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微生物学病例分析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临床微生物学病例分析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42f8875f121dd36a32d82d0

【题28】 肠产毒型大肠杆菌(ETEC)常引起婴幼儿和旅行者腹泻,由摄入污染的水或食物所致,ETEC在小肠中繁殖,产生耐热及不耐热肠毒素,导致水样泻,ETEC为G-杆菌,发酵乳糖,在伊红-美蓝琼脂上呈现蓝绿色或紫黑色。

【题29】 轮状病毒是世界范围内引起6~24个月龄婴幼儿腹泻的病原体,每年所致的死亡人数为85~100万。经粪-口传播,该病毒损害成熟的肠绒毛细胞,引起多糖类吸收障碍及渗透性腹泻,伴有呕吐,持续4~5天。大量腹泻的易感幼儿粪便标本检查未见病原菌及寄生虫支持本病的诊断。

【题30】 患者所患为霍乱,该病在孟加拉国和印度流行。霍乱由饮用污染的水传播。潜伏期8~72h,然后突发大量水样泻。起病的最初24h,患者丢失的体液可达1L/h,由于极度脱水,患者可濒临死亡。水样泻由霍乱肠毒素引起,该毒素激活一种膜结合GS蛋白,使腺苷环化酶活性增高,cAMP大量产生,病人肠液分泌大量增加。该病的诊断可用暗视野显微镜检查患者排泄物中的弧菌,也可用碱性蛋白胨水快速培养。治疗关键是及时大量补充水及电解质,同时可用四环素等抗生素抑菌。

【题31】 肠出血型大肠杆菌(EHEC)的储存宿主主要是牛、鸡、猪、羊等动物。病原菌随粪便排出,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也可通过人与人密切接触传播。可引起轻度水泻至伴剧烈腹痛的血便。约10%<10岁患儿可并发有急性肾衰竭、血小板减少、溶血性贫血的溶血性尿毒综合征。

【题32】 中毒性痢疾以小儿为多见,无明显的消化道症状,主要表现为全身中毒症状。在患者腹泻粪便中可找到粘液、脓血及聚合多形白细胞。痢疾志贺菌为革兰阴性杆菌,无鞭毛。

【题33】 5岁病孩,在口腔粘膜、手和足跟出现小泡状病变,未查到巨细胞,强有力支持手-足-口病的诊断。手-足-口病可由柯萨奇病毒A16和肠病毒71型引起,常常在1周左右痊愈,仅极少数病例可伴有无菌性脑膜炎和心肌炎。若病变部位存在巨细胞,则提示是疱疹病毒感染。

【题34】 柯萨奇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可侵犯多种组织,引起许多不同的临床症状。柯萨奇病毒亦可经母-婴传播,引起先天性心脏病。

【题35】 汉坦病毒和冠状病毒不会引起胃肠炎。腺病毒40、41、42型和轮状病毒可导致幼儿胃肠炎,但不好发于成人。相反,Norwalk病毒在各个年龄阶段皆可导致胃肠炎。Norwalk病毒是一种杯状病毒,无包膜,有二十面体立体对称的核衣壳,具有特征性的杯状凹陷。

【题36】 病人有抗-HBc和高滴度的HBsAg、HBeAg,而查不到抗-HBs和抗-HBe,同时排除了甲型肝炎,故疑为原发性乙型肝炎。无论患慢性持续性乙型肝炎或慢性活动型肝炎,病人体内都可能出现乙型肝炎病毒的抗原或相应的抗体,但根据已有的临床症状,可排除慢性持续性乙型肝炎或慢性活动型肝炎。亚临床型乙型肝炎病人没有HBsAg、HBeAg,故可排除亚临床型乙型肝炎。确诊可做HBVDNA的斑点杂交和PCR等。

【题37】 HDV是已知最小的动物RNA病毒。HDV核心为单负链RNA,是HBV的卫星病毒。HDV能在HBV感染的细胞中复制,在其核心外包以HBsAg。HBV和HDV双重感染发展为肝炎,20%的病人可致死亡。因为HDV是包裹在HBsAg内,所以针对HBV的免疫可保护机体免受HDV的感染。

【题38】 在美国,接受静脉注射药物者是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高危人群。其它高危人群包括护工,与HBV感染者有性接触的人,接受多种药物输血或进行过血液透析的病人和母亲为HBV阳性的新生儿。在血液、血清、唾液和精液中可检测到HBV,其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接受HBV病人的输血,与HBV感染者有性接触以及通过胎盘的垂直传播和产道传播。在我国,母-婴传播为HBV最重要的传播途径。

【题39】 慢性活动性肝炎(CAH)包括一个长期的再生性肝细胞坏死、纤维化过程,最后导致肝硬化,使病人有可能发展到肝细胞癌。大约1%~5%免疫力低下的成年人、80%~95%的婴儿和免疫耐受的成年人最初无症状或呈轻微肝炎,但这些病人比最初中等或重型肝炎的病人发展成CAH的可能性大。此外,HCV感染在流行病学上也与急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的发展有关。

【题40】 在腹泻粪便中找到粘液、脓血及聚合多形白细胞,提示该男童患痢疾。空肠弯曲菌引起急性肠炎伴血便或水样便;伤寒沙门菌引起全身性的疾病伤寒;肠致病型大肠杆菌引起婴儿水样腹泻便;肠出血型大肠杆菌在各年龄段的病人中引起血样腹泻便,但这些菌不会引起痢疾。痢疾可能由寄生虫(尤其是溶组织性阿米巴原虫)或志贺菌属某些菌引起。在粪便样本中发现不分解乳糖、无动力的革兰阴性杆菌,提示志贺菌感染。

【题41,42】 志贺神经毒素和埃希大肠杆菌志贺样毒素(由肠出血型大肠杆菌产生)都与引起溶血性尿毒综合征有关,其机制还不十分清楚,可能与引起肠上皮损伤有关。

【题43】 嗜肺军团菌常规染色不易着色。患者脓痰革兰染色阴性结果,这表明肺炎与支原体、衣原体、嗜肺军团菌或病毒感染有关。军团病主要发生于那些患有潜在疾病,特别是免疫功能低下和有心肺疾病的人群中,最常见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的增大、吸烟、慢性梗阻性肺病、气管插管和毛发细胞性白血病等。在本病例中,患者烟瘾严重,伴有肺气肿。对军团病的确诊是从气管引流物中分离培养出嗜肺军团菌,可见,气管引流物是最好标本,其检出率为90%,相比之下,痰液标本检出率为70%。对急性和恢复期患者的血清进行抗体检测也常用于军团病的诊断。

【题44】 嗜肺军团菌为胞内寄生菌。自由活动的阿米巴虫和纤毛虫通过提供军团病菌生长所需的营养而促进其生长。当寄生虫存在于水管设施中时,军团菌将会繁殖到很高的浓度,而当水中没有寄生虫时,军团病菌生长很差。

【题45】 嗜肺军团菌感染常用红霉素治疗,对治疗反应迟缓的可合用利福平。另外,这两种药物也可分别与一种新型大环内酯类药物、复方新诺明、四环素或强力霉素配合使用。免疫力

正常的患者用四环素治疗10~14天见效,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治疗。大多数有免疫力的患者对治疗很敏感,但是,患有严重潜在疾病的患者死亡率可达50%。通常治疗失败是由于诊断不及时而延迟了治疗。

【题46】 至今尚无有效的军团菌疫苗。预防应强调水源的管理,包括对人工管道系统的消毒处理。

【题47】 脑膜炎球菌是引起1岁以下幼儿脑膜炎的常见病原体,但不是引起新生儿脑膜炎的主要菌。新生儿脑膜常由侵犯生殖系统和消化道的病原体引起,包括单核细胞李氏菌、大肠杆菌、无乳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

【题48】 斑丘疹是由HSV1或HSV2引起的,是通过接触感染者的破损皮肤而感染。与之类似的疱疹指头炎,易通过损伤的皮肤感染而在医务工作者之间流行。用组织培养法分离培养病毒,可将斑丘疹与带状疱疹区分开来。在本病例中,因患者没有患过水痘,且近期接种过疫苗,故不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皮损。传染性软疣通常是生殖器上的粘膜损伤,不含多核巨细胞。羊痘疮是一种罕见的痘病毒病,在绵羊或山羊之间传染,损伤处是红斑疹。巨细胞包涵体病是新生儿病。

【题49】 由HSV引起的损伤很难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区分开。疱疹损伤处应有多核巨细胞。水疱液接种于人胚肾等易感细胞,经24~48小时培养后,细胞出现肿大、变圆,形成多核巨细胞等病变。然后可用HSV-1和HSV-2的单克隆抗体作免疫荧光染色鉴定。

【题50】 无环鸟苷(acyclovir,ACV)无活性,但可被疱疹病毒编码的胸苷激酶磷酸化,形成ACV-MP,再被细胞酶作用而形成ACV-TP。ACV-TP与dGTP竞争而抑制病毒DNA合成。因此,无环鸟苷只在疱疹病毒感染的细胞内有活性,能有效控制HSV感染,但仍不能彻底防止潜伏感染的再发。对无环鸟苷治疗无效的患者可服用foscarnet。

【题51,52】 噬菌体Ⅱ群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表皮剥落毒素,从局部的感染部位蔓延,并导致患者皮肤呈弥漫性红斑和水疱形成,继以表皮上层大片脱落,无疤痕。表皮剥落毒素通过分解和破坏表皮颗粒层的细胞连接处而导致表皮剥落。

【题53】 病人有攻击性行为和恐水症,这是急性狂犬病的临床表现。不到20%的病人患有瘫痪狂犬病或隐性狂犬病。内基小体在脑炎患者的大脑尸检中存在,证实了狂犬病。此外,狂犬病的诊断还可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唾液、眼睑及皮肤标本中的病毒RNA,或用免疫荧光抗体法检查病毒抗原。

【题54】 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每年有50,000人死于狂犬病,虽然大多数是因被带有狂犬病毒的狗或猫的咬伤,但洞穴探险者若吸入狂犬病蝙蝠的气溶胶化的唾液,也会被感染。在美国,臭鼠是狂犬病毒的一种重要贮存宿主。

【题55】 被野生动物或狂犬病宠物咬伤后,应立即用肥皂水或清水彻底清洗,并用抗狂犬病病毒血清于伤口周围与底部行浸润注射及肌注,然后接种狂犬病疫苗。狂犬病疫苗是用二倍体

细胞培养制备的灭活疫苗,注射应在感染后的第1、3、7、14和28天进行。但是,狂犬病一旦发作,死亡率为100%。

【题56】 患者去过干燥的沙漠地区,加上临床症状,提示为厌酷球孢子菌引起的地方流行性真菌病,痰中的球状真菌亦证实了这一点。

【题57】 厌酷球孢子菌大量生长在噬齿类动物的穴附近,产生大量关节孢子。土壤因人类活动受到破坏,真菌孢子可通过空气扩散而被人吸入。组织标本中真菌对实验室工作人员亦有感染性。

【题58】 因为在地方性厌酷球孢子菌感染流行的地区,所有成人的皮试都是阳性的,故皮试无用,因该菌极易感染,故实验室培养应在严格密闭的条件下进行,不能在常规条件下培养。不过,可通过免疫学试验检测患者体内抗厌酷球孢子菌IgM或IgG抗体。

【题59】 虽然绿脓杆菌不是囊性纤维病的原始病原,但对于长期伴有金黄色葡萄和流感嗜血杆菌的感染的囊性纤维病患者,绿脓杆菌可引起危险的肺部反复感染。病例中病菌的生物学特性与绿脓杆菌相符。

【题60】 只有0.8%~2.0%绿脓杆菌产生藻酸盐,但是,在囊性纤维病患者的肺中,80%~90%绿脓杆菌能产生藻酸盐。该菌最初能感染病人是因为具有菌毛而非藻酸盐,感染后才在病人的肺中产生藻酸盐。藻酸盐具有抗吞噬作用。

【题61】 急性风湿热可由A族β-溶血性链球菌引起。该菌细胞壁中有M蛋白,与心瓣膜组织的某些蛋白抗原非常相似,因此感染该菌后可激发自身免疫反应,导致心脏损伤。急性风湿热的临床诊断是基于修正的Jones准则,要求出现2种主要症状或1种主要症状和2个次要症状。主要症状包括:心肌炎、皮肤红斑、多个关节炎、皮下结节和Sydenham’s舞蹈症;次要症状包括:关节痛、发热、曾患风湿热,蛋白水平升高,血沉加快,白细胞增多,P-R间期延长。

【题62】 溶血性链球菌M蛋白可导致机体产生与心瓣膜抗原有交叉反应的抗体。急性风湿热患者所感染的溶血性链球菌的M蛋白血清型为1、3、5、6、14、18、19、24、27和29,这些菌株形成粘液样的菌落,具有强大的抗吞噬作用,在感染咽部时,诱发强烈的免疫应答。由M蛋白诱导产生的抗肌球蛋白抗体被认为在急性风湿热发生中起有重要作用。M蛋白也可作为超抗原,加强自身抗体的产生。

【题63】 在患有链球菌所致的咽炎而未经治疗的患者中,急性风湿热的发生率为3%,而有急性风湿热病史的患者中,发病率高达40%~50%,原因是由于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所产生的记忆性自身免疫应答所激发的。

【题64】 病人的早期皮损是典型的人类慢性移行性红斑(ECM),其它症状是典型的莱姆病二期。病人的病史并不异常:①他不能回忆起是否被虫叮咬过,原因是莱姆病的传播媒介大多是硬碑的若虫,若虫非常小(大约铅笔芯大),许多病人不会注意它,难以回忆起被虫叮咬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