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季氏将伐颛臾学案三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高中语文季氏将伐颛臾学案三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35a5fa8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65

《季氏将伐颛臾》学案三

【资料园地】

1.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鲁定公时,曾任鲁国大司寇,后来私人办学,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还在晚年整理“六经”(《诗》《书》《易》《礼》《乐》《春秋》)。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自汉代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二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封建统治者一直把他尊为圣人。他又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最重要著作。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合称为“四书”。《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记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有不

2.

鲁国三桓犯上,是春秋时代各国贵族中以下犯上的普通例证。鲁庄公有弟三人:长庆父,次叔牙,次季友。因为都是桓公的儿子,故其后代称为“三桓”。三桓就是孟孙氏、叔孙氏、

三桓既强,其为乱之时便多了。最大的一次叛乱,在昭公之时。据《史记》称,当时季孙氏因与郈氏斗鸡生隙,引起冲突,昭公大概对季孙氏的跋扈不满,故站在郈氏一边,助之攻季孙氏。这时叔孙氏、孟孙氏恐季孙氏败后自己的势力发生动摇,乃相与救季孙氏,结果把昭公之国打败,并杀郈昭伯,逼昭公奔齐。三桓的势力,至此已登峰造极。(周谷城《中

鲁宣公十五年(前594)的鲁国“初税亩”表示公私斗争的导火线已经点燃了。鲁襄公十一年(前562),季孙、叔孙、孟孙三家对公室进行反击,“作三军,三分公室各有其一”,把公室瓜分了。到了鲁昭公五年(前531),三家调整了互相的分地,“四分公室”,季氏独

3.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字词梳理】

1.正音

社稷( ) 颛( )臾( )相国( ) 椟( )柙( )......2.词语释义

既来之,则安之: 分崩离析: 祸起萧墙:

1.

兕( ) .

是谁之过与? .2.

①有国有家..古义:

②陈力就列.. 古义:

③不能..古义:

④季氏将有事..古义:

⑤修文德以来..古义:

3.

①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而不能来...

②既来之,则安. 4.(1)是

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 )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 .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 .(2)疾

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 .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 )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 .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 .(3)止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 .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 .(4)见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 .曹刿请见( ) .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 )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 .风吹草低见牛羊( ) .

谡大笑曰:“汝真女子之见!”( ) .(5)过

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 .过犹不及( ) .

是谁之过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