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经》六则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百喻经》六则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39816da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6d

《百喻经》六则相关知识

佛教的概念。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世界三大宗教。广义说,是一种宗教,包括其经典、仪式、习惯、教团组织等;但它在世界各大宗教和思想中,显得很特殊。凡宗教,无不信奉神的创造和主宰,佛教却是彻底的无神论者;故佛教似宗教而又非宗教,类哲学而又非哲学,通科学而又非科学。这是佛教的最大特色。狭义地说,它就是佛所说的言教;如果用佛教固有的术语来说,应叫佛法(Buddha Dharma)。在《增一阿含》经的序品中所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用一句话来说,佛教就是佛让人们止恶扬善、自净其意的教法、是佛陀的教育。

佛教的传入。佛教最早传入我国的确切年代,已难考定。一般说法有两种:一是汉哀帝元寿元年,博士弟子景卢受大月氏王使伊存口授《浮屠记》。另一说源于“白马驮经”故事,即东汉永平年间,汉明帝夜梦神人全身金色,顶上有光,在殿前绕梁飞行。翌日问讯群臣,学识渊博的大臣傅毅告之为佛。于是明帝派使者蔡愔等西行求法,永平十年在大月氏遇见西域僧人摄摩腾、竺法兰,便邀他们来汉传授佛教。他们用白马驮着佛像和经卷,回到洛阳。明帝为表欢迎,在洛阳建起我国首座佛教寺庙“白马寺”。总之,佛教初入我国的时间,当在公元1世纪前后。

佛教的发展。两汉时期,佛教传入我国的时间不长,流传地区有限,佛教信徒较少,多为社会上层人物。到魏晋南北朝时,因社会矛盾激化,加上统治者有意识提倡,佛教得到迅速发展。这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佛经大量被翻译,使得佛教传播越来越广;二是众多寺庙的兴建和石窟的开凿。作为佛教标志性建筑的寺庙的大量兴建是对佛教的一种有力宣传,而大同云岗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等本身作为一种艺术则是对佛教又一种巧妙的宣传。“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正是这一时期佛教发展的真实写照。

佛教的鼎盛。在唐朝,儒、佛、道三者一方面鼎足而立,另一方面又在统治者的有意协调下表现得和谐一致。这一时期佛教繁荣的最主要标志就是众多佛教宗派的形成。它们主要有天台宗、三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禅宗、净土宗、密宗等八宗。

佛教的转折。晚唐、五代至宋,因历次法难,更直接的原因是因会昌法难,加上社会动荡不安,佛教走向了转折。在这过程中禅宗逐渐取代其他各宗,成为中国佛教史上流传最为久远、影响最为广泛的宗派。公元1260年,元世祖忽必烈即位,灭南宋而统一天下。虽然元代以藏传佛教——喇嘛教为国教,但汉地佛教、道教、伊斯兰教、耶稣教、摩尼教等也允许存在。元代佛教诸派中,禅宗最为繁荣。

佛教的衰落。明清以后,佛教愈趋衰落。太平天国时期,对佛教和道教都采取排斥的态度。清末民国以后,新思想、新文化的兴起以及科学、民主的提倡,启发了民众的觉悟,加之国民革命的爆发,致使佛教日逐衰落。

禅宗的诞生与六祖慧能。

六祖慧能是禅宗的真正创立者,主张教外别传、不立文字,提倡心性本净、佛性本有、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是世界佛教史尤其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慧能以后,禅宗广为流传,于唐末五代时达于极盛。禅宗使中国佛教发展到了顶峰,对中国古文化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禅宗思想的影响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禅宗的影响已超出宗教范畴,渗透到哲学、文学、艺术等领域及现实生活的各个层面。如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明理学受禅宗的影响就很深,陆九渊和王守仁的“吾心便是宇宙”“心外无物”“明心见理”正是禅宗“自心是佛”“本心生万法”“明心见性”的翻版。如绘画,从唐到明的画坛,无论表现形式还是创作思想,都可看到受禅熏陶的痕迹,表现出一种深远宁静、超凡脱俗的意境。日常生活中,许多原来的

佛家用语,也成了人们的惯用语。

本世纪以来,带着东方恬静达观精神的佛禅也走向了西方世界。二次大战以后,禅更在英、德、法、美、等国得到特别发展。西方接受禅的人,除了宗教团体外,还有哲学家和社会学家,他们希望用禅引导人们顺归人性和自然;也有心理学家和精神病理学家,把禅作为调节心理和治疗精神病的方法之一。 在英国伦敦大不列颠国家图书馆广场,矗立着世界十大思想家的塑像,其中就有代表东方思想的先哲孔子、老子和惠能,并列为“东方三圣人”。 佛理小故事

很多佛理故事,都是用简单的生活细节来点醒世人 1、 求人不如求己 一人去寺庙参拜观音菩萨,几叩首后,突然发现身边一人也在参拜,且模样与供台上的观音一模一样。此人大惑不解,轻声问:“您是观音菩萨吗?”那人答:“是。”此人更加迷惑,又问:“那您自己为什么还要参拜呢?”观音菩萨答:“因为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2、一切皆空 山冈铁舟到处参访名师。一天,他见到了相国寺的独园和尚。为了表示他的悟境,他颇为得意地对独园说道:“心、佛,以及众生,三者皆空。现象的真性是空。无悟、无迷、无圣、无凡、无施、无受。”当时独园正在抽烟,未曾答腔。但他突然举起烟筒将山冈打了一下,使得这位年轻的禅者甚为愤怒。“一切皆空,”独园问道,“哪儿来这么大的脾气?” 3、你且看他 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置乎?” 拾得曰:“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4、悟性如光:

弟子问佛祖:“您所说的极乐世界,我看不见,怎么能够相信呢?” 佛祖把弟子带进一间漆黑的屋子,告诉他:“墙角有一把锤子。”

弟子不管是瞪大眼睛,还是眯成小眼,仍然伸手不见五指,只好说我看不见。 佛祖点燃了一支蜡烛,墙角果然有一把锤子。 你看不见的,就不存在吗? 5、送一轮明月 一位在山中修行的禅师,一天夜里,趁着皎洁的月光,在林间小路上散完步后回到自己住的茅屋,碰上小偷光顾,怕惊动小偷,一直站门口等候他,小偷找不到值钱的东西,返身离去时遇见禅师,正感惊慌时,禅师说:“你走老远的山路探望我,总不能让你空手而回呀!” 脱下身上外衣,说:“夜里凉,带着这件衣服走吧。”说完,把衣服披在小偷身上,小偷不知所措,低着头溜走了。禅师看着小偷的背影,感慨地说:“可怜的人呀,但愿我能送一轮明月给你!”第二天,温暖的阳光融融地洒照着茅屋,禅师推开门,睁眼便看到昨晚披在小偷身上的那件外衣整齐地叠放在门口。禅师非常高兴,喃喃地说道:“我终于送了他一轮明月……” 6、修佛 一人去深山中的寺庙找禅师问道。 禅师问:“你到这儿来是干什么的?” 那人说:“我是来修佛的。” 禅师答:“佛没坏,不用修,先修自己。” 7、心境 一天,苏东坡到佛印禅师处与佛印禅师聊天,两人均盘腿而坐。聊到高兴时,苏东坡问佛印禅师:“你看我现在像什么?”佛印禅师说:“我看你像一尊佛。”苏东坡笑着对佛印禅师说:“我看你像一堆牛屎。”佛印禅师笑笑,没有说什么。苏东坡以为他胜利了,回家后

沾沾自喜地和他妹妹苏小妹谈起了这件事。他妹妹说:“哥哥,你输了!禅师的心是佛一样的境界,所以看你像一尊佛;而你的心态像一堆牛屎一样,看禅师当然也就像一堆牛屎了。”苏东坡听后顿时面红耳赤。 8、礼物 一位禅师在旅途中,碰到一个不喜欢他的人。连续好几天,那人用尽各种方法污蔑他。最后,禅师转身问那人:“若有人送你一份礼物,但你拒绝接受,那么这份礼物属于谁呢?”那人回答:“属于原本送礼的那个人。”禅师笑着说:“没错。若我不接受你的谩骂,那你就是在骂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