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政法大学在职研究生课程班作业及答案(18级)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2018年中国政法大学在职研究生课程班作业及答案(18级)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3746400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ac

《犯罪心理学》作业 论述题:

1. 从生理—心理—社会模型为基础,论述青少年犯罪发生的原因及其犯罪心理特征。

以生理-心理-社会文化模型分析青少年犯罪的动力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日趋严峻已是不争的事实,更被认为是当今国际社会继环境污染、吸毒贩毒之后的第三大社会公害。在我国,青少年犯罪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呈现出犯罪数量急剧上升的态势,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青少年犯罪仍然保持高位运行态势,且恶性案件持续增多,犯罪类型不断扩展,犯罪日益呈现低龄化、团伙化、暴力化等趋势。近年来,25岁以下的作案人员已占到全部刑事人员的70%。我国青少年犯罪还呈现出犯罪性质暴力化、犯罪成员群体化、犯罪类型多样化、犯罪区域异地化、犯罪年龄低龄化、犯罪手段职能化的特点。青少年是的祖国未来,青少年的犯罪的扩大已经严重危及到社会秩序与社会稳定,而且有蔓延的趋势。因此,青少年犯罪问题成为理论工作者、政府决策部门、以及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以下将从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等角度展开论述。

青少年犯罪的生理因素——青少年生理发育与心理成熟不同步

从儿童发育到少年、青年,伴随第二性征的出现,人开始进入青春发育期,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出现了生理发育加速现象,而引起了急剧而显著的变化,这些生理的发育直接影

响着心理的发展,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发展,为心理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性的发育成熟为青春期的心理发展显示出鲜明的特色。但青少年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冲突,这些冲突在外界良好的社会影响和教育下能得到正确的解决,从而使青少年健康地向成年过渡;反之,在不良因素的影响下,这些冲突就可能使青少年向错误方向发展,甚至走向违法犯罪。首先,形态发育开始了,身高和体重的迅速增长,具备了实施犯罪的体能基础,而少年由此出现的成人感,引发了身心冲突;同时,第二性征的出现,比仅仅增加了成长的烦恼,心理上探求能力和好奇心加速发展。青少年好问、好动、好猎奇,成人越不让他“动”,往往越能引起他们的探究欲望。于是凭着生理上己具备的精力与体力,常常一干到底。但由于心理发展,特别上认识能力的发展还未成熟,思维易片面、偏激,分辨不清是非,往往难以找到正确的活动途径,容易上当受骗,走上邪路。同时,扩大了需要范围,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亦或是社会上的需要都较儿童期有很大不同,此时,若从正常途径的不到满足就很容易无意识的走向邪路,违法犯罪。

其次,引发第二性征的内分泌开始变化,导致发育速度又缓慢转变为迅速,性机能发育成熟,青春期性机能的发育成熟、性冲动的产生所带来的心理变化是十分巨大的,青少年性意识萌发了,开始对异性感兴趣,被异性所吸引,有些少年从而产生了初恋,同时也产生了对性机能的好奇心和神秘感,但性道德观念和法制观念的形成却落后于性机能的发育成熟。这时,如果没有正确的性道德、性知识和性法制教育,青少年就会缺乏抑制性冲动的能力,容易接受外界不良的诱因刺激,特别是淫秽物品的腐蚀和不良伙伴之间的相互传习,有些法制观念薄弱的少年,就可能为所欲为地追求异性刺激,从而走上性违法犯罪的道路。同时,由于情绪变化也受激素的支配,因而大脑常常处于兴奋状态,情绪也不稳定,有极大的冲动性,容易激动,但又容易疲劳,心境不持久。常常表现为突然产生激情,但又转瞬即逝。因此,有些青少年常因外界的刺激而不能控制自己的这种消极情绪,导致不良行为甚至犯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