低类目划分层次,采用全面或局部放弃号码的表达性(即等级等);表达性,即号码能反映类目的排列次序和结构特点;容纳性,是符号系统能满足根据需要对类目体系进行增补变动及时配给相应号码的能力;助记性,即类表中同一含义的主题配置相同的号码,便于记忆;

(2)分类法标记符号的种类主要有单纯号码和混合号码两种。单纯号码是只用一种具有固定次序的符号系统,通常有单纯数字或单纯字母两种;混合号码是指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具有固定次序的符号系统构成的号码,一般由数字和字母结合编号。

(3)标记制度的类型一般有顺序标记制、层累标记制、顺序-层累标记制和分面标记制等类型; 顺序标记制按照类目在分类体系中的次序配置号码,类号不揭示类目等级或其他关系,只表示类目的次序的编号方法;层累标记制按照类目划分等级配置相应位数号码,类号可以反映类目次序和等级的标记方法;

顺序-层累标记制:是将层累制与顺序制结合起来的一种标记制度,它吸取层累制与顺序制的优点,使符号具有一定的简明性、容纳性和表达性;分面标记制以特定的符号或组配方式表示各个主题因素所属的分面,使号码不仅能够揭指类目的次序和等级,而且能够显类目的分面结构。

3. 引用次序在分类体系建立中有什么作用?分类法对横向关系的处理采用了哪些方式? (1)引用次序在分类体系建立的作用是:

1)决定着类目体系的展开方式与类目体系的结构,可以直接影响分类体系的性能;2)引用次序决定选择何种标准建

11

立体系及其先后次序,因而决定着按什么方式集中信息资源;3)决定着为用户提供何种检索途径,它与分类法的适用性有着密切关系。

因此,应优先选择某一学科、事物的主要属性或具有检索意义的属性作为分类标准。 (2)分类法对横向关系的处理的主要方法是:

1)设置交替类目,使之充分揭示类目之间的联系,保持学科的完整性,又能相对集中同一学科的资源。这种方法解决了类目体系单线序列和事物多向从属的矛盾,可以体现多重从属的事物的联系,便于工作于从不同角度查找类目,使分类法具有按实际需要选项择使用的灵活性;

2)建立参照,指明类目之间除从属、并列交替之外其他联系,参照方法使内容之间有密切联系并被分散的类目揭示出来,加强这些类目之间的联系;

3)设置选择类目,即在主题内容按不同方式处理时,指明可供选项技的不同处理办法供选择使用,这种方法有助于根据需要灵活以灵活方式组织相关资源,增加分类体秒的灵活性;

4)设置选择性类表,即根据不同用户的需要,为一主题或学科领域同时编制不同的类表供选择使用,这种方法有助于增加类目体系的灵活性和适用性;

5)规定类目的归属,即根据需要规定某些主题内容的处理规律或原则,有利于以统一的方法组织信息资源。 4. 文献分类法类目之间有哪些关系,它们的表现有哪些?

(1)类目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从属关系,即类目体系中一个类与其直接区分出来的子类之间的关系;并列关系,是类目体系中同位类之间构成的关系;交替关系,是指交替类目与相应的使用类目之间形成的关系;相关关系,是指类目之间除从属、并列、交替等关系之外其他联系;

(2)上述关系在类目体系中体现为:从属、并列关系是类目体系的主要关系,揭示类目之间的纵向联系,类目从属关系以上位类、下位类表现出来,类目并列关系以同位类表现出来;类目交替关系、类目相关关系是类目体系主要关系的补充,揭示了类目之间的横向联系;在类目体系中,交替关系以交替类目与使用类目体现出同一关系主题内容的资源的可选择性;相关关系以类目参照体现类目之间的交叉等联系。

5. 网络分类工具与传统分类法有哪些不同?在类目组织和揭示形式上有哪些变化? (1)网络分类工具与传统分类法的不同表现在:

1)揭示角度不同。网络分类法改变了传统分类法以学科为中心建立体系的方法,以主题为中心或者以主题结合学科的方式组织体系;

2)类目设置的特点不同。网络分类法改变了传统分类法以资源和用户情况设置类目、重视类目设置的逻辑性、系统性的方式,在类目设置中体现网络资源形式的类目,简化了类目等级,类目设置的概括性、实用性强;

3)类目体系展开的形式不同。网络分类法改变了传统分类法主要采用线性序列的类目体系,采用超文本链接横向揭示资源,类目体系采用多维结构,多角度设置类目、展开体系,用网状结构代替了传统的线性结构; 4)同位类排列不同。网络分类法改变了传统分类法按类目关系排列同位类的方法,按字顺排列类目;

5)适用特点不同。网络分类法与传统分类法相比,更重视类目体系的普遍普适用性,重视普通用户的信息需求,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需求为中心展开类目体系;在资源选择、类目排列、类名选择上体现终端、用户的使用需要,在多维结构、横向关系揭示上体现方便用户需求的易用性。

(2)在类目组织和揭示形式上,网络分类法的主要变化是:

1)网络分类法改进主题之间多维关系的揭示,采用超文本链接使类目之间的多维联系以网状结构显示出来; 2)从多个角度组织信息资源,利用链接,从不同属性、角度设置类目,使用户可以从不同角度查找同一事物; 3)采用多表列类(轮排),网络分类法改变了传统分类法固定引用次序的方式,有选择地同时建立多个不同引用次序的类目体系,可以提供多个检索入口,使分类体系具有不同的功能;

4)设置镜象类目,对某些重点类目或热点类目突出反映,使分类法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灵活性;

5)动态组织分类体系,包括动态设置类目和动态揭示类间关系,使由某些原因临时显得重要的类目提前设类或根据动态情况对某些热点关系类间的显示,提高了类目的动态性、灵活性和实用性;

6)用于联结不同的检索系统。使用超文本技术,可以可以通过类目与相关系统中的相应术语的链接,实现类目索引、标题表、叙词表、自然语言系统及其他分类系统等之间兼容互换,这种联结可以增加各种系统的联系,增加检索入口,提高分类系统的使用效率,主题词和类目的对应还可以为分类自动标引提供基本工具;

7)联结说明与规则系统,通过链接,把分类体系与相关的说明文字联结,为分类标引提供方便的标引工具。 1.简述DDC在分类法发展中的贡献及其管理上的成功经验。 DDC在分类法发展中的贡献及其管理上的成功经验是: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