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崇明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等级考第一次模拟历史试题 含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上海市崇明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等级考第一次模拟历史试题 含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345102b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de

崇明区2018-2019学年等级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

历史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2.所必须做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史记·殷本纪》记载:“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封于商……”对上述史料看法正确的是 A. 该记述属于神话传说,基本无历史价值 B. 该史料属于文献史料,有待于实物印证 C. 该史料属于一手史料,有一定参考价值 D. 《史记》素以信史著称,故该史料是可信 【答案】B 【解析】

【详解】大禹治水和契被封于商是我国古代许多文献史料中记载的内容,并不能将其完全归于神话传说而认定其毫无历史价值,故排除A项;题意中记载的内容属于文献史料,但是有待实物的考证,故选B项;《史记》中的记载属于司马迁二次加工整理的记载,不是一手史料,故排除C项;《史记》记载虽然以信史,但大禹治水和契封于商属于没有实物考证的记载,不能就此推断该则史料就是可信的,故排除D项。

2.《礼记》记载:“夫礼者,……故贵贱有等,衣服有别,朝廷有位,则民有所让。”由此可见,制定礼乐制度的目的是 A. 维护等级秩序 B. 保障专制王权 C. 加强中央集权 D. 规范人们行为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贵贱有等,衣服有别,朝廷有位,则民有所让”可知周公制定礼乐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民有所让”,即维护等级秩序,故选A项;西周时期还没有形成高度的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周公制定礼乐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维护社会等级以巩固统治,并非是为了维护专制王权和中央集权,故排除B、C项;规范人们行为是礼乐制度的内容而非目的,故排除D项。

【点睛】中国的礼乐制度起源于西周时期,它和分封制度、宗法制度一起,构成整个中国古代的社会制度,对后世的政治、文化、艺术和思想影响巨大。礼乐制度分礼和乐两个部分。礼的部分主要对人的身份进行划分和社会规范,最终形成等级制度。乐的部分主要是基于礼的等级制度,运用音乐进行缓解社会矛盾。 3.汉光武帝的治国政策是 A. “无为而治” B. “柔道”政策 C. “有为”政策 D. “善于纳谏” 【答案】B 【解析】

【详解】“无为而治”是道家思想,主要应用于西汉初期恢复社会经济时期,不是汉光武帝的治国政策,故排除A项;汉光武帝采用儒家思想对臣民进行怀柔统治,所以他的治国政策是“柔道”政策,故选C项;“有为”政策主要符合汉武帝的特征,与汉光武帝的治国政策不符,故排除C项;“善于纳谏”是唐太宗治国的特点,故排除D项。

【点睛】柔道,即王道,意谓自己要效法汉高祖刘邦的统治之术,把“黄老无为”学说,作为稳定社会秩序的指导思想。不搞霸道,不单凭武力和强权,去管理国家。光武帝这种治世原则,具体表现在恤民和安民等方面。

4.颁布“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此诏令的皇帝是 A. 秦始皇 B. 汉武帝 C. 光武帝 D. 孝文帝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此诏令应该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发布的诏令,即孝文帝为了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要求臣民采用汉语,废除鲜卑语。所以与此诏令有关的皇帝应该是北魏孝文帝,与秦始皇、汉武帝和光武帝无关,故排除A、B、C项,故选D项。 【点睛】孝文帝实施汉化中最重要的政策,即将语言改变,规定不再说鲜卑复合语,而须改说单音节的汉语。

5.下列哪个区域在元代正式成为中国行政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A. 蒙古 B. 新疆 C. 西藏 D. 海南岛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内容可知,蒙古和新疆均在汉朝时就已经开始并入中国版图,成为中央王朝统治的区域,故排除A、B项;西藏是在元代统一中国后并入中国版图,元朝政府设置宣政院管理西藏地区事务,西藏正式成为中国行政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故选C项;海南岛也是在汉代时就纳入了中国版图范围,故排除D项。

6.(德)利普斯在《事物的起源》一书中认为:“这就为知识普及口号打开道路,标志着我们心目中所谓书籍的开端。”这段材料表明中国造纸术的西传 A. 促成了近代欧洲科学复兴 B. 改变了欧洲人阅读方式 C. 消除了人们对宗教的迷信 D. 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为知识普及口号打开道路”可知造纸术的西传是推动了欧洲文化的发展,而不是欧洲科学复兴,故排除A项;造纸术的西传并没有改变欧洲人的阅读方式,故排除B项;造纸术的西传只能是促进文化传播,有助于思想解放,帮助人们摆脱宗教的束缚,而不是消除人们对宗教的迷信,故排除C项;根据“标志着我们心目中所谓书籍的开端”可知造纸术的西传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故选D项。

【点睛】公元8世纪,阿拉伯人开始使用中国的技术和设备造纸,之后造纸术传入欧洲。纸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是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都有了革命性的进步,所以造纸术的西传对欧洲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7.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各民族的发展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这种“融合”和“统一”实现的主要方式是 A. 正常的文化交流 B. 西方的殖民扩张和掠夺 C. 东方的借鉴学习

D. 东西方之间的政治交流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内容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开始了对亚非拉地区的殖民和掠夺,世界的“融合”和“统一”不是正常的文化交流,故排除A项;西欧殖民者通过殖民掠夺、三角贸易等方式推动了世界的“融合”和“统一”,故选B项;新航路的开辟时东方还没有开始向西方借鉴学习,故排除C项;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的“融合”与“统一”依靠的也不是东西方之间的政治交流,故排除D项。

8.下列哪位启蒙思想家曾经担任《百科全书》的主编20余年,宣传科学和理性,反对迷信和专制 A. 狄德罗 B. 卢梭 C. 霍布斯 D. 伏尔泰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内容可知,狄德罗曾经担任《百科全书》的主编,宣传科学和理性,反对迷信和专制,所以在狄德罗是启蒙运动中百科全书派的主要代表,故选A项;卢梭、霍布斯和伏尔泰均不曾担任《百科全书》的主编,故排除B、C、D项。

9.有同学用下列示意图表示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有关三权分立的原则,图中缺失的一项是

A. 首相(军事) B. 内阁(行政) C. 总统(外交) D. 总统(行政) 【答案】D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