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3ca1c39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e3

20 42.5

偶尔主动学习 32.5 37.5

从不出动学习 47.5 20

实验操作

敢于实验并能准确操作 17.5 35

有时不敢动手,操作不太规范 45 50

不敢动手 37.5 15

创新能力

勇于发表独特见解 7.5 32.5

有时发表独特见解 45 45

无独特见解 47.5 22.5

表二:教学效果比较 班级

网上搜索信息

数学成绩 会 熟练 应用

合格 优秀 增幅

对比班

100% 50% 35%

100% 95%

+3.5%

实验班

100%

100% 85%

100%

100%

+0.6%

从两个班各四十名学生调查问卷的数据对比看,实验班的学生普遍认为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对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提高数学素养,提高自学能力都有较大的帮助,促进了课内知识的学习,虽然花在数学学习上的时间有所增加,但从中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促进了其他学科的学习,学习负担并没有加重,有的同学还不满足所学知识,要求教师讲授更多的知识。

3、信息技术与教师教学行为的变革 教师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方式是相对而言的。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提供者、权威和智慧的源泉,而成为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的伙伴、援助者和指导者、促进者、引导者。,信息技术则成为教师辅助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通过课题研究,我们认为信息技术对教师教学行为转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设计行为

①课程资源的丰富与效率的提高。信息技术作为准备教学的重要工具,从备课查找资料,到设计、制作教学软件都应用信息技术,极大地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②情境设计更具有个性和创意。信息技术有助于教师创设更生动、逼真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状态。例如:邓洁老师在教学“统计”一课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用数码相机拍摄了一组街头汽车过往情景,应用到课堂上,让学生统计出单位时间内通过的不同汽车辆数。这样通过动画和声音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并让他们眼见为实,取得了异想不到的效果。

(2)教学准备行为

①制作或收集多媒体课件。这些课件是根据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数学的特点由教师制作、选择、集成在计算机中,以便于在课堂教学中随时使用。

②教师的协作和共享。我们建立了三、四、五年级数学课程的资源库,通过校园网共享,提高了效率,缩短了准备时间。 (3)教学组织行为

①信息技术有利于提高教师呈现教学内容的质量和效率。多媒体存储功能快速、准确、生动的优点,能够为课堂增加知识容量,同时教师还能实现实时控制,能够在任何时刻让某段文字、某个图形出现;也能够在任何时刻让不必要的环节隐去;能够随机做出图像,能够对屏幕上出现的运动对象随时控制,像电影定格一样使之静止在某一个画面上,以对某些需要强调的运动结果进行特写;能够对图像(或图形)进行局部放大等等。这样大大丰富了教学手段,拓展了师生交流的渠道,提高了课堂效率。

②师生互动方式发生变革。大部分教师都使用电子邮件、QQ、BBS等方式与学生沟通,大大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了解。 (4)教学评价与反馈行为

信息技术强大的管理功能可以提高师生之间评价与反馈的质量与效率。 ①对学生进行形成性测评。信息技术可以提供丰富的数据以供分析,真正评价学生的数学理解和情感态度。例如:通过实物投影可以把学生的解题过程真正展示在大家面前,从中可以看出他对数学问题的理解。邓洁老师在校级研究课“生活中的平移”中,让一名学生在实物投影下画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那么他是通过点的平移还是通过线的平移得到的,反映了他对平移的理解到达了什么程度。这样,把学生的数学思考真正展示在大家面前,便于学生正确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②进行教学总结与评价。借助于信息技术,我们把教案、课件进行整合,根据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及自己在教学中的体会,对整个教学作出总结,通过校园网发表自己的教学体会,与其他教师交流。

实践证明:信息技术应用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了学生对学习的情趣。 我们采用了调查问卷方法进行研究。对学生问卷调查80份(两个班各40份),收回有效问卷80份

教师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结果比较如下:

最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