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概括散文主题(已发表)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如何概括散文主题(已发表)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35d8b30ddccda38376bafca

如何概括散文的主题

总说

散文最基本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所谓“形散”,指散文选材自由,写法灵活;“神不散”是指散文中心明确,主题集中。散文运思落笔看似毫不经心,散漫随意,但实际上是用一根思想的红线把生活海洋中的贝壳珠粒,穿缀成闪光的项链。这根红线即是作品的主题。所以,在散文阅读中主题的把握十分重要,它犹如人的神经中枢,所有的阅读题都像是它的神经末梢。阅读鉴赏,必须有主题意识,必须从标题、首尾、文眼句及议论抒情语句中迅速把握主题,从而深入领会散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散文的艺术魅力。

授之以渔——方法技巧展示

散文阅读是从阅读开始的,不是从做题开始的。而阅读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通读全文,把握主题。把握主题的内容包括两点,一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二是作者的思想观点和写作意图的概括。概括、把握主题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五种: 1.解读题目法

我们常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很多散文题目直接点明了主旨,是文章中心思想最精炼的概括。即使有的题目没有点明题旨,也往往是与中心意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最佳的思考切入点。所以阅读散文时先看标题,想一想:这篇文章会写什么内容,表现什么主题,采用什么写法。如果我写,打算写什么,怎么写。这样预想,便于集中心神,调整状态,迅速进入正常的阅读轨道。然后快速阅读全文,粗步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题。

周国平《记住回家的路》、张笑天《上善若水》等,是以句子为标题的,这类标题常常就是主旨的表达或哲理的启示。理解前者,需联系定语“回家”,读出它的表层和深层含义,更好地把握其哲理;理解后者,需进一步弄清此“水”的宽泛意义和具体环境,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和认识。 2.分析首尾法

很多文章的首尾往往提示或暗含中心意思,所以一定要对首尾的语句进行重点品悟,这样往往有助于理解文章的主旨。杨振声《书房的窗子》在文章开头就告诉我们“一句话,它打通与你天然的界限”,这句话形象地表达了书房的北窗的作用,再联系下文中作者所谈的具体理由,就可以看出作者的情感态度,从而顺利概括出全文的主题。再如冰心的《生命》,开篇第一句话说:“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而第二小节第一句话又说:“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第三小节第一句说:“生命又像一棵小树。”大家看,如果我们抓住文章开头和每一小节起始句这些关键的语句,得出这篇文章的主旨之一——“生命的内涵”还困难吗?而篇末点题、卒章显志是我国散文的传统手法,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苏轼的《赤壁赋》。现代散文家杨朔善于用卒章显志的手法来结构散文,如他的《荔枝蜜》、《雪浪花》等就是。和谷的《司马祠》结尾“这竟然是大地上一个巨大的问号”,用一个形象化的表述表达作者对司马迁的敬佩与仰视。

3.分析议论抒情语句法

散文一般都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如果文中出现一些抒情、议论的语句必然就会有它的特殊作用。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所要表达的意图,要传达给读者的思想感情,就是用这些句子来表达,也就是来点明文章的中心。而且这种句子往往是精当的、要言不烦的、“画龙点睛”的,我们可以在阅读时把这些语句都划出来,然后等全语段阅读完以后加以筛选和选择。比如《风景谈》这篇文章,它是茅盾先生在1940年5月到10月访问延安后回到重庆写的。茅盾先生在延安亲眼见到了根据地军民火热的战斗生活,于是他用六幅画面,把它们记叙、描写出来。在每一幅画面叙述以后,他都用饱蘸感情的笔写了这样议论的语句:

“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充满崇高精神的人类乃是伟大中尤其伟大者!”“他们是民族精神的化身,是伟大中之最伟大者!”这些句子很好地点明了文章的主旨,歌颂了在党领导下北方抗日军民的崇高、伟大。再如《司马祠》文末的抒情性语句:“这是天问!我听见史圣在歌唱。这歌声穿越古今,扬善弃恶,与大河共舞。天空有雄鹰飞过,它读圆的墓冢,读方的祠院,读直的神道,再读弧形的小桥大路,这竟然是大地上一个巨大的问号。”把司马祠当成历史的大书,强调它特别值得解读,同时引发读者对司马迁人格与精神进行深入思考。

4.联系背景法

一般文章主旨有显隐直曲之分。对于主旨比较隐曲的文章,只有了解它产生的背景,才有可能深切地理解内容的由来和作者的意图,准确地概括出它的中心思想。除了对作者和作品的写作年代予以关注外,我们还要特别注意在文后出现的注释等说明性文字。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就是主旨比较隐曲的一篇。在文章最后有作者的落款:一九二七年七月,北京清华园。很明显这是点明文章写作背景的信息!联系所学历史知识,我们应该知道: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国共合作破裂,大量共产党员被杀,全国陷入了一片白色恐怖之中,作为一个进步的知识分子面对这一情景,心中十分苦闷、忧愁。文章开头一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就很好地点明了这一点。所以他想在晚上到荷塘上去散心,排解郁闷之情。在苍茫的月光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以不理。”当然这样朱先生可以暂时“喜悦”一下,但终究排解不了心头的阴影,“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们也没有”。如果我们抓住刚才这句点明时代背景的关键语句再结合刚才的简单分析,那么作者在荷塘散步中所表现的“淡淡喜悦”以及终究逃脱不了现实的“淡淡的哀愁”的主旨不就清晰地突现出来了吗?

再如,林清玄的《阳光的香味》,读后发现李乐薇的散文《我的空中楼阁》与之相似,思想背景是一样的:在工业化后期,反思工业文明的不良的一面,对都市文明的厌倦,渴望与大自然的亲近。此外,张晓风的《春之怀古》也是如此。再如,余秋雨的《阳关雪》其中关于古代文人命运的思考,我们可以找出例证,如课文《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写作背景,李白为什么离开长安?他在长安有哪些经历?李白的命运怎样?所以,我们可以利用现有的知识积累来解读一些陌生的文章。这些类似的文章互相印证阐发,就可使散文主旨显明了。

5.因文而异法

写人叙事类散文要对人物作出评价和赞美,或揭示评价事件的意义,或从人物事件中生发出对人生等问题的感悟和认识。如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表达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朱自清的《背影》表达对父亲的感恩等。再如林清玄《阳光的香味》通过发现“阳光的香味”,肯定农夫的阳光生活、美好劳动、务农的选择,评价夜来香和昙花的香“没有壮怀”,强调人的嗅觉在都市里退化;同时作者也肯定了一种贴近阳光、接近自然的生活和人生。

写景状物类散文则是借景、物抒发了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某种感悟,思想认识程度也深广些,更富于理趣。

写景散文是把自然山水、人工场景、民俗风貌等当做主要描写对象,写出它们的形声色味、情态特征,充分展示其风采魅力,以实现传递作者情意并吸引人、感染人的阅读目的。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为依托,情为魂魄。如李乐薇《我的空中楼阁》借山中小屋的纤尘不染的唯美境界表达对优美自然成为自己心灵栖息之所的向往与热爱之情。

状物散文,是以某一种物件作为表现主体,通过对物件的描摹刻画来为物件传神写貌,从而达到体物寄意、托物言志的写作目的。在这类文章中,作者往往要描述事物的突出特点,并把自己的志向寄寓于这种突出特点之中,达到托物言志的目的。如《白杨礼赞》借对白杨树结实、坚强等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陕北军民的讴歌。再如丰子恺的《杨柳》通过赞美杨柳“贱”而有用、高而能下的品质,体现了作者在处世待物上超越世俗名利欲念的人生观念。

哲理性散文的主旨,往往是作者对人生或生活尖锐的揭示或率直的评价,这类散文颇有论文的味道。议论性散文以说理为主,它与抒情散文一样注重情感的抒发,不同的是议论散文重于理智,抒情散文重于感情。它又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用事实和逻辑来说理,而主要用文学形象来说话,是一种文艺性的议论文。它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严密的逻辑;既要以情动人,又要以理服人;熔形、情、理于一炉,合政论与文艺于一体。鲁迅先生的杂文、陶铸的《松树的风格》等都是典型的议论性散文。

学以致用——边练边思边悟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后面问题。

沙家浜记 贾平凹

沙家浜是常熟的一个古镇,以建在芦荡之中而与众不同。镇不大,人家相对筑屋,后门通河,前门是街,街巷就极其幽深。路面又全然铺就了石板,石板与石板并不严实,故意留着空隙,能看见下面活活流水,似乎整个镇子就浮在了水上。从街往里走,看两边屋舍,大都两层,木头横七竖八,结构巧妙,人多各倚栏临窗,软语呼应。有旧寺数座,混杂于商铺之间,唯独门前蹲有石狮,石狮不威严,喜庆状可掬。也有老桥,连扯左右,荷就钻出石罅,近旁就是茶肆饭店。进去坐下,茶要碧螺春,饭要卤汁面,正端详灶是不是七星灶,壶是不是老铜壶,忽后窗外咿呀声响,一小船靠近,船上人和屋里人打情骂俏,便得一篓鳑鮍鱼递进来。鳑鮍鱼是稀罕物,水质好才能生长,鳑鮍鱼也正是这里的特产。连呼煎炸一碟来呀,却有黑鹳白鹭就站在后门栏上,而三朵四朵芦絮飞进,上下飘浮,用手不可捉拿。

时不时听人唱阿庆嫂,京剧味不足,但极投入。循声步入一条短巷,唱却息了,而巷外湖荡汪洋,风正紧,水面微皱,芦絮起落如云。岸边排列无数船,其状似偌大的鞋。顺脚上去,摇橹的大嫂问去哪儿,说句船到哪儿人到哪儿吧,船就箭一般驶进芦荡。进了芦荡才知神秘莫测,河道密布,港汊纵横,沿一处深入,芦苇愈来愈高,凉气袭身,万籁俱静,只听得橹声和蜂鸣,有几分惊奇也有些许紧张,想武陵桃源莫过如此吧。七拐八拐,已迷失了方位,却恰遇骤风,一时芦苇前呼后拥,一尽线乱。在乱中,却看见了远处栈桥和桥端的芦亭,亭中有人吃茶说话,只听得一团嗡声,分辨不出话语。约几分钟,风软下去,悄没声息。继续前进,道越来越窄,水越来越深,湖苇倾斜得不能摇橹,江苇扑撒在船头,便看清了水中游鱼,而头顶上水鸟乱飞,一时有了奇思,这鸟入水为鱼,鱼出水为鸟,是相互转换的吗?得意自己不是诗人却有了诗情。

游了一次沙家浜,再也忘不了江南的这个古镇,记住了这片可能是中国最干净的水和水中浩浩茫茫的芦苇。

选自2006年第7期《美文》

【思考题】

1.作为一篇游记,作者描写了沙家浜的哪些景观?请用简练的词语加以概括。

2.作者通过记游,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1.古镇建筑、古镇生活、芦荡河道、浩茫的芦苇

2.表达作者对沙家浜最干净的水和水中浩浩茫茫的芦苇的喜爱与赞美之情,以及对沙家浜古镇闲适、平静生活的无限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