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的政治思想2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道家的政治思想2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39543d376a20029bd642d10

2、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祸,使民不为盗

老子不仅要求统治者自身要作到无为,同时还希望统治者要设法使百姓也作到无为。这关键是要消除智和欲,即消除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追求。 老子说: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

13

为,则无不治。

圣人在天下,歙歙然,为天下浑其心,百

14

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

15

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老子不仅要求统治者自身要克制私欲,作

1314

《老子·第三章》

《老子·第四十九章》 15

《老子·第六十五章》

13

到无为,同时还希望统治者要设法使百姓也作到无为。具体做法是:在经济上“不贵难得之货”。即视黄金为粪土,把一切巧利之器统统毁掉,以消除人们的争财夺利之欲;在政治上是“不尚贤”,以避免引起人们的争风斗智之心,使民不争;在精神上要去除一切知识,所谓“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四十六章) 为了消除欲、智,当政者要制造一个禁区,使人不敢为欲为利。《老子》宣布:“罪莫大于可欲”(四十六章),谁有欲望和智慧,就惩罚谁,“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七十四章),恐怖!

“不贵难得之货”等手段消除百姓的欲念,以便“虚其心”、“ 浑其心”和“弱其志”,从而让百姓只知吃饱穿暖(实其腹)、身体强壮(强其骨)而在精神上无所追求的,这就是所谓的“孩之”和“愚之”。这样,百姓就会智力低下,象婴孩一样处于“无知无欲”的状态,老子认为这样的百姓才好治

14

理,国家才能实现大治。

3、绝圣弃智,绝仁弃义

老子的无为思想还包含否定一切人为的极端倾向。他说: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

16

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见素抱朴,

17

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18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

19

无为。

在老子看来,道的精神是自然和无为,而一切人为的努力和创造——包括道德、制度、修为、学习和功利的追求都是有为,都与道的精神相违背,因此都应该抛弃。老子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回归大道,与道合一。

1617

《老子·第十八章》 《老子·第十九章》 18

《老子·第三十八章》 19

《老子·第四十八章》

15

五、弱用之术

在无为政治的基础上,老子进一步提出“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的原理。这也是老子政治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老子通过对自然、社会的深入细致的观察与思考,从实际出发,深刻地揭示了“守弱曰强”、“柔弱胜刚强”的思想。他提出以“弱用之术”引导事物发展,顺应自然发展规律,这样进

20

行斗争,可以达到“柔弱胜刚强”的目的。 老子弱用之术思想的提出,主要是从经验层面入手的,他通过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观察分析,进行归纳,得出了一个他认为是世界万物的普遍规律,即“柔弱胜刚强”。如“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上善若

21

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等等。但仅靠经验归纳是不足以证明一个命题的普遍必然性的。为了说明这一命题的普遍必然性,老子曾从多种角度论证“柔弱胜刚强”,并将其应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实践之

22

中。“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是其最有

2021

《老子·第三十六章》 《老子·第四十三章》 22

《老子·第四十章》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