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句子专项复习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六年级语文句子专项复习更新完毕开始阅读c4321d0403d8ce2f006623c4

句 子

一、复习要点:

1、帮助学生认识四种基本句式(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的特点。

2、能正确识别句子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反问、设问、夸张。要能恰当地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法,把话写得具体一些。

3、初步认识复句。要求能正确应用关联词语造句,能在句子中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4、要能熟练、正确地修改病句。病句的类型主要是:用词不当、句子成分残缺、前后重复和矛盾等。复习时,要安排修改一段话的练习(标点、字、词、句等)。

5、给讲清扩句和缩句的方法,训练学生能够正确地应用扩句的方法把句子写得更加形象、具体、生动,能够正确地应用缩句的方法把一个较长的句子缩成最简句。

6、能够熟练地进行各种常用句式之间的转换。

7、恰当地应用名言警句、谚语、对联等到合适的语言环境中,以增强其表达效果。 二、知识平台:

(一)、四种常用句式的特点

类 型 例 句 句 型 特 点 陈述句 1、抵御风沙袭击的方法是培植防护林。 2、祥子的衣服早已湿透,人身没有一点干松的地方。 用来叙说一件事,句末常用“的、了、呢、1、肯定陈述 罢了”语气词,句末用句号 2、否定陈述 疑问句 向人提出问题,书面上用问号。句尾有“吗、么,呢、吧”语气词。 1、是非问 2、选择问 3、正反问 4、特指问 1、你的作业做完了吗? 2、是报名篮球队,还是朗诵组? 3、能不能帮我翻译英文说明书? 4、这件好事是谁干的? 感叹句 1、叹词非主谓句构成 1、哎呀!(我的衣裳哪儿去了?) 抒发某种强烈感情的句子,句末多用“啊,2、其他非主谓句构成 2、多么美的花纹! 啦,了”语气词,结尾用叹号。 3、主谓句构成 3、他们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流的战士 ! 1、明天你可要早点来啊! 2、不要违反交通规则! 祈使句 要求别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句末有“吧,1、表示要求 呀”等语气词,语气强烈用感叹号;语气和缓用句号。 2、表示禁止 (二)、修辞方法

1、比喻 ⑴比喻的特点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应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不能成立。 ⑵比喻的种类:

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温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典型的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冈。

③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的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 ⑶比喻的作用

主要是或化平淡为生动;或化深奥为浅显;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冗长为简洁。 ⑷下列几种情况,虽有“像”“仿佛”等词,但不是比喻句。如: 她的性格很像母亲。(同类比较)

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表示猜度) 她仿佛听见了她的心脏跳得非常厉害。(表示想象)

我们这时代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像徐洪刚、李向群等。(表示列举) 2、拟人 ⑴拟人的特点

根据想象把物当做人来写。其形式是:事物“人化”。 例如: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2)拟人的作用

正确运用拟人,增加了语言的生动和形象性,可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可感受到对该事物的强烈的感情,从而引起共鸣。 ⒊借代。 ⑴借代的特点

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事物的本来名称,而借用和人或事物密切相关的事物的名称来代替。 ⑵借代的种类

①特征代本体。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的吼叫着。 ②材料代本体。例如: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③标志代本体。例如:谁料竟会落在“三道头”之类的手里呢,这岂不冤枉! ④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⑤绰号代本人。例如:“芦柴棒”,去烧火! ⑥专名代泛称。例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⑦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⑧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⑶借代的作用

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可以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⒋夸张 ⑴夸张的特点

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漫天浮夸,要给人以真实感。 ⑵夸张的种类

① 扩大夸张。例如: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② 缩小夸张。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③ 超前夸张。例如: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⑶夸张的作用

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鲜明地表现出作者对事物的感情态度,增加语言的生动性。 ⒌对偶 ⑴对偶的特点

字数相等或大致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关或相反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排列在一起。 ⑵对偶的种类

①按内容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

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例如: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对或相反的对偶形式。例如: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串对:又称“流水对”。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例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②按形式可分为工对和宽对。

所谓工对,就是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均按对仗要求;所谓宽对,就是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 ③按结构可分为成分对偶和句子对偶。

成分对偶。例如:山水本无知,蝶雁亦无情;但它们对待人类最公平,一视同仁,既不因达官显贵而呈欢卖笑,也不因山野渔樵而吝丽啬彩。

句子对偶。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⑶对偶的作用

①形式整齐,结构对称,可以收到一种均衡的美感效果。

②词句凝炼概括,富有表现力,能够把相关事物间的关系表现得集中鲜明;是对立事物间的对比强烈,褒贬分明。 ③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读来琅琅上口,便于传诵记忆。 ⒍排比 ⑴排比的特点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 ⑵排比的种类

①成分排比。例如:大堰河,含泪的去了!同着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大堰河,她含泪的去了。

②句子排比。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纯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⑶排比的作用

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⒎设问 设问的特点

“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只问不答。目的是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 例如: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⒏反问

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也打感叹号。 反问的形式有两种

⑴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例如: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哪里还能有什么言语? ⑵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例如: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

(三)、初步认识复句,恰当使用关联词

1、并列句(各分句间的关系是平行并列的)如:“这衣裳既漂亮,又大方。”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又??又??、既??又??、一边??一边??、那么??那么??、是??也是??(不是)、不是??而是??

2、承接句(各分句表示连续发生的事情或动作,分句有先后顺序)如:“看了他的示范动作后,我就照着样子做。”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接着??、??就??、??于是??、??又??、??便?? 3、递进句(分句间是进一层的关系)如:“海底不但景色奇异,而且物产丰富。”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不但(不仅)??而且??、不但??还??、??更(还)??、??甚至?? 4、选择句(各分句列出几种情况,从中选出一种)如:“我们下课不是跳橡皮筋,就是踢毽子。”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不是??就是??、或者??或者??、是??还是??、要么??要么??、宁可(宁愿)??也不??、与其??不如??

5、转折句(后一个分句与前一个分句的意思相反或相对,或部分相反)如:“虽然天气已晚,但是老师仍在灯下伏案工作。”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虽然??但是??、尽管??可是??、??然而??、??却??

6、因果句(分句间是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如:“因为这本书写得太精彩了,所以大家都喜欢看。”